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僧伽健康總體檢【僧伽健康專輯.世紀健康大對談—當醫師遇上法師】3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整理 / 張瑞芳、林曉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9期

出刊 / 2002/4/20

 

之一:當醫師的專業遇上僧伽的戒律

淨耀法師:其他有關殷光達醫師及白宜禾醫師的問題,我們請慧明法師綜合回答。因為白宜禾醫師也提到五臺山的比丘尼道場的飲食問題,其實在飲食方面基金會可以提供給各道場作為參考。有關於戒方面的問題慧明法師應該可以整理一套來回答。

 

慧明法師:其實剛剛本因法師對於戒律及三分病好修行已經回答得很透徹。我們在白皮書的報告裡面看到,有四成出家眾生病時選擇不管它,白宜禾醫師也提到山西五臺山也有很多法師生病時不管它。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座談會能溝通出方法,讓這40的法師生病時不會不理會他。像基金會就曾遇到一個乳癌第二期的法師,我們的醫護人員非常希望她去接受醫療,當時沒有很痛苦的狀況,只是摸到有硬塊,可是當她半年後再來已經整個潰破到了乳癌末期,事實上在這段過程當中,她是必須治療的。在戒律上有一個圓融的觀點叫做有開遮持犯,剛剛本因法師也提到在某種原因之下,他是可以開緣的。有很多方式可以使就醫不違背戒律。過午不食並不是說到了中午十二點後通通不吃,還是有七日藥,非食漿, 盡形壽藥,可以服用,甚至於在一些特殊狀況之下佛陀也允許吃稀飯及吃飯,這些就是依其病情的需要,而做的特別開緣。剛剛淨旭法師也提到台灣的出家眾的確太忙了,忙碌也是造成下午過後營養缺乏的原因;又要工作、用腦,也都滿需要體力。

 

我想讓胃空燒也是個問題,剛剛白宜禾醫師所提到的資料我們也很希望再和白宜禾醫師作個交流,了解大陸出家眾的健康狀況,並和台灣出家眾的狀況作個比較。至於殷光達醫師所提到的法師偏好中醫,我覺得一般民眾好像也是這樣,國人傳統的觀念認為西藥有副作用,中藥比較沒有副作用,許多出家眾也這麼認為。第二個問題,滿多的出家眾都是過午不食,到了下午胃都是空的,他們會說吃西藥比較傷胃,這也是出家眾傾向於吃中藥的原因。還有,在緊急時出家眾比較會去找西醫,比如說開刀或是檢查,但是在慢性的調養方面,出家眾總是認為加減看,而中醫師比較有空,可以到道場去把把脈,對出家眾比較方便,也比較容易讓出家眾接受。另外提到如何讓學佛的醫師在看病時能注意到戒律,這個議題非常好。

 

淨耀法師:謝謝慧明法師!最後我綜合大家剛剛提到的,提出我個人一些不成熟的觀念。在印度過午不食其實是一種小斷食的觀念,因為印度自己的任何一種宗教都是居住於聚落外,所以他們是過托缽的生活,如果早上托缽是中午吃,下午托缽則是晚上吃,那他整天光托缽就好了。所以從印順導師就一直強調這條戒律叫做隨順風俗民情戒,這是第一個隨順風俗,因為印度當時的文化就是這樣子的。第二個是因為舍利佛,佛陀的兩大教誨師中的舍利佛罹患胃潰瘍是最嚴重的,因此佛陀都叫他吃。但當教誨師要做大眾的表率,所以他認為不好,佛陀就對他說:「您當藥吃」,所以在佛陀的時候就已經有以藥石給患胃潰瘍的人吃,視病情來決定吃什麼。第三個是印光大師跟慈舟老和尚。

 

印光大師請石桌老和尚到靈巖山去主持當老和尚,印光大師就說晚上可以吃一點,為什麼呢?因為晚上一直念佛消耗體力,空著肚子對胃不好,而印光大師本身有中醫的底子,所以他知道沒有身體我們連入定都入不了定,要入定身體一定要健康,所以修行要有三分病的觀念是錯誤的,能夠沒有病最好,如果有三分病觀念,那是一種無常,是要你了解人吃五穀雜糧,在生、老、病、死過程之中,本來就是一種無常的觀念。所以講三分病是在告訴我們這是一種無常的觀念,不用對於身體太過執著。佛陀的弟子當中有生病的,佛陀除了要他吃藥外也要他懺悔,連生病的病因都要解除,所以當他沒有整體了解時,就會堅持他所知道的那個部分,但這也可以算是一件好事,因為他有這一份堅持,所以才能夠諸惡莫作、諸善奉行。剛剛淨旭法師提到我們修行人可以有一段時間拉拉肚子、清清腸,排除體內毒素。這個理念應該廣為提供給大家參考。

 

宋永魁醫師提到誦經團的問題,會宗長老也已經提到佛門當中沒有這回事,如果有這回事,女眾法師在月事期間就不能入大殿了,所以這個觀念是不對的,唯一規定不能入大殿的是喝酒。當你將酒當成藥來喝時,那是開緣,每天要沐浴,然後要等停喝一個星期,否則你不可以進大殿,這是講到酒的部分才有的。有關威儀方面,戒律當中佛陀制戒提出出家人不可以游泳,為什麼不可以游泳呢?因為有些出家人跑到大眾去的地方和大眾一起游泳,佛陀認為這是不威儀,所以就制定了不可以游泳的戒,但佛陀並沒有限定我們不可以適度運動,因為身體是必須有適度的運動的,所以我們要照顧到內外的威儀一致,適度的運動是許可的。至於怎樣的運動適當?就可以由個人斟酌了。

 

今天能有這一場對話將問題拋出,並讓大家提供對話及互相交流解決的方法,使大家更為清楚,但除了這些之外,我們對外的努力也要加強。除了佛教之外我們應該以平等的原則強調所有的宗教人士,如果我們只強調出家人,那其他宗教的人士可能會說為什麼獨尊你們出家人,神父、牧師、教士就可以不尊重嗎?所以當我們在講這一方面時,要講所有宗教士的尊重,如果我們能夠如此讓社會大眾都接納,在醫院推動一定會有很大的助緣,所以這也是本會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