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眼科疾病 不可不知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文/鍾碧芳 諮詢/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陳幸宜醫師&教授

圖片提供/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眼科陳幸宜醫師&教授

 眼睛是靈魂之窗,同時也是老化與疾病會出現警訊的器官;想要在老年時仍能維護良好的視力品質,就必須定期視力檢查、養成用眼好習慣,才能避免傷害。

 3C產品讓生活更為便利,卻也悄悄傷害了眼睛的健康。捷運上、公車上,甚至走在人行道上,隨處都可見身邊民眾似乎總愛有事沒事「滑一下」,但這種離不開手機、長期用眼過度的結果,不僅造成眼睛提早老化,也讓青光眼、白內障、黃斑部病變等眼科疾病不再是老年人的專利。

老化、紫外線,導致白內障的主因

 在老化所造成的眼睛疾病中,以白內障最為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白內障病患從2005年的71萬人,到2015年增至104萬人,十年間激增了將近五成;更有一項統計指出,台灣50歲以上的人,有60%患有白內障、60歲以上者有80%、70歲以上則高達90%。

 輔仁大學附設醫院眼科主治醫師陳幸宜指出,白內障剛發生為初期、漸漸的會進入非成熟期,甚至到成熟期。初期也許會出現視力模糊,但症狀並不明顯,會產生屈光度的改變,有些患者會短期內近視度數快速增加,也有的會產生看東西時有重影、畏光、眼前有遮蔽感等等視覺障礙症狀;若視力持續惡化則到會影響到生活。

 白內障是因水晶體混濁導致視力障礙的疾病,與老化現象息息相關,高度近視族群也較易提前出現。陳幸宜說,臨床上無法確實預防白內障,且成因複雜,除了老化外,紫外線也是導致白內障的主要原因。

 在治療上,目前並沒有任何藥物被證實能有效預防並治療白內障,但若水晶體的混濁程度已經嚴重到足以引起視覺障礙,進而影響到個人的生活作息與日常生活品質時,可以考量進行白內障手術。

 陳幸宜醫師認為,地球暖化、大環境的改變,都有加速白內障年輕化的趨勢,不過,近幾年醫界在白內障手術技術更臻成熟,安全性也相當高,若已造成生活作息上的困擾,可儘早就醫診治。

青光眼若配合醫囑,好好控制眼壓,不一定會走到失明的地步

 除了白內障外,青光眼更是造成失明的主因,它的可怕之處在於,初期沒有症狀不易察覺,等到視野越來越窄,才發現損傷的視神經已經無法挽回。

 陳幸宜醫師提醒,青光眼的高危險族群為老年人、有家族史者、高度近視,或者有心血管或糖尿病疾患,若因身體其他疾病須使用類固醇者,不管是點藥的或是噴鼻劑,外用塗抹的,口服的,都有風險,因此定期眼壓量測非常重要,才能及早發現。

 由於青光眼早期並無明顯症狀,有些病患的眼壓也不一定會高,篩檢青光眼時,不應該只以眼壓測量高低作判定,更重要的是視神經的觀察,這包括視神經功能(視野檢查)及結構(視網膜光學斷層掃描儀檢查,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簡稱為OCT)這兩部分。

 陳幸宜醫師提醒,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病變,因為視神經受到損傷而導致視覺機能出現障礙,與眼壓高低無關,「臨床上也發現,眼壓正常不代表就沒有青光眼。」因此眼壓高低,不是主要的診斷標準,需要進一步做眼底視神經的檢查,以期能早期發現青光眼並給予治療。

 雖然青光眼聽起來可怕,但若能配合醫囑,定期回診,大部分的病情仍可控制,不是都會走到失明的地步,切勿因罹病而過度驚慌。目前青光眼醫學界公認的最好的治療方式就是眼壓的控制,一般可透過點眼藥物、青光眼雷射與手術治療等方式,將眼壓控制在安全範圍,就可減緩疾病的進程。

 陳幸宜醫師說,青光眼雖然是很古老的眼科慢性病,但近幾年在治療上有新進展,包括可使用無防腐劑的青光眼藥水,未來這幾年持續有新的機轉的青光眼新藥會上市。若是隅角閉鎖型青光眼的族群,可與白內障手術同時進行,將大幅改善眼壓,病患可與眼科專科醫師討論最適宜的治療方針。

 眼壓是維持眼球健康的重要關鍵,青光眼的預防,更重於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因此她建議,高危險族群必須定期接受眼科醫師的檢查,並定期檢查追蹤眼壓,才是保健之道。

老化、紫外線、過度使用3C產品,是導致黃斑部病變的元凶

 黃斑部,就在眼球後的正中央,是視網膜中最重要的位置,它的功能包括能有精準的視力、辨色力、光亮適應等,一旦功能失常,視力就會急遽減退,不但白天看不清楚,中間視野會呈現黑黑霧霧狀,對光的感受異常,可能也無法分辨紅藍綠三色。

 會導致黃斑部產生病變的原因很多,一般認為與年齡有關,但老化不是唯一因素,也可能與用眼過度、強光照射有關。過去統計指出,黃斑部病變好發於50歲以上的族群,但近年來因為生活型態與用眼習慣的改變,已有年輕化趨勢,臨床上出現不少30至40歲左右的年輕患者,可能和長期緊盯電腦、手機螢幕而有早發性黃斑部病變的情況,不可不慎。

 陳幸宜醫師說,近年來相關研究顯示3C產品的藍光可能跟黃斑部病變有關。而早期黃斑部病變並不會出現症狀,若等到出現視力模糊、視覺中心有暗影、甚至影像有扭曲變形時,通常已經進入病程的中末期。

 陳幸宜則提醒,要避免黃斑部病變,不妨多走出戶外,多望遠,減少對3C產品的依賴,也以葉黃素當作平日的保養,「不過,與其吃葉黃素,日常生活更需做好紫外線的防護,外出戴上太陽眼鏡、不過度用眼等,都是眼睛不變的保養之道。」

適度休息、多出外走走,是不變的護眼之道

 其實,不管是白內障、青光眼或黃斑部病變,年齡的增長、不當的用眼習慣等,都會對眼睛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陳幸宜醫師強調,想要護眼,就必須適度用眼,如果工作確實需要使用3C裝置時,那麼平日休息時,應該多看看遠方的山水綠景,讓眼睛適時休息,飲食均衡,才是正確的護眼之道。當然定期的眼睛健診也是很重要的。

本文刊登於《僧伽醫護》第104期 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