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畫【生活習慣V.S.十大健康警訊──專訪埔里僧伽義診中心負責人黃聰敏醫師】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李佩芬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7期

出刊 / 2001/12/05

 

天地萬物皆由陰陽兩極相互幻化而成,一切的「緣」都是來自於先前種下的「因」。

 

很多時候,我們的身體之所以會出現不舒服的情況,並非單單只因為修為不夠,其實還有許多客觀的環境因素是我們不能左右的,因此若光靠「坐禪」來化解身體的苦痛,往往只能夠求得一時的紓解,而不能真正的改善病情,畢竟疾病的產生通常是經年累月的生活習慣所造成的,特別是慢性疾病。

 

義診頻率影響十大警訊排行

細數三年來的十大健康警訊排行榜,僧伽們最常罹患的疾病不外乎貧血、肥胖、血壓高、血脂肪、尿酸、骨質疏鬆、B型肝炎帶原、肝功能異常、血糖高,以及腎功能異常。不論是比丘或是比丘尼,這十種疾病都是最常見的,而且在過去三年內,這十種病症也都只是排行順序的變化而已。埔里榮民醫院內科主任黃聰敏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僧伽們會視義診醫師的專長前往就診。因此,醫師的義診頻率有可能會影響十大健康警訊的統計數字。

 

以慢性疾病為多

除此之外,黃醫師還指出,由於僧伽的生活作息相當的忙碌而且規律,再加上飲食選擇有限的影響,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不多加留心,長期下來,是很容易造成慢性疾病的;而且大部分的僧伽對於病痛平時都採取「能忍則忍」的態度,因此,大都會拖到病況相當嚴重才前往就醫,而這也使得在十大健康警訊中,以慢性疾病為多數。以高居首位的「貧血」而言,黃醫師認為,僧伽們若比較常食用豆類食品及醃漬物,而比較少吃深色蔬菜,就得當心「鐵」與「B12」等營養素的攝取不足。因此他建議,僧伽們平常應該多吃像紅毛苔及菠菜之類的深色蔬菜,還有硬核桃,以補充體內血液所需要的養分,降低罹患貧血的機率。此外,根據黃醫師的行醫經驗,多吃蔬菜的僧伽通常胃比較健康。黃聰敏醫師特別提醒,在拜佛時,或是起床及蹲坐、站立時,甚至是平時會感到頭暈,就應該注意罹患貧血的可能,最好能到醫院抽血作檢查。

 

運動和勞動不同

對於「肥胖」的問題,黃醫師表示,僧伽們通常以米飯和甜食為主食,而這兩類的食物所蘊含的熱量又特別高,因此若沒有適當的運動,確實是會造成體內脂肪的囤積。即便是僧伽們每日的勞動量很大,但事實上,運動和勞動之間還是存在著很大的距離,黃醫師進一步解釋,運動能讓身體的肌肉均衡地消耗熱量,而勞動卻只能允許局部的肌肉獲得熱量消秏的機會,所以脂肪就容易囤積在較少活動的腹部及臀部,而肥胖的問題自然就產生了。 比較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血壓高」的警訊居然高居排榜的第三位。傳統上,我們都會認為只有葷食的人才有可能患得高血壓,為何素食的出家人也容易受到血壓高的威脅?黃聰敏醫師解釋,僧伽的血壓高大部分是與「遺傳」及「出家年齡」有關。舉例來說,四十歲才出家的僧伽罹患血壓高的機率自然會比自幼就出家的僧伽來得高,畢竟在四十歲以前所食用的動物性脂肪早已囤積在血管中,而很難在短期內就能獲得改善。

 

三酸甘油脂過高

關於「血脂肪」的問題,黃聰敏醫師表示,由於僧伽們的日常生活中多以澱粉類食物為主,因而導致三酸甘油脂的累積,再加上運動量不足,所以就容易產生血脂肪指數異常的問題。其實僧伽們平時只要多運動,讓體內的三酸甘油脂獲得適當的消耗,自然就能減少血脂肪發生的機率。黃醫師表示,「尿酸」的病症與僧伽們習慣吃豆類食品有極密切的關係,因此,經常食用豆類食物的比丘與比丘尼應該多喝水,將體內的有礙健康的物質排出體外,改善尿酸所造成的困擾。

 

不要憋尿

同樣的,對於「腎功能異常」的問題,黃醫師則認為,這和僧伽們平時所攝取的水分不夠與習慣憋尿等因素有關。他進一步說明,僧伽們在進行法會時,不能擅自離席,特別是在誦經的過程中得站立不能隨意亂動,因此容易增加膀胱及腎臟的負擔;再加上,中場的休息時間往往也只有短短的五分鐘,很多時候,根本不夠僧伽們解決排泄的問題。尤其是當道場的廁所設想的不夠周到時,比丘尼經常會礙於不方便而選擇一憋再憋,日積月累下來,自然就會形成「腎功能異常」。而且對於上廁所的問題,大部分的僧伽都會選擇少喝水來解決,然而此種作法不但不妥,更容易加重腎功能異常的病情。黃醫師指出,當僧伽們經常感到腰痠背痛,而且是悶悶地隱隱作痛,再加上在小便時,發現到尿液微熱且有解不乾淨的感覺,就應小心腎臟炎的到訪,最好儘早就醫,以避免病情加重。

 

喝適量水

黃醫師建議,每天至少要喝兩千至三千cc的水,以維持身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功能。他還特別指出,一個人在躺著不動的情形下,光靠皮膚的毛細孔就會耗掉體內600~800c.c.的水分。由此可知,每天攝取2000~3000c.c.的水分的確是有必要的。

 

注意骨質疏鬆症

關於「骨質疏鬆」的疾病,黃聰敏醫師表示,生活過得比較節儉的僧伽經常會以醃漬食品及豆皮為主菜,但這兩類食物本身都缺少「鈣」,因此容易使身體產生走路困難及膝蓋抬不起來等骨質疏鬆症的病徵。尤其是停經後的比丘尼,她們的鈣質會流失地特別迅速,所以平時應多食用含鈣量高的硬核桃及紅毛苔等食物,預防骨質疏鬆。此外,上了年紀的僧伽也應定期接受骨質密度的檢查,以預防骨質疏鬆症。

 

不能太過勞累

「肝」的問題,比較常見的就是「B型肝炎帶原」及「肝功能異常」等兩大疾病。 其中肝功能異常的原因,黃醫師認為,主要是因為醃漬食品的緣故,由於醃漬物中容易在體內發生化學作用,而大部分的醃漬食品內通常都含有防腐劑,所以長期食甪醃漬物不但會造成肝臟的負擔,還會提高肝癌產生的可能。而大部分罹患B型肝炎帶原的僧伽則可能是由於出家前就已經被感染了,因此須注意不能太過勞累,否則一旦造成猛暴型肝炎可就危險了。

 

血糖高的警訓

對於「血糖高」的問題,黃聰敏醫師指出,一般來說,僧伽的高血糖多是來自於遺傳的緣故,因此患有血糖高的僧伽最好能定期接受身體檢查,以減少罹患糖尿病的機會。

 

【過午不食,易得胃病】

埔里榮民醫院內科主任黃聰敏醫師特別提醒,忙碌的生活作息經常在不知不覺中令僧伽們感到緊張,因而產生胃酸過多及胃酸逆流等胃病,倘若僧伽們又將這些輕微的胃病置之不理,往往就容易釀成胃潰瘍及胃出血等令人頭痛的問題。黃醫師進一步說明,出家人通常一大早三、四點就得起床,五、六點就要過堂、吃早 飯;之後就得開始工作,直到日正當中,以最快的速度趕在中午十二點前吃完午飯,而在用膳之後,仍然得要馬不停蹄的工作,等到作完晚課後,約九點才能上床休息。所以在如此緊湊的生活中,胃酸自然就容易分泌過量,經年累月下來,胃病也就因應而生了。黃醫師建議,雖然服用胃藥是個不錯的方法,但不妨也可以請住持允許放寬「過午不食」的規定,在午飯過後仍能吃一點蘇打餅乾之類的小東西中和胃酸,以改善胃酸過多及胃酸逆流的病情,避免更嚴重的胃潰瘍及胃出血。此外,黃醫師表示,一般來說,僧伽們都會認為西藥比中藥傷胃,所以應該少吃西藥。其實不論是中藥或是西藥,凡是經醫師指定「飯後服用」的處方,都是對胃有傷害的。因此黃醫師提醒,醫師在瞭解佛教中「過午不食」的規定後,應在處方中加入胃藥,而僧伽們在就診過程中,也可以主動提醒醫生,以避免藥物副作用的發生。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