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輯 / 釋慧明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8期
出刊 / 2003/11/30
.熱血病
熱血病,在『薩婆多部毘尼摩得勒伽』卷五中又稱為血病。在律典中被記錄最多的熱血病患者,就非「智慧第一」但也似乎「多病第一」的舍利弗莫屬。尊者舍利弗為治療熱血病試過:首盧漿、池物、娑摩尼水、燒石乳、大麥汁等許多方法。 據『十誦律』卷二十六記載,佛在舍衛國時,長老舍利弗因罹患熱血病,藥師教言:服用首盧漿。佛遂聽許:舍利弗及餘比丘患熱血病時,得服首盧漿。世尊還教導首盧漿的做法:在麴(酒母)的粉末中加入等量的水跟油,然後待其發酵後服用。但是,由於麴屬於時藥,所以必須在時前(午前)服用,不可非時(過午以後)服用。(大正23‧185頁下)
第二種池物療法中,所謂池物,即蓮藕、蓮子、菱角、芡實等水生植物。『十誦律』卷二十六及卷五十六均記載,舍利弗熱血病發時,許多藥師教食「池物」。目犍連得知佛聽許舍利弗食用池物後,便使用神通力至曼陀耆尼池中,摘取許多大蓮藕來給舍利弗服用。(大正23‧190頁下)
另一種以娑摩尼水洗浴療法,記載於『十誦律』卷三十八中,律文中尚提及,優波離替舍利弗請問世尊:可以使用何物製作娑摩尼水?佛答:除了毒樹以外,其餘一切樹、華、葉等皆可。(大正23‧275頁下)因此,日本佛教學者將「娑摩尼水」解釋為:毒樹以外的樹、花、葉等汁液。在『十誦律』卷三十八中,同時記載另一種燒石乳療法,就是將燒熱的石頭放到牛(或羊等)乳中,然後飲用。(大正23‧277頁上)
『薩婆多毘尼毘婆沙』卷四,在提及舍利弗熱血病的治療方法時,除了「燒石令熱著乳汁中服」的燒石乳方法外,尚舉出「大麥汁」療法。(大正23‧528頁下) 『根本薩婆多部律攝』卷五還提到,佛允許腳患熱血病的比丘,可以穿草鞋。(大正24‧554頁上)
.乾消病
所謂「乾痟病」,據『一切經音義』解釋為:渴病或痟瘦病。(大正54‧734頁上)宋朝靈芝律師也說:「痟,即瘦病。」(『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四,大正40‧224 頁下)另外,在『涅槃經』卷五、『無垢淨光大陀羅尼經』及『四分律』卷五十七中則稱為「乾枯病」。「渴病」,應是中醫學的消渴病。日本學者也認為乾痟病應該就是現代醫學所謂的糖尿病。關於乾痟病的病因,『五分律』曾述及有一位比丘在村聚落中乞食回到僧伽藍後,未將缽蓋好,恰巧有隻鴟鳥從上空飛過,竟尿墮缽中。比丘未察覺,食此缽飯後,導致罹患乾痟病。(大正22‧180頁上)
在『四分』等律文中,「乾痟」與癩、白癩、癰疽、顛狂等合稱為「五種難病」。是出家受戒的難緣之一,也就是佛制此五種難病人不得出家受戒。此乃緣起於當時摩竭國有人罹患這五種病,能治此病唯有耆婆一人,但是耆婆自從被世尊任命為「僧醫」後,除瓶婆娑羅王外,僅為世尊及僧眾治病。所以該國病人無論許與耆婆再多酬勞,甚至全部家產,耆婆一概無動於衷。所以,這些病人為達讓耆婆治病的目的,竟然相偕至僧伽藍出家,治癒後又一一還俗。後來耆婆在路上遇見這些還俗的人,便問說:「你們之前不是已經出家了嗎?」這些人答說:「是曾經出家過。」耆婆問他們為何還俗?這些人倒也老實回答:「我們是為了治病,才到僧伽藍中權求出家治病,並非真心於佛法僧中出家。」耆婆聽後非常不悅,即刻往世尊處稟白世尊:「我為了療治僧眾的病,捨棄王事、財物等。而諸比丘卻輒度非具信心出家之癩、癰、白癩、乾痟、顛狂等五種病人……。」因此,佛便制定僧團不得隨意剃度罹患癩病等五種病人。(見『四分律』卷三十四,大正22‧808 頁下)
以上是律制乾痟病人不得出家受戒。另外,『四分律』卷八中記載,有比丘出家後罹患乾痟病而致形體銷瘦,甚至欲至他處遊化行腳時,都覺得層層縫補的舊袈裟過重,而無法背負而行。佛因此開緣:僧眾為乾痟病比丘作『結不失衣法』羯磨。作完羯磨後,此乾痟病比丘便可不攜帶厚重舊袈裟而行。(大正22‧603頁下) 關於乾痟病的治療法,根據律典記載,有服用石蜜(冰糖)、酥、酸醋等食物療法。如『僧祇律』卷十七中所載,有比丘罹患乾痟病,醫師即教言,食用石蜜作為治療。(大正22‧362頁上)另外,在『根本說一切有部尼陀那目得迦』的律文裡,敘述罹患痟渴病的比丘,遵照醫囑服用酥後,卻仍然口渴不止,醫師再開出酸醋的處方。此時世尊便以此病比丘的因緣,開許比丘飲用醋漿,如:大醋、麥醋、藥醋、小醋、酪漿、鑽酪漿等六種醋漿無論有病無病、時與非時(午前或午後)皆可飲用。只是,飲用時須用絹布濾清,並以少許清水滴之作淨。此中所言之大醋者,謂以砂糖、水及各種水果,久釀而成,如現代所稱之水果醋。麥醋者,將麥類研碎,所釀之醋。藥醋者,即是以草藥等所釀成之醋。小醋者,謂於飯中投入熱饙汁及以飯漿,續取續添,並可長用不壞。酪漿者,即酪中的漿水。鑽酪漿者,即是鑽酪取酥時,所剩餘的漿水。(大正24‧420頁上)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