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報導-週末與健康有約.醫學健康講座揭開痛風之面紗──尿酸過高與痛風】(下)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主講 / 殷光達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7期

出刊 / 2000/04/30

 

尿酸是什麼?痛風又是什麼?它們彼此之間有何相關連?是什麼樣的族群需要注意?患者又該如何自處呢?且聽殷光達醫師道來……

 

痛風的治療

痛風怎麼醫治呢?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原則上是不需要治療,只要注意日常生活、飲食控制就可以;如果是嚴重尿酸生成過高就例外,例如血液腫瘤患者,在化療後,急速產生大量的尿酸,就會有腎衰竭的危險。在台大醫院就曾經有一惡性淋巴腫瘤的病人,化療後尿酸高達40mg∕dl,而必須洗腎來加以治療。根據統計,嚴重的無症狀高尿酸血症,即尿酸濃度超過12mg∕dl,有一半的人有腎結石的可能,為了避免結石的發生,建議使用降尿酸藥物。急性發作期的治療,就是先將發炎控制,改善疼痛來緩解病人的痛苦。

一般最常使用的是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藥效快是這類藥的特點,幾個小時之內就會減輕、改善病情。不過,使用這類藥物必須非常小心,必須注意患者的腎臟功能,如果腎臟功能不好,有時會使腎功能更惡化。這類藥物也比較容易傷到腸胃,年紀大的患者也必須留意,不小心有時會導致胃出血。急性痛風治療另一種藥物——秋水仙素,一般給藥是一小時或二小時給一粒,服用至不痛或是有噁心、嘔吐、拉肚子時就停止服用,一般在拉肚子前疼痛就已經改善了。秋水仙素愈早使用(發作24小時內)效果愈好,倘若已經痛了二、三天才吃秋水仙素,基本上沒什麼效果;因為秋水仙素不能直接抑制發炎作用,它是約束白血球的行動,不要主動去清除尿酸鹽過高的地區,如此就不會有疼痛發炎反應。

所以秋水仙素適合痛風急性期或是預防較為有效。還有就是類固醇,俗稱「美國仙丹」,坊間很多關節痛患者會使用所謂的「黑藥丸」這類藥物,這些基本上都含有類固醇的成份,對退燒、止痛很有效果,所以一吃就退燒、止痛,容易被濫用,不當的使用常會有許多的副作用產生,特別是有嚴重感染的人絕對不可使用類固醇,有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者,一旦長期使用類固醇也會促使病情更加的惡化。另外,急性痛風發作時不要急著使用降尿酸的藥物來改變血中尿酸的濃度,因為痛風往往是因為血中的尿酸濃度有波動,免疫細胞在巡迴中發現有異常才會有所行動,以致產生發作的情形。如果尿酸雖然偏高,但是在穩定的狀況下就比較不容易發作,所以在急性期不要急著吃降尿酸藥,或是增加降尿酸藥的劑量,否則疼痛反而會更加劇烈;應該先將發炎情況控制,再接著繼續治本的治療。慢性痛風或是經常發作的患者該如何治療?首先最重要是控制尿酸升高的因素,避免急性痛風關節炎的誘因,唯有從根本控制才不會那麼容易發作,並且一定要多喝水,標準量則視排尿而定;每天至少要有1400cc~1500cc的尿量,以利尿酸鹽從腎臟排泄,避免結石的發生。一般常見的誘因包括:

(一)喝酒:特別是男性,有的人一喝酒就發作。

(二)高普林(Purine)食物:動物內臟、海鮮、高湯……等食物含有高普林,非常容易誘發急性痛風關節炎。

(三)藥物:有一些常用的藥品也很容易致使尿酸升高,這屬於次發性。常見引起尿酸升高的藥物如抗血栓藥Tapal、利尿劑Lasix Thiazides、抗結核藥Ethambutol Pyrazinamide、抗排斥藥(免疫抑制劑)Cyclosporine、降血脂藥Nicotinic Acid、腦神經藥Levodopa、氣管擴張劑Theophylline……等等。

(四)運動:少數的患者在劇烈運動之後,大量代謝ATP成尿酸,容易引起下肢的關節炎發作。

(五)此外,出血、外傷、內科感染、外科手術、腫瘤治療……等情形也容易引起發作。

 

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

在以前,痛風是帝王或是王公貴族們的專利,所以又稱「帝王之病」,例如亞歷山大帝、法王路易十四世、十七世,富蘭克林、達爾文、牛頓、歌德……等都是痛風患者;或是「病中之王」,指痛風在當時是所有疾病當中最複雜、不易治療的疾病。痛風的原因不明,直到一、二百年前工業革命,發明了顯微鏡等檢驗儀器之後,才明白痛風乃是尿酸結晶所引起的;當時並沒有止痛藥,直到1899年阿斯匹靈開發出來,在美國上市,才有第一種消炎、止痛藥。

阿斯匹靈基本作用是退燒、止痛、消炎,在美國使用量非常的高。有關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的發展,1899年阿斯匹靈在美國上市,1960年代多種相類似的非類固醇止痛消炎藥相繼問世。1982年John Van發現阿斯匹靈的作用是抑制Cox酵素,因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1991年Cox又被發現有Cox-1、Cox-2二種形態。最近這一、二年有新一代藥品出現已在美國上市,台灣目前還在臨床試驗中,再過一、二年就可以正式使用,對病人而言是一大福音。常見的消炎、止痛藥主要會影響胃腸、腎臟,在胃腸方面的病變有胃痛、嘔吐、消化不良、胃酸過多,甚至糜爛、潰瘍、胃出血、穿孔等情況;在腎臟方面,會引起腎臟功能受損,鈉鹽、水份滯留體內,所以有些人吃了消炎止痛藥,下肢會產生水腫現象,嚴重會造成急性腎臟衰竭,或是腎小管壞死等情形。

 

降尿酸藥物的使用時機與要點

六○、七○年代開發的降尿酸藥物可分為二類:

(一)抑制尿酸生成劑——Allopurinol

(二)促進尿酸排泄劑——Probenecid Benzbromarone痛風患者服用降尿酸藥物,要吃多久呢?基本上是要看患者是原發性,還是次發性?如果是先天體質對尿酸排泄不足,或是製造過多,不吃藥尿酸就會很高者,還有就是一、二年內痛風發作超過二次以上者,建議要長期服藥。倘若有結石現象,這表示血中尿酸濃度在體內已經太高了,濃度已超過12mg/dl,應該服藥,否則結石會越來越厲害;身上有痛風石,則表示五至十年期間沒有控制好尿酸,致使痛風石沉積於體內,這種情形就像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一樣,就必須長期藉由藥物來控制。

藥物使用的要點:(一)急性發作時不可立即服用或增加降尿酸藥;(二)藥量從小劑量逐漸增加;(三)最好終生長期配合使用;(四)配合低量的秋水仙素,以減少發作;(五)腎臟功能有嚴重受損者,建議使用抑制生成的藥物,並且依照腎功能調整劑量。如果有結石的現象,不建議使用促進尿酸排泄的藥物,以避免加重結石情況。當急性痛風關節炎完全消退後才使用降尿酸藥,在整個尿酸濃度恢復正常之後,仍應繼續使用具有預防作用的秋水仙素藥物,每天大概一~二顆的劑量約半年,如此可以預防痛風的再發作。

 

痛風的預防

(一)飲食——日常生活要控制飲食,避免高普林的食物,不要飲酒,少喝高湯,多喝開水,確保每日有1500cc以上的排尿,同時避免暴飲暴食。

(二)肥胖患者,建議要減肥;要慢慢減,每個月以不超過一公斤為原則。

(三)血壓、血脂肪高者或是糖尿病者,要嚴格控制血壓、血脂肪及血醣,以免影響腎臟對尿酸排泄的功能。

(四)使用利尿劑則須視身體情況斟酌使用。

(五)藥物——就長期來說,應該繼續使用降尿酸藥物,以確保尿酸濃度在正常範圍之內。所謂正常範圍,是指尿酸濃度在 7mg/dl以下。如果發作頻繁,建議使用具預防作用的秋水仙素,使用半年左右,體內尿酸正常穩定一段時間後,秋水仙素就可以停掉。以上這些在日常生活中自己都可以加以控制的。痛風患者通常比較胖、愛喝酒,初期血壓或許不會高,慢慢的,五年、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後,高血壓就容易出現,血脂肪(膽固醇、三酸肝油酯)也都會偏高,這些因素進而會導致供血的動脈硬化,造成心臟疾病如心肌梗塞,或是腦中風。

有時候痛風患者會有一些相關的疾病:

(一)腎功能不全問題——一旦腎功能不全,尿酸就不易排出體外,容易造成痛風的發作,一旦發作,常吃消炎止痛藥又容易對腎臟產生傷害,形成惡性循環,此外,尿酸鹽的沉積會引起結石或腎臟病變情形,長期下來就會影響整個腎臟的功能。

(二)甲狀腺機能低下,副甲狀腺機能亢進者容易尿酸偏高而引起痛風。

(三)糖尿病者有酮酸中毒時,尿酸會高而產生痛風。

(四)骨髓、淋巴增生的疾病,如淋巴腫瘤,也容易有痛風問題。大家都知道痛風引起急性關節炎痛起來不得了,但是症狀來得快去得也快,看醫師、吃藥打針,馬上就好了,又不會持續痛很久,所以很多人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痛風初期就這樣經常被疏忽,一旦到了痛風後期,除了關節炎發作頻繁之外,併發症也容易發生,治療就比較棘手了;況且痛風還有一些相關問題會相繼產生,並不只是尿酸高、關節炎的問題,常會伴隨著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相關疾病,漸漸導致動脈血管硬化、心臟病、中風,危及到生命安全。所以痛風患者,應把握發病初期的頭幾年,好好在門診與專科醫師積極合作治療,相信痛風不再是患者心中永遠的痛。

備註:關節疼痛,一般人習慣看骨科門診,其實應該看素有「骨內科」之稱的風濕免疫科,該科醫師的臨床經驗比較豐富。(徐厚鈺∕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