:::

集聚福德資糧的健診行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參與健診為出家眾服務,是集聚福德資糧的殊勝機會。

  提起雲林縣古坑鄉,許多人會想到臺灣咖啡。10月22日傍晚,我們來到古坑,卻不是來品嘗咖啡,而是參與僧醫會94年度舉辦的第4場僧伽健診。

  載著僧醫會志工的遊覽車,駛進大悲精舍,老遠就看到副執行長淨旭法師站在精舍門口。下了車,精舍門口的服務台前,已經有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志工親切地接待大家報到、安排掛單。

  說起「福智」,他的創辦人是93年10月圓寂的日常法師。民國77年起,日常法師開始在臺中南普陀寺講授《菩提道次第廣論》。當時南普陀寺的住持正是僧醫會的發起人廣化老和尚,僧醫會現任副執行長淨旭法師也是聽講的學員之一。

   遵從福智志工的指引,男眾、女眾分別向左轉、向右轉,前往寮房。大悲精舍是一棟圓形建築,中間是大殿,住眾都是男眾,這次接受健診的大部分是這兒的常住師父。在湯苔蓉師姐的協助下,我安置好床墊被褥已是華燈初上的晚餐時間。大家魚貫步入齋堂,桌上素齋已經盛好,只要依序就坐即可享用。更特別的是,福智志工說,所有食物都是有機栽培的。原來,關懷眾生健康及生態環境保護的日常法師,創辦了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協助農友從依賴農藥及化肥的慣行農法轉為有機耕作,減少殺生,為更多有情生命創造清淨的生存空間,也期待為後代子孫留下一片淨土。我們何其有福,他又何其智慧,大家能吃到絕對沒有農藥殘留的有機食品。

因緣不可思議

  晚上7點30分,淨旭法師集合僧醫會志工開示。提起現今大悲精舍的常住法師都依止日常法師,而且有好幾位是他的同學,現任住持宗興法師是他的學長。1994年廣化老和尚發起成立僧醫會,1998年正式成立,至今已舉辦過40多場健診。這次來到大悲精舍,要感恩常住師父提供場地,福智團體全力支援。淨旭法師並且以日常法師說過的「深信因果、懺悔業障、集聚資糧」與所有志工共勉。提醒我們時刻記得,今日所受正是往昔所累積的資糧及所造的業所感得的果。希望大家累劫修菩提智慧、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累積資糧。大悲精舍是個如理如法的道場,9點安板後,大家動作要放輕,早點休息儲備體力,不要串寮。

  聆聽淨旭法師的開示,不禁使我回想起今年6月圓寂的印順導師曾說過的「因緣不可思議」。回想自己與僧醫會的第一次接觸,是4年多前,在印順導師創辦的福嚴精舍舉辦的義診,就這樣懵懵懂懂的開始了與僧醫會的緣分。而畢生致力於宣講宏揚《菩提道次第廣論》的日常法師, 1966年為印順導師改建「報恩小築」時,獲贈《菩提道次第廣論》海內孤本。今天,研討《菩提道次第廣論》的福智團體所展現的善的循環力,又豈是當初這一小小餽贈所能想像的?這豈非印證了因緣的不可思議和因果的必然?

  在淨旭法師精闢開示後,由志工郭振潮主持健診準備會議,宣布健診各組負責人,及各診間備有甲殼素乾洗劑讓醫護人員洗手。代表福智團體列席的陳吉昇居士則向大家說明,早上6點就會開始布哨,第一個哨設在進永光村後的加油站,沿途導引自行前來者。

因果是很真實的

  一夜好眠。第二天早上6點早齋,福智志工特別告訴大家,豆漿是有機黃豆做的,而且沒有過濾豆渣,雖然喝起來不那麼爽口,營養價值卻非一般豆漿能比。果然,喝進口中的豆漿不甜,卻是名副其實的「原汁原味」。其他地方絕對喝不到的呢。

  健診預定在7點開始,6點30分不到,志工們紛紛就位,許多法師也提前報到。因為必須先抽血和作肝膽超音波才能用早齋,志工們也儘早為法師服務,希望不要讓他們餓太久。

  這次健診,福智的志工陳吉昇居士大力護持。他是牙醫師,目前則全心擔任福智志工,種植有機蔬菜,有許多醫界的善緣。醫師部分,約20位是他所邀約,加上僧醫會的邀約,此次健診,大林慈濟醫院、台大雲林分院、台中榮總、台中仁愛醫院、署立彰化醫院、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等,都有醫師來參加,也有很多診所的醫師參與,甚至因為報名太過踴躍,不得不婉拒了一些。科別方面,有家醫科、神經外科、心臟科、胸腔科、中醫、針灸、耳鼻喉科、檢驗師、眼科、泌尿科、皮膚科、骨科……等等,陣容之堅強、龐大,實在是歷年之最。但是陳居士絲毫不居功,稱這一切都是三寶加持,是龍天護法把大家找來的。根據他口述,福智團體中區的行政區是苗栗到彰化,嘉義、雲林的師兄姐很多。這次他們在臺中學苑貼出公告,總計有118位志工參與,分成香積、外護、醫療三組。香積組為大家準備餐點,外護組支援行政服務,醫療組都是醫護人員。而所有志工的共同點為,都是《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學員,將所學運用在工作。每一次參與護持工作前,一定作「前行」,安立做事的好動機。因為這關係到造業的品質。來這裡承事三寶,為僧眾健康承擔,是善業,也要有好的動機引導,有好的起心動念,才能感得好的果。所以健診的前一天晚上,由禪僧法師主持前行。問到陳居士學習《廣論》以來,覺得最受用的是什麼?他想了一會兒說,「因果--因果是很真實的」。接著他提到日常老和尚經常教誨大家「凡事要代人著想」。因此廣論學員是解行並重的,透過工作練習慈悲心,找到快樂的來源。

法師開示增長智慧

  在僧醫會和福智志工通力合作下,中午時分健診活動告一段落。為了感謝大悲精舍常住提供場地,以及所有志工的發心,由淨旭法師代表僧醫會在大殿頒贈感謝狀給大悲精舍和各志工團體與個人。淨旭法師有感而發,再次提到日常法師住世時曾說的:「身為佛弟子一定要深信因果、懺悔業障、集聚資糧,在修學路上最重要的是依止善知識。」他勉勵大家要知道,「得人身者如爪上塵,失人身者如大地土」,既已遠離八難及三惡道,得到難得殊勝的人身,有緣聽聞佛法、親近善知識,要好好珍惜把握,不要入得寶山卻空手回。大家發心來為出家眾服務,與所有師父結下甚深法緣。法師在因地發菩提心、行菩薩道修行,未來成就聖道,在因地裡大家跟所有法師結下此善因緣,也將因此種下未來解脫生死成就佛道的因緣。這樣的因緣是非常殊勝難得的,而今天若非常住師父提供機會,志工們就不會有緣為法師作健康檢查。因此,淨旭法師首先代表僧醫會頒感謝狀給常住師父代表如俊法師,並恭請他為大家開示。

  如俊法師語帶感謝地說,常師父住世時,總是關懷每一位弟子的健康,因此他想代表常師父和所有常住師父謝謝大家,非常感謝僧醫會舉辦這次健診。常師父圓寂前兩、三年,身體已經很不好,長年與醫藥和病床為伍,但是他面對病苦的態度帶給人很大的啟發,因此想說一、兩個常師父的小故事和大家分享。

  以下就是他的開示:

  常師父圓寂前兩、三個月的某一天,因為蓮友供養的製氧機壞了,請原廠工程師來修理。雖然精舍準備了齋飯,但是那位工程師也許是不習慣素食,自己跑到外面吃飯後才又回精舍。講話已經非常吃力的師父,在工程師回來後,花了十多分鐘,諄諄地奉勸他少吃肉、蛋、奶製品,推薦他看《新世紀飲食》這本書。那段時間,常師父因為病重,講不到兩句話就喘得不得了,很少講那麼多話,但是他卻不忍放棄任何人。事後,常師父對侍者說,他也知道那位工程師現在未必聽得進去。但是他還是要說,因為以後不管過了多久,只要有一天,如果他自己或周圍的人身體不好時,他會回想起來,開始思考今天聽到的話,有所體悟,願意改變飲食習慣,就值得了。

  我自己的經驗告訴我,父母、老師、醫師最在乎別人不聽話,偏偏這三種人碰到的不聽話的人最多。我在師父身上看見一種態度,就是決不放棄,像佛陀在無量劫中要幫助所有的人,而且不僅是幫助所有人解除痛苦,還要幫助所有人得道成佛。

  我還想談另外一件。師父病重時,身上肌肉常常酸痛。精舍有位會推拿的師父,常常幫忙。有一次,師父的背又痛了,痛到忍無可忍時才說:「對不起,今天就只還債還到這裡,我要請人來幫忙了。」然後就請法師幫忙推拿。

  這是師父面對病苦的態度,我覺得是很好的模範,既重視醫療,又永遠記得自己是個佛教徒,用業果衡量事情的取捨。

  今天還有一件很高興的事,就是我也接受了檢查,現場有福智和僧醫會的志工,都讓我覺得很親切。兩個團體的同學都對法師非常恭敬、尊重、謙和而親切,非常相像。現場許多志工都是高社經地位的醫護人員,願意來寺院為出家人服務,使我隱約感覺到有佛法興盛的趨勢和力量,所以心裡非常高興。

  在大乘的圓滿佛法裡強調一點,目標如果安立在成佛,福德和智慧的資糧都絕對不可缺少。一般人都有與自己相應的方法,積聚福德資糧,今天大家來此服務,就是積聚福德資糧的殊勝機會。建議大家將這份資糧也回向給自己在智慧上的增長。這並非指大家智慧不夠,而是能夠讓人成佛的智慧,也就是對空性究竟了然的智慧,在成佛的過程非常非常重要。對圓滿的佛來講,當他徹底完全證悟了達空性時,也就是對法之緣起完全了解時,他的舉手投足起心動念可以圓滿饒益眾生。對於一些真正利根者來說,如果能對空性有所理解,將有極為強大的好處。因為很多聰明人在想到佛位如此圓滿,成佛路如此遙遠時,心中不免產生疑問:「人到底能不能成佛,是不是所有眾生都能被救起來?」要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必須透過學習與思維,很清楚地確定眾生的心是能究竟離開煩惱的。對某些人來說,一旦內心能確定眾生的心是能離開煩惱時,就會覺得必須發菩提心和成佛,因為他知道成佛是做得到的,一切眾生是能救起來的。要怎麼確定一切眾生的心最後能究竟離開煩惱呢?就需要空性的智慧。因為心是沒有自性的。如果心和煩惱有自性,心就沒有辦法和煩惱脫離。但是就因為心沒有自性,所以確定一切眾生的心最後能脫離煩惱。所以有人會因為得到這點確認而勇敢地決定走上發菩提心的路,這在佛法裡不是利根的做法,是比較快的成佛法。今天代表常住法師感激大家的服務,也希望大家在學佛路上能夠快速積聚圓滿的福德與智慧資糧。

  在如俊法師懇切的開示後,由淨旭法師頒發感謝狀給所有參與此次健診的志工,最後並全體合照。整個健診過程至此圓滿,每個人都滿心歡喜,感恩有此殊勝因緣集聚福德資糧。臨走時,常住法師還為每位志工準備了里仁的有機食品,真讓大家受寵若驚,覺得慚愧。但師父的好意不能違逆,只有誠心領受,互道珍重,約定下次再見。

本文刊登於《僧伽醫護》第39期 2005/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