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畫-娑婆界的醫學;涅槃界的醫學】(上)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喬福瑞 ‧ 雷蒙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2-13期合刊

出刊 / 2001/04/05

 

在這個科學進步日新月異的科學時代,宗教反而比過去更壯大了。為什麼在科學的時代仍然需要宗教?

 

為什麼現代醫學的力量仍無法減少精神上的需求?佛教如何讓醫師更好和使病患快樂些?其實,當我們知道我們既處於娑婆世界,又處於涅槃界的時候,就會承認醫學治療和精神治療必須雙管齊下,其中一個無法取代另一個。當釋迦牟尼佛發現人生終究會經歷老、病、死,就開始在精神方面尋求解脫,於是有了「苦、集、滅、道」四聖諦的體悟。佛法教我們運用佛陀的開示及二千五百年來所演進出來的各種法門,其目的就在於「去苦」。雖然科學可以減緩老化、改善疾病、和延緩死期,但老、病、死仍然跟著我們......我們無法停止處理這種難題,而答案就在深奧的佛法中。

 

我們正處在娑婆界,也處在涅槃界之中,其實所謂:「開悟前,劈柴挑水;開悟後,劈柴挑水。」煩惱即菩提,色即空,娑婆即涅槃。離開我們所生存的這個痛苦世界,我們是無法得到解脫的。大乘佛法並不教我們逃避這個世界,而是教我們轉化我們的生活方式。這個教理可以幫助我們了解科學醫學與佛教修行的關係。

 

我們必須了解我們是在娑婆界和涅槃界做醫療工作。對大部分人來說,認為我們已經在涅槃之中的想法,僅止於理論。娑婆/涅槃的難題,是了解科學學和佛法在治療上的角色關鍵。科學醫學屬於娑婆界,常常能紓解痛苦,卻無解除痛苦,科學尚未改變苦聖諦;生命絕非圓滿的,只要我們還在眾生界,就多少會有苦。娑婆世界的一切都不能去除痛苦。佛陀發現了這個真相,不但沒有落入悲觀,還全心全力尋找消除苦的方法。

 

世俗的享樂生活和極端的苦行都同樣不圓滿。當我們真正體悟到萬法的空性,從心裡改變時才能息滅苦。當我們在治療方面結合佛法時,我們就是在涅槃中修行。我們在娑婆界也在涅槃界,我們必須以兩方面來進行:在娑婆界用科學醫學,在涅槃界用精神治療。這問題實際上就是:佛教如何讓醫師更好和使病患快樂些?

 

西方哲學家叔本華可能是第一位真正了解佛法的,他採用雙模型理論,主張「理」和「事」是一體兩面,沒什麼不同。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佛教觀念:世俗諦即勝義諦,色即是空,輪迴即涅槃,只有用雙模型理論才能完整解釋我們所在的世界。

 

科學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大家所熟知的例子就是光的波、粒子理論。另一個例子是現代精神治療學,以行為科學和生化科學的理論來治療心理疾病。用雙模型理論解釋,兩種模型都存在,不能被對方取代。這就是《心經》說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我們想要了解「空」時,不能將「色」摒除,因為「空」離不開「色」。同樣的,在醫學上,重病只靠科學的治療仍不足夠。因為我們不能用科學來解決所有的苦,所以也需要精神治療。但只想用精神治療來取代科技醫療,也是錯誤的觀念。我們目前的工作是尋找如何兩者兼用。承認我們是在娑婆世界,我們就要在物質層面上運用科學醫學來治療。知道我們也是在涅槃界,我們就要嘗試幫助別人去除痛苦。因為我們是生存在這兩個世界中,我們的治療必須運用這兩種模式。

 

科學解決人類的苦了嗎?

現代文化否認苦,面對苦時,愈來愈多人假裝苦不存在;基督教認為苦是由惡魔造成的;佛教認為苦是存在界的基本困境,痛苦並不是出於精神異常或霉運,而是與生俱來的,這種看法和醫學治療不謀而合,因為醫學也是旨在減低痛苦的人類智慧。科學真的讓生活減少困難嗎?答案是現在的生活比起過去沒那麼困難,但是困難仍然存在。我們有強力的醫療可以止痛,但即使運用適當,所有的人都時常經歷到痛。我們有心理學家解除心理上的苦,但還是不快樂。
 

所有的醫生都有這樣的經驗,自己很滿意能夠成功的治療疾病,倒是病患並不滿意這樣的結果。試想一個女士的乳癌(可能)被治癒,但卻失去一個乳房和因化療而頭髮掉光。腫瘤學家可能會很自豪,因為這種病過去是絕症,但是現在他或她卻可以治療這種病。但病患不僅希望治癒,還希望身體就像她以前一模一樣。事實是我們治得好病,治不了苦。佛教將欲望解釋為造成苦的原因。欲望以佛教來分析就是永遠都希望事情與原先的不同:希望如意的事永遠持續下去和希望永遠不會遇到不如意事。

 

對於佛教徒的治療者而言,大乘佛法提供一個清楚的答案:要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和幫助別人的大願。然而,要對別人的慈悲必須由我們內在做起,我們必須能面對自己的苦,才有能力面對別人的苦。對我一個醫生來說,佛教的中心就是四聖諦了。當我第一次讀到四聖諦時,我很驚訝佛陀很老實地承認人生是苦的。他接著說明苦因,並向我們保證苦可以息滅及如何滅苦。他的四種分析方法,經常被指出和醫學的模式相同。

 

第一個真理(苦),苦的存在就像醫學上的診斷。

第二個真理(集),苦是由於貪欲,就像醫學上的潛在原因。

第三個真理(滅),苦可以被克服,就像醫學上的病狀預斷。

第四個真理(道),行八正道就像醫學上的處方,對治療工作者來說,是最有用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