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八小時裡,還能多做些什麼?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文/林聖日醫師(林聖旦耳鼻喉科診所負責人)

 九二一大地震發生到今天已經一個多月,由災難發生時的救人,現在災區的重建、衍伸出一連串的問題,值得深思探討,從其中的經驗作為下次發生同樣事故的參考。不犯同樣的錯誤,或有更正確的反應。

 這次地震中部各寺院除了建築物震倒之外,法師們都安全無恙,和中部地區慘重的傷亡相比,實在是很慶幸。深入了解當時急救醫療的情形,發覺有很多問題:在急救醫學中有八小時的「黃金時間」,在廿一日凌晨一點四十七分地震發生以後,在瓦礫或土石的重擊下,造成的頭部外傷、顱內出血、胸部挫傷內出血、腹部臟器破裂出血,這些重大傷患,都可立刻診斷和處理。

 而在當時以埔里為例子,水、電皆停,主要的醫療院所埔里基督教醫院及榮民醫院建築物毀壞,手術室、加護病房、和重要的醫療設備都不能使用,急診只能做初步的處理,和生命跡象的維持。而那些偏遠的山地鄉村和醫療資源不充足的鄉鎮,交通的阻隔,更是求救無門。在這八小時中應該還有很多事是可以再加強、再多準備、再多做一些的地方。

 首先是建全的通訊系統,電話、大哥大、甚或衛星導引的連絡電話都衛成功救援的必要條件,才能讓最適當的援助在最短的時間內作最好的處理。

 世間本是無常,我們在同一時空下品嚐它的苦果。唯願亡者安息,生者但樂,對這次地震直接或間接參與救援的義行,我隨喜並且發願為人個醫護盡一份力。

本文刊登於《僧伽醫護》第5期 1999/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