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緇門醫話-【中醫篇】中西合璧、診治乳癌】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 葉慧昌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2

出刊 / 1999/06/05

 

乳癌是女性常見的惡性腫瘤,佔婦女癌症發生率的第二位,其防治已普遍受到重視。中醫曾有「乳岩」、「乳癰堅」、「乳石癰」等相關記載,其臨床表現與乳癌頗為相近,足見古人對於乳癌的診治早有經驗。

 

‧病因:

有關乳癌病因的推論仍莫衷一是,真正的機轉仍不十分清楚,但一般認為,其發生與遺傳、病毒感染、內分泌失調和免疫功能障礙……應有一定的相關。中醫則認為,憂愁、驚恐、惱怒、鬱結的情緒障礙是主要原因,因為情志不遂,致使體內分泌改變,而內分泌失調,引起細胞分裂失去控制,出現癌變;同時,精神情緒的變化,亦可導致氣血紊亂、臟腑及免疫功能衰退,降低人體癌細胞的監控與抵抗能力。正如中醫古籍《外科正宗》所載:「憂鬱傷肝,思慮傷脾,積悲在心,所愿不得志者,致經絡痞澀,聚結成核。」當然,有些婦女長期使用賀爾蒙,亦可能直接干擾內分泌,演變成癌症。

 

‧症狀:

乳癌早期多數沒有全身性症狀,最重要的是腫塊,而腫塊除了偶有沈重感覺外,一般是不痛不癢,容易被忽視,這也是近來特別提倡自我檢查的重要原因。這類腫塊,邊緣不規則,摸起來較硬,與周圍組織界限不清楚,皮膚大部份沒有變化,腫塊位置淺的,上面的皮膚會有點狀凹陷,像橘子 皮一樣;有一部份病人,在推動腫塊的時候,乳頭會流出少許帶血的乳汁樣分泌物,或許在腋下可摸到腫大的淋巴結。腫瘤逐漸擴大,可能穿破皮膚而潰爛,並且流出膿血,同時有惡臭而感覺疼痛,腫塊上面的皮膚往往變硬、變紫;病人可能會發燒、身體消瘦、食慾不振。

 

‧治療:

目前西醫對於乳癌的治療,第一選擇仍以根除手術為主,再視情況配合放射線、賀爾蒙或化學治療。外科手術的治療雖然朝著開最小的刀、求最好的效果,然多半無法避免併發症的發生,如傷口發炎、皮瓣壞死、皮下積液、淋巴水腫、術後疼痛......等,其中尤以淋巴水腫最為麻煩。所謂淋巴水腫是由於腋下淋巴腺廓清手術後,瘢痕壓迫,致使血液、淋巴液回流受阻;發生的時間可從手術後開始,嚴重時還會局部發炎,西醫一般是給予抗生素、止痛劑,並囑咐患者抬高患肢、多運動,以減輕症狀。有些乳癌患者合併使用放射療法或是化學療法,難免引起局部或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如腸胃道不適、骨髓抑制、免疫功能低下、皮膚灼傷等,真是不一而足。

至於中醫藥治療,應做為輔助性的角色,特別是乳癌剛被發現時,若適合開刀則宜儘早切除,切莫相信道聽塗說的偏方,以免延誤病情後患無窮。對於手術後,或者化療、電療後諸多的併發症,中醫的確可以適時提供協助,有其正面的意義。

 

茲將不同階段、不同狀況的中醫藥治療方法,簡述於后:

一、 開刀前的治療:

中醫認為腫塊是「痰瘀」慢慢累積互結的結果,所謂的痰、瘀,並不是狹義咳痰或瘀血,而是指污濁的病理性代謝產物,長期停滯於組織器官,導致其穢濁蘊結、氣血停滯,終至凝聚成塊,阻礙正常的生理功能。因此,乳癌的治療,常用全栝蔞、浙貝母、天南星……來袪痰消腫塊,常用乳香、沒藥、莪朮、丹參……來活血化瘀、軟堅散結,常用金銀花、連翹、山慈姑、夏枯草、山豆根……來清熱解毒散結。並由於情志不遂是發病的重要關鍵,是故「舒肝解鬱」亦是重要的一環,如柴胡、鬱金、香附、芍藥、枳殼...都是常用的舒肝理氣、引經要藥。當然,乳癌的治療,並非上述藥物的堆砌即可奏功,還需視患者的個別體質差異,依其所需才能開出適合的處方。

 

二、手術後傷口的治療:

有些病人的傷口久不癒合,特別是年紀大的,有糖尿病、營養不良者,這類患者多半氣血虛弱,容易疲倦、頭昏眼花、胃口不好、面色蒼白,臨床上應扶助脾胃,益氣養血,可以十全大補湯加減治療。更積極一點,手術前即可給予這類補氣養血藥物,以提昇病患的免疫力及體力。

 

三、手術後淋巴水腫的治療:

若是上肢腫脹明顯,膚色發白光亮,表示「濕盛」,宜用蒼朮、防己、茯 苓、薏苡仁……等藥來燥濕利水;若是有紅、腫、熱、痛的現象,表示尚有發炎,屬於「熱重」,宜配合金銀花、連翹、黃柏……等藥來清熱解毒;若是肢體腫脹,皮膚堅硬,外表像橘子皮一般,那表示有「氣血瘀帶」,宜用川七、紅花、當歸尾、赤芍、丹參……等藥來活血化瘀。但是這些臨床特點,常是相互夾雜混淆不清,必須統合處理、綜合判斷,才能理出頭緒、開方正確。此外,病人自己應避免患肢常處於靜止或下垂姿勢,宜適時配合熱敷及手臂運動來改善;不要穿戴過緊的袖子、手套,患側不要戴手錶、手鐲、戒指,並小心抓傷、昆蟲咬傷、曬傷,且不宜在患側手臂注射、抽血、量血壓或搬提重物。

 

四、放射、化療併發症的治療:

許多化療、放療等抗癌有效的手段常會損傷正常的細胞和組織,造成功能障礙,以及抵抗力降低,這時必須兼顧所謂的人體「正氣」,提高病人自發的免疫力、抗癌力和調節力,才能安度每個療程。例如正在做放射治療的病人,有時會合併熱性反應,嚴重損害正常組織,造成皮膚壞死和骨髓抑制,使得治療被迫中止,此時應可併用清熱養陰、益氣健脾、填精補髓的中藥來支持病人,如紅血球下降可食用黃耆、當歸...等藥物,白血球下降可用黃耆、黨參、熟地、黃精、雞血藤、枸杞子……等藥物,血小板減少則可用當歸、大棗、升麻、女貞子……等藥物。至於接受化學治療的病人,臨床常見的副作用是消化道不適,特別是噁心、嘔吐、食慾不振等不舒服,是屬於「胃氣上逆」之證,可用旋覆花、代赭石、橘皮、竹茹...等藥處理,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其它如發熱、全身衰弱等,亦可用中藥來改善。

誠然,西醫治療乳癌有著診斷明確和可以清楚評估預後的長處,癌症初期開刀的效果也很好,但任何醫學都有其極限,當癌細胞已經廣泛蔓延時,遲來的開刀還可能使癌細胞加速轉移到其它組織,使得病情更加惡化,這時如果能綜合中醫、西醫之長,或許可以給病人多一線生機。透過西醫科技的徹底根除癌細胞,輔以中醫增強其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對乳癌初期患者治癒率極高,中期患者也以激發其抗癌潛力,治癒的可能性仍高,晚期病患雖治癒機率較低,但可提高其生活之品質。至於中醫藥的科學態度,絕不贊成秘方、偏方,因為每個人的體質不同,病情、症狀、程度也不同,所以沒有任何一付處方可以古今中外適用於任何人,否則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葉慧昌中醫師簡歷: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系學士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研究所博士

經歷:中國醫藥學院附設醫院中醫內科主治醫師

中國醫藥學院中醫學系副教授

現任:葉慧昌中醫診所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