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畫【吃素的人為什麼也會胖?】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喬瓊恩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8期

出刊 / 2002/2/5

 

許多人都有一個疑問,為什麼素食者會發胖?真正原因在於使用的油質、勾芡、飲食不均衡、缺乏礦物質等等……

 

我們常聽到有些人會哀嚎:「我連喝水都會胖!」那是懷疑自己過胖的人,在減肥過程中,常會面臨的困境。尤其是一般人在減肥時,每每被醫生囑咐: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脂肪、澱粉類食物!問題來了,為何長年吃素的人也會胖?他們發胖的原因何在?專業協助減肥的營養師黃苡菱表示:吃素會胖的原因,在於使用的油質、勾芡、飲食不均衡、缺乏礦物質等等。

 

營養素需均衡

素食者最容易碰到因攝取的蛋白質相對變少,而使人發胖。也就是當蛋白質的攝取相對減少時,脂肪和醣類會因相對變多,導致肥胖。做菜時勾芡也是造成肥胖的因素之一,平時所吃的飯、麵、冬粉、米粉都是澱粉質多的食物,若菜裡又增加勾芡的製作方式,會使蛋白質的量相對減少。蛋白質在豆類及牛奶中含量較多,需要量頗高,但是最好不要吃精製的加工品,豆類就可以吃豆腐、豆干、豆皮、豆包、豆漿,其他過於精製的再加工品,就不適合吃。

 

喝優質奶

牛奶為了喝起來好入口,通常會加入「均質化」的添加物,而且瞬間的高溫殺菌,無法保持品質的恒定,所以牛奶中可能含有抗生素、激素等物質,最好能買到沒有添加物及安全性高的牛奶,豆漿能自己製作最好,如果要買現成品,以保存期限愈短愈好,這樣添加物比較少。維生素B群欠缺時,也會造成肥胖,因為它是代謝熱量時,很重要的營養素,如果缺乏,會造成代謝不全,無法代謝過多的熱量。

 

纖維太高影響礦物質的吸收

蔬菜的纖維太高時,會影響礦物質的吸收,當礦物質缺乏時,影響深遠,例如缺鈣會影響血液循環,牛奶中雖含鈣,但是因為含磷也高,致使鈣質無法順利吸收,而蔬菜中的鈣質,若沒有和蛋白質一起吃,也無法吸收,現今較容易取得的維他命,是以天然的檸檬酸鈣來補充。礦物質的鎂,是抗憂鬱、失眠,以及神經系統代謝的重要元素,鎂為葉綠素的主要成分,因此深綠色蔬菜中多含鎂。所以平時吃素,要吃健康素,儘量兼顧各種營養,少吃甜食及再製品。

 

纖維素可讓血糖平穩

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增加蔬菜及水果的攝取,都是健康素食的基本原則。纖維素是讓血糖平穩、血脂濃度調整的關鍵元素,白飯、白麵中的纖維低,以五榖米、胚米取代,可以讓血糖代謝平衡,吃素的人尤其不應偏食。

 

維生素B群與乳酸菌

另外,胚芽米、糙米、五穀米中有豐富的維生素B群,酵母粉中的B群也非常豐富,吃生菜時,可以調配。吃維生素B群時,搭配乳酸菌一起吃比較好,吃酵母會讓體質容易被黴菌感染,此時乳酸菌會抑制黴菌入侵。乳酸菌的製作很簡單,所以最好買牛奶回來自製,而不要喝外面賣的現成品,其熱量較高,含糖份過高,不如自製不摻糖的乳酸菌食品。

 

以根莖類食物取代

身體過胖的人,用餐時最好飯量減半,而以根莖類食物取代,例如:馬鈴薯、地瓜、芋頭等,因為它們的纖維含量較高,可是若因此會脹氣,可以吃乳酸菌、九層塔、芫荽,或用八角泡一點熱水喝,可消除腹脹。

 

多喝水

每天要喝兩千西西以上的白開水,是清理身體的必要功夫,不可小覷,喝溫水、不要喝冰水或純水。天然的泉水最好,一般自來水煮沸後飲用,若水質不佳,就過濾再煮沸。

 

加入生機飲食的行列

過胖的人,可以加入生機飲食的行列,多吃生菜、小番茄、小黃瓜,份量是慢慢增加,不要一下子吃太多,隨餐逐量增加,在黃昏前吃生食較佳;如果生食會造成虛寒的話,可以吃薑或喝薑茶暖胃。

 

注意食用油

平時要吃一些堅果類食物補充營養,一次一小湯匙(量不要大),儘量清淡一些,有人問:吃素的人,為何還有中風?聽起來很可怕,連吃素也會中風。其實,關鍵在用油!油在高溫或不明成份的調理油,都不是適合做菜的油,烹調尤忌用高溫煎炸食物(油會變質),最好用蒸、煮、汆燙或燉的烹調方式較佳,吃素的人,要補充亞麻仁油,用它來拌麵線、調沙拉吃都很好。沙拉油Ω6較多,吃太多會誘發癌症,所以家族體質有癌症病史的人,要注意不可攝取過多的沙拉油,亞麻仁油中,Ω3很豐富,人體若缺少Ω3時,賀爾蒙會分泌不正常。

 

血糖平穩很重要

烹調食物時,最好不要讓食物直接接觸火源,所以烤食勿吃,水煮青菜搭配生菜的飲食,以一天食用百分之三十的生菜為宜,有些人對於想減肥時,最難控制的就是飢餓感與想吃的欲望,黃苡菱營養師說:當血糖平穩時,人是不會想吃東西的。

 

用運動移轉情緒

人在心靈空虛的時候,常會以吃做為情緒發洩的管道,自卑時尤其如此。因為吃能產生滿足感,所以不自覺的一直想吃,此時最好去運動!走路、爬樓梯、蹓狗,藉由運動轉移情緒,這是所謂「彈性觀點」。

 

關心自己究竟吃下什麼東西

我們身體自身會不斷建造及修復,細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例如紅血球每一百二十天就會更新一次,當我們瞭解營養的供給和細胞的修復新生息息相關,生化代謝、營養素關係人體健康至鉅,會更加關心我們究竟吃下什麼東西。什麼樣的個性會有什麼樣的生活型態,因此藉由吃有機生菜來改善飲食形態,再配合運動:禮佛、跑香、掃地等等,都是很不錯的方式,但是要持續三十分鐘為一個單位。

 

重新設定標準

人是習慣思維的動物,在一個環境中,儘量用正面積極的思維是很重要,將自己的生活形態,依重要性順序排列出來,先做什麼,後做什麼,這就是彈性觀念,每個人因價值觀不同,產生的行為模式也不一樣,此時切記:不要以別人的標準來當作自己的標準,因為能滿足別人的標準,未必能滿足自己!

 

心理的調適

「凡事起頭難」,「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要改變既有的習慣,的確很不容易,尤其是心理上的調適。這時,同修的協助就很重要,跨出心理障礙的第一步最難,接著一小步、一小步,可說是舉步維艱。可是,勇敢一點,恆心是很重要的,每天進步一點,不必急於看到成果,只要方法正確,長此以往,自然會看到效果。

 

接納自己,永不放棄自己

人最難的部分,是面對自己。讀聖賢書,不是叫我們用聖賢的標準來壓迫自己,而是知道自己的不足,學習接納自己,永遠不放棄自己,保持一顆樂觀的心,注意吃進身體的是什麼東西,當身體處於平淡喜悅的狀態,自然能維持平衡、擁有健康。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