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動紀要-病患服務員訓練心得分享】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編輯室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6期

出刊 / 2000/02/05

 

為了照顧僧伽的安養,僧伽醫護基金會特委託台北護理學院附設醫護之家,開設病患服務員訓練課程,培訓安養服務人員;第一期病患服務員訓練,為期十三天,於去年(八十八年)十二月三日結訓,共有四十二位學員取得內政部頒發的合格 證書,擔負起照顧患者的使命,為病患服務注入新的生力軍。學員當中有十九位法師,結訓之後帶著所學的醫護技能,回到自己所屬道場,立即就可以確實投入照顧年長或是生病的法師們,真正符合基金會設立的宗旨。

為期十三天緊密的課程訓練,醫護基本知識及技術學習之外,最讓學員們感觸良多的,乃是實習時直接與病患接觸的體驗,且讓我們一起分享他們的學習心得。

 

心心相送

作者 ∕ 釋智泓

有首「不老歌」歌詞:「人生四十才開始,五十算什麼,六十沒希奇,七十滿滿是。」我還年輕,無法體會「髮蒼蒼,視茫茫,齒牙動搖」是何滋味,只能任憑想像。小時候在農村中,上了阿嬤級的婦人,後腦勺總會梳個髮髻,雖然年紀不過四、五十出頭,但是一眼望過去,卻給人感覺已是年邁之人了;而今,隨著社會進步,生活品質提高,個人的品味也相對的提升,且較注意個人的養生之道,因此想從外表論年齡,還不一定猜得著呢!在護理之家就有位阿嬤已九十高齡,無論怎麼看,也看不出她的實際年歲。如今的老人,除非是病來磨,否則銀髮族的生活是可以安排得多采多姿;清晨時分,放眼公園,多的是老人,在那兒運動健身,輕歌曼舞的。

 

在病患服務員訓練五天的實習中,前四天我與五樓的阿公、阿嬤們相處,他們屬較輕的病患。每天與他們閒話家常,無非希望他們能感染到我們的生氣與活力,在相處的過程中,有的老人家開朗又活潑,有的只是張目卻不張嘴,也有忙著搬出點心請你分享,也有……每個人都有他的個別情況。華宗法師帶我去看愛唱日語歌的阿嬤,聽她輕快愉悅的歌聲,彷彿重回年輕的時光。「光陰誠易逝,一去不重來」希望老人家們每天都能活的這麼的快樂、年輕。

 

有一天的午后,遙見前方有位阿嬤正努力划動她的輪椅,我趨前協助,一直送到目的地,我倆才看清楚彼此的容顏;此事對我來說只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對阿嬤來說卻是無限的感激,我們因而拉近了彼此的距離。閒扯一番後,約定翌日帶她四處逛逛,此後我每日定抽時間過來看看她。實習結束當天阿嬤要我臨走前再過去一趟,我依約前往;阿嬤說:「沒什麼東西可以送你作紀念,唯有一串念珠,希望你能收下。」我告訴阿嬤我們只要「以心相送」就好,念珠您留下來。阿嬤流露出依依不捨的神情告訴我,不知何時才能再相見?我告訴阿嬤,有空一定回來看她。阿嬤說,希望能趕快好起來,到時候換她來寺院看我。我帶著沈重的腳步離開她的房間,再轉往另一阿嬤那邊告別。

 

這位阿嬤,每次都會很和藹慈祥的對我說:「孩子啊!謝謝你關心我老人家,我沒事的,你去忙吧!」雖然短短幾句話,我卻深深感受到有朝一日我也會老去,然而我能否像阿嬤這麼的慈祥、善解人意呢?人生是不斷的學習與成長,但最重要的是——「善知識」的際遇。猶記十多年前隻身北上,由一個生活純樸、民風保守的環境轉變為繁華的夜都市生活,能不被誘惑真是幸哉!幸哉!如今且能一步步朝向解脫道前進,若非善知識的引導,我不知又要飄向何方去了。我感謝眼前的這位阿嬤,因為看到她的氣質也令我自許,希望當我老去之時,也是年輕人心中願意學習且接近的對像。與阿嬤辭行時,阿嬤一直奮力的抬高受傷的手,說:「有進步吧!」我猛點頭;阿嬤依然問我何時再回來看她?我內心自問:「我何時再來呢?」

 

連招阿嬤能說話卻默然不語。我不了解她的內心世界,每每希望藉由我的肢體語言告訴她,我們很關心她,希望她能打開食慾,並且能夠開朗些,但她總是無言以對,沒想到與她告別時,她終於開啟雙唇說話了。四樓的病患,我找不到可以與他們對答的話題。也許他們聽懂我們在談什麼,也許他們也很想與我們高論一番,或者他們也希望我們帶他們出去走走;但,這似乎離他們好遠好遠……我看見床頭上方的生活照,知道他們在過去的歲月裡,曾經是多麼的年輕美妙,對社會的貢獻也必然竭盡心力;然而不管過去如何,而今卻都必須面對「老病死苦誰替我,酸甜苦辣自承受」的苦難,且任何人也無法替代一些些。我沒有觀音菩薩的妙智力,能救世間苦, 只能祈求菩薩澍甘露法雨,令他們的老病苦能夠以漸悉令滅。

 

《菩提道次第廣論》中云:「甘蔗之皮全無實,所喜之味處於內,若人嚼皮故非能,獲得甘蔗精美味。」幾日來與阿公、阿嬤們相處,使我懂得珍惜一切,更深一層了解人生老與病的苦,也更了解人是多麼的微脆。這一切的經驗誠非書本所能給予,也非金錢所能買到, 唯有親歷其境、目睹眼前實景方能曉悟。「生命誠可貴,只是近黃昏」老人也曾年輕過,只是年輕是他們的過去式,而年老是我們的未來式;看看他們想想自己,怎能不好好把握光陰?眼下月曆要更新衣了,不知不覺中一年即將過去,世界上每天都有新生者,也都有往生者,生生死死輪迴不已,雖知無常逼人,應及早努力,但總是不甚積極,看看眼前的情景,怎能不讓我心驚呢!再不努力精進,轉眼間就換我「垂手嘆空歸」了。

 

在護理之家工作的人員,他們真的具有愛心與耐心,可說是人間的活菩薩,也許他們並不需要別人的讚嘆與掌聲,但卻需更多的支持與肯定。他們每天默默服務大家,給予病人最舒適的照顧,每天要為病人清理大小便,有時還要忍受病人情緒的變化反應;他們的工作不是一般人都能承擔,也不是人人都願意如此奉獻。我非常感謝這幾天中,這些白衣、粉衣天使們不厭其煩的指導我們,一次又一次示範再示範,讓我們從笨手笨腳中走了出來,雖然還不是很純熟,但也已充滿信心。此中也要感謝基金會的法師及工作人員,全程用心安排、照料一切大小事情,令我們得以專心的學習。每件事情的完成,並非個人力量之所能辦,所以也要感謝每位成就我這次因緣的人,只因有您的成全才有我的收獲。

 

-----------------------------------------------------------------------------------------------------------------

慈悲喜捨何懼之有?

作者 ∕ 張瓈方

 

護理老師告訴我,師父們與他人最大不同處是不畏病患的糞屎及尿液,甘願又快速的幫病患更換污衣及清洗污物;並且,常常檢視是否又尿濕衣褲了。很難得, 也很難理會出原因?……我聽著,望向窗外的翦翦秋雲,陽光明亮而煦美照進了一室的恬靜,正想該如何回答時,在穿過布簾的光影中,看到一位中年法師幫老年中風不能行動又不復言語的女病患更衣沐身,翻身拍背後,握住她的手說:「記得喔!要常常念佛,念阿彌陀佛;心理難過的時候就稱念佛號,阿彌陀佛就在妳身邊,漸漸的就不覺得苦了。」師父說得懇切又慈悲,大聲的領她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滿室的阿彌陀佛。我們愣愣的竟也不知不覺的隨聲稱誦。此時病患竟流露出殷殷企望的眼神,嘴角努力的牽動,說出無聲的阿彌陀佛,那雙乾扁多縐紋的手緊緊握住充滿慈無量、悲無量的手;兩個人都笑了,笑容燦爛好似佛光注照一般,金光粼粼。此刻,我看到了佛在十方道場,示現在這滿室病苦的老人安養中心。

 

這樣的感動,讓我想起《維摩詰經》上「心淨則國土淨」,如果那所謂的國土,就以一個人的身體而言,也就是指人的眼睛、鼻子、嘴巴、四肢、軀幹……它們的淨與不淨,亦僅取決於一個人的心念,依止於慈悲喜捨即是清淨,不依慈悲喜捨而作,即不清淨。那麼,糞尿污垢在師父們的眼中就不會是不淨,為了淨土的乾淨、莊嚴,更會不辭辛勞的為病患擦身更衣;如果,護理老師明瞭這一點,就能理會出,為什麼師父不畏惡臭之於常人了。

 

長年來,身為急救小組的一員,在急診室與重症病房間,為了不捨一生命的離去,常常矛盾、痛苦於宣布死亡的剎那間。未接觸佛法前,不知道死亡也有另一個「往生」的名詞,初聽「往生」一說極為感動,何謂死?何謂生?生死洪流中,何處是死?又何處才是生?佛陀未曾因眾生多而捨棄一眾生,也不曾因一眾生而棄捨多眾生,為了依止這樣悲憫的心,我們設立了佛教僧伽聯合診所,也開啟了人間菩薩憫念眾生及利益十方僧伽的悲願。

 

您知道何謂「菩提薩埵」嗎?是「覺醒的有情人」是「有情的覺人」;我想唯其護念眾生如是,不捨眾生如是,慈悲如是,才足以稱當為「悟覺的有情人」,您是「菩提薩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