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畫【減肥之迷思──反向隨轉】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喬瓊恩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8期

出刊 / 2002/2/5

 

肥胖原不是問題,但不瞭解「反向隨轉」的人,往往貌似節欲有度,實則低估了欲念的強大力量,結果是避過小欲,貽養大患。

此身妙法器,因以寄法體,莫言楊枝水,為有淨瓶身。

 

世人修行,常生錯覺。認為開悟成道,才是不朽的首要目標;而身體的供養,則是色聲香味觸法暫時的執著。這種說法,就好比在說觀世音菩薩,以楊枝水遍灑三千,普渡眾生,是水比較重要, 而瓶子則不重要。須知,若是沒有瓶身,即無法雨,眾生即無從化度。身固然不需執著,但絕對不表示身可以被忽視。講得更清楚一些,此身即是道場,道場一旦毀棄,修行即無以為繼。

 

執於此身,無從見道,離卻此身,實難成道。

供養此身,不僅僅是為了生死或療飢餓,而是「因身離我執,由身證法喜。」一個人,如果對自己不滿,心中無法接納自己,並且試圖壓抑這些情緒,就可能在行為中,顯現出對身體的種種扭曲,表面上似乎是重視身體,其實是在糟蹋身體,諸如:美容、整形、濃妝、華服、瘦身、刺青、麗飾等等。殊不知此身已俱足圓滿,無所增益,更無需改變,起念如此,是不見天地大有之真情。修行者,比較不會落入上述的偏執昧見,但面對得考驗則更為嚴厲。

 

身有無量法,亦有無邊欲,欲起法亦隨,離欲法不生;欲法皆是道,修道在此身,緣法隨身盡,成道不遺身。

 

當我們一念欲起,心即相隨,是心隨法華轉。但若欲起之時,心看似不隨欲轉,其實是反向隨轉,這仍然是失去自家主張。比如餓了想吃,卻告訴自己不要入吃的貪念,這種心意,非但不能減緩身體的欲求,反而加劇了這種欲求,助長了下一波欲求的強度,甚至轉為其它形式的身心疾病,演成無端的煩惱之源,而當事人卻渾然不覺,或覺而不以為意,這就是「反向隨轉」。

 

不瞭解「反向隨轉」的人,往往貌似節欲有度,實則低估了欲念的強大力量,結果是避過小欲,貽養大患。肥胖,就某種角度看來,不僅是一種自我內在的呈現,更是修行者在「反向隨轉」的過程中,忽視自家法器道場,過與不及的重要警訊。

 

平常心是道

修行是為了藉助成道,所以戒律是成道的助緣,不是成道的最終目的。當我們否定自身需求時,戒律可能非但無法助我們成就道業,恰好會將我們導入「反向隨轉」。因此修行首重理入神會,要知道修行背後的精義,而不是盲目遵從。有一個小和尚,手持師父所傳的夜明真珠,晚上睡覺時被人偷偷換成魚目,他仍然不知真珠已失。戒律就是智慧化身的明珠,可以幫助我們在黑暗中照見四方,持戒就是手握明珠,如果已經被人偷換為假的魚目,那麼光明已失,所修持者既非智慧,自然容易迷失。

 

紅塵道場中,表面上的規矩甚多,卻不見得就是證道的智海明珠,太多的魚目混珠,太多的政治法門,徒然使人身心憔悴、神形枯槁,道場反成荒原野台,何喜可言?身心未獲調和,乾坤無由安寧,則將如何修行?如何成道?吾人日常種種身心緩急之症,乃至體虛而胖,如耗元勞神所致,則愈是自以為在修行,愈將適得其反。

 

不偏執,肥胖不是問題

語云:「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這把屠刀,不僅殺戮眾生,也割裂自身。種種妄見、迷惑、欲執,是一種自我迷失的過程,也是人生智慧的逆向追求。當我們講「格物」時,須知是「誰」在格物?如果只是圖了生死、療飢荒,或是追逐膜拜權勢名利,這些都只是「物交物」。又如惡霸凌弱,路人不平,路人但知不平霸者之惡,不知其自身之霸與惡。

 

當我們不接納自己的身體,壓迫自己的身體,糟蹋自己的身體,已遠遠超過惡霸所為,只是因為自己壓迫自己,別人也無法可管,自家無從悟道,便只能歎人心險惡、世俗多艱。其實「萬法同源」,別人身上的執迷恐懼,我們一身兼備,從人相得我相,由我相出人相、離眾生相,即不生嫌惡、不執是非,此之謂「元元本本」,此所以「歡歡喜喜」。肥胖,本來不是問題,但是以妄念為修行,遺此身而失道,於是身心之德業、神形之修為,都因不識自家具足,不知「元元本本」,反而使寶器破壞,誤將對自身健康最基本的關懷,視為貪生死、重物欲,自身尚且難渡,遑論普渡天下蒼生?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