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腦部腫瘤不罕見 小症狀是大警訊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文/吳秋瓊 諮詢/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蘇泉發主任

圖片提供/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蘇泉發主任

 頭痛,是腦腫瘤初期非常普遍的症狀,通常在凌晨、半夜發作,也會隨著姿勢改變或運動而加劇疼痛感,有些腦瘤症狀會表現出癲癇行為,包括抽搐、手腳痙攣等症狀,慶幸的是,部分腦腫瘤是良性,經由妥善治療,可以得到良好預後。

 從腦部腫瘤的表現症狀來看,可分為腦水腫周邊效應、功能性效應兩種。由於腫瘤的生長位置與體積大小不同,所表現的症狀也不同。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蘇泉發主任表示,腦部腫瘤和其他部位腫瘤一樣,都有良性、惡性之分,必須經由病理切片檢查才能確定,治療方法也很多,以加馬刀手術為例,良性腫瘤控制率可高達95%,患者不需要過於驚慌。

初期症狀少小改變是大警訊

 從腫瘤的症狀表現來看,一般徵兆可分為腦水腫周邊效應、功能性效應。

 腦水腫周邊效性:由於大腦空間是固定的,突然出現的腫瘤,就會壓迫到鄰近的腦組織。腦水腫引起的周邊效應,會使人產生頭痛、噁心、腦壓上升、嗜睡等症狀。一般而言,良性腫瘤,引起的腦水腫症狀較並不嚴重,有些腫瘤很小,卻引起嚴重的腦水腫,就必須考慮惡性腫瘤的高。

 功能性效應:人類的大腦分為左、右兩個半球,每個半球含有額葉、頂葉、枕葉及顳葉四個區塊,不同的葉(Lobe),掌管不同的功能。位於額頭稱為「額葉」,負責認知與思考。位於頭頂稱為「頂葉」,主管運動神經功能。位於後腦稱為「枕葉」,掌管視覺功能,頭部兩側的「顳葉」,掌管聽覺功能。換言之,腫瘤長在不同位置,就會出現不同的功能性效應。除此之外,腫瘤長在腦幹,影響病人呼吸心跳。長在腦下垂體,會引起病人賀爾蒙失調。長在小腦,則會使病人步態不穩等平衡失調。

 腦腫瘤病理分期依惡性程度為四種等級,等級越高,惡性度及腫瘤復發率越高,症狀也最為嚴重。腦部腫瘤一般仍以良性居多,而惡性腫瘤常以膠質細胞瘤代表,其中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MB),被列為第四等級,是最惡性之腫瘤,不僅局部會生長,也會藉著血管神經軸突擴散到遠端,治療起來最為棘手。特別的是,這類腫瘤一開始症狀並不明顯,患者可能會頭痛、人格改變、噁心、有類似中風的症狀。

 花蓮慈濟醫院神經外科蘇泉發主任表示,不論良性或惡性,軍需要接受治療,但首先要確認腫瘤的特性。如果是良性腦膜瘤、聽神經瘤,用「加馬刀」就可以治療。假使是多型性神經膠質母細胞瘤(GMB),特性就像墨水滴到衣服,會一直暈開(隨著血管擴散到其他部位),手術無法完全切除乾淨,術後必須使用化療、放射治療之後,由於復發率高,有一些嚴重案例,平均壽命只有十幾個月,站在善終的觀念,就會建議保持緩和治療。

腦膜瘤是最常見良性腫瘤治癒率也最高

 臨床上最常見的腦膜瘤,是良性腦瘤的第一位,蘇泉發主任形容,生長的位置是有腦膜存在就可能發生,但是生長速度慢,對腦部產生的周邊壓迫效應較小,病人通常有症狀時才來就醫。

 腦瘤的生長位置,如果不是在功能區,有時長大到四公分也沒有症狀。蘇泉發主任強調,腦瘤最終會造成生命危險的狀況,就是腦壓升高。原因是腫瘤附近腦組織產生水腫,形成「質塊效應」,造成腦壓升高,這時病人會出現劇烈頭痛,經由檢查會發現腫瘤體積已經非常明顯。

 如果腫瘤長在功能區,就比較容易發現?蘇泉發主任說,其實不然,很多病人即使知道聽力明顯下降,也很常置之不理,尤其年長者會誤以為聽覺退化所致,但如果是單側聽力下降,依醫療觀點就需懷疑是單側聽神經瘤的問題。

 由於3C產品風行,坊間謠傳會導致腦腫瘤產生,對此,蘇泉發主任表示,目前並沒有文獻可以證實,因此,腦腫瘤並非現代文明產物,而是早年缺乏核磁共振等各種科技設備作診斷輔助,即使有腦腫瘤也不容易確診。

 腦瘤最明顯的症狀,是逐漸功能遞減,臨床上常聽見病人說,一個月前還能走路,但是慢慢地走不動了,最後甚至舉步維艱,通常就須判斷為腦腫瘤壓迫到功能區產生的效應。

 蘇泉發主任表示,腦瘤的治療方式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包含傳統放射線、加馬刀、電腦刀等)和化學治療,腦部腫瘤不罕見小症狀是大警訊需要依照腫瘤的細胞型態、位置、大小、病人的年齡及整體健康狀況來決定治療方式。

加馬刀手術療程短恢復快

 相對於傳統外科開顱手術,「加馬刀」是一種利用201根加馬射線,集中照射使腫瘤失去生長力的手術,患者不必打開顱骨,對於某些適應症之腫瘤,如:腦膜瘤、聽神經瘤、腦下垂體瘤等,療程短,恢復快,最大價值是為許多不適合外科手術的病人,找到痊癒的生機。

 長年研究加馬刀手術頗有心得,蘇泉發主任表示,加馬刀是目前治療良性腦瘤的趨勢,包含聽神經瘤、腦膜瘤、腦動靜脈畸型、腦下垂體瘤、海綿竇腦血管瘤、轉移性腦瘤、直徑小於3公分的良性腦瘤都適用,除此之外,也用在治療三叉神經痛、癲癇等。

 加馬刀的治療原理,是在單一療程中,將幅射離子束,由四面八方集中照射顱內特定腦瘤,如同太陽光之聚光點,腦瘤接受極高的治療劑量,而周圍組織劑量減至最低,達到治療腦瘤不傷害腦組織的目的。因此,若臨床案例選擇適當,包含最危險的腦中心區腫瘤,仍然可以利用加馬刀治療來取代開顱手術。

 以加馬刀治療腦瘤,目的是腦瘤的控制率。包含腫瘤縮小及腫瘤不變。蘇泉發主任進一步解釋,所謂腫瘤不變,就像是盛開的花朵變成乾燥花,不起作用,患者永久與腫瘤和平共處。目前文獻證實,經由加馬刀正確治療的良性腦瘤,十五年的控制率可達到95%以上,幾乎等於治癒。

 即使如此,加馬刀仍有其極限,例如原發性惡性腦瘤(膠質細胞瘤),由於腫瘤周邊與腦組織分辨不清,如果只做加馬刀治療,還是很容易復發,因此仍然以手術及分段式放射治療為主,加馬刀僅用於補助性治療。

腦瘤不必怕積極治療預後好

 相對於開顱手術,加馬刀有許多優點,包括不需要全身麻醉,沒有手術傷口,因此身體虛弱、高齡者也可以進
行,病患在療程中全程清醒,安全性高,加上一天即可完成療程,隔日就可以恢復生活。與一般放射線治療相比,加馬刀的副作用更小,不會有大量掉髮或皮膚炎的現象。

 由於安全性高,副作用小,許多無法施行開顱手術的年長者,或是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都適用於加馬刀治療,利用局部麻醉,在頭皮將兩公分大小的區域麻醉後,釘住頭釘,全程治療都能保持完全清醒,對病人而言,大大降低面對治療的身心壓力,有助於病況恢復。

 由於初期腦瘤沒有明顯症狀,萬一發現時腦瘤體積已經太大,不適合做加馬刀治療,那又該怎麼辦呢?

 蘇泉發醫師建議,如果腫瘤已經太大,可以採取安全性的開顱手術,使腫瘤變小,再考慮用加馬刀控制,仍然可以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如果腫瘤已經侵犯血管時,就不適合開顱手術,避免引起大出血的風險,加馬刀治療是這類腫瘤的最大策略。

 蘇泉發主任強調,腦部長腫瘤,乍聽之下好像很可怕,但治療方案多,且預後良好,建議病人不要因恐懼而逃避,應該積極面對,積極就醫,藉由現代醫療的協助,早日解除心頭大患!

本文刊登於《僧伽醫護》第104期 2019/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