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所引起的失明、截肢、洗腎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糖尿病慢性併發症

文/蘇守毅(台南市立醫院中醫部主任、台南市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圖片來源/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糖尿病是國人位居十大死因之一,每年近萬人因糖尿病死亡,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全國約有200多萬名糖尿病的病友,且每年以25,000名的速度持續增加,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影響國人健康不容小覷,醫療負擔相當龐大。

 近年來,隨著中醫學說不斷的發展和修正,現代中醫將糖尿病病程發展分為「鬱、熱、虛、損」4大階段,擬定適合的治療方針,再配合個人體質對症下藥,使用黃連、知母、石膏、芍藥、烏梅、生地、葛根、天花粉、黃耆、山楂等藥材,可更有效協助控制血糖。

慢性併發症的種類

 糖尿病人的血糖未控制好,猶如器官浸泡在含糖水的血液裡,容易產生併發症,且併發症的早期症狀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長期血糖控制不良及疾病的進展,全身大、小血管及神經系統等,會逐漸產生病變,而這些病變,往往是不可逆的(即無法恢復原來的狀態)!

 由於傳統的糖尿病治療把重點放在血糖、血壓的改變上,因此糖尿病併發症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控制。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並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

 糖尿病所引起的慢性併發症分別為:

一、大血管病變

 腦、心臟、足部等部位的動脈硬化甚至阻滯不通,容易造成腦中風、心肌梗塞、和足部病變等疾患。

二、小血管病變

1.眼睛病變:常見的病變有視網膜病變、黃斑部水腫等,會加重白內障、青光眼,甚至導致失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造成失明最重要的原因。

2.腎臟病變:近1/2洗腎的病人是血糖控制不好導致腎臟病變,引起蛋白尿、血壓升高、慢性腎衰竭,最後形成尿毒癥,需要終生洗腎(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

3.神經病變:包括自主神經或周邊神經病變,會引起心悸、腹脹、便秘、腹瀉、小便困難、失禁、姿勢性低血壓、性功能障礙、手腳發麻、刺痛和感覺遲鈍等。

慢性併發症之預防

 預防慢性併發症除了做好平日的自我篩檢,還需要定期篩檢併發症之相關指標,如下表:

檢查項目 檢查意義 檢查頻率
血糖 瞭解血糖控制情形及學習調整方法。 經常檢查較好。
糖化血色素 3個月的血糖平均值,瞭解血糖的控制。 至少3個月測量一次。
血脂 總膽固醇、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等,是動脈硬化的主因,會增加罹患冠心病的機率。 每年1次;檢測異常或使用降血脂藥物時,每3~6個月再追蹤。
眼底鏡 及早發現視網膜病變即早治療, 預防失明。 每年1次;有病變時,需加強檢查的次數。
白蛋白尿、腎絲球濾過率 及早發現腎病變,即早治療,預防尿毒癥。 每年1次;檢查異常,每3~6個月再追蹤。
足部 評估足部神經及血管功能,保護足部。 每年至少1次;平時由自己或家人檢查。
口腔 及早發現牙周病變,即早治療與預防。 每半年至少1次。
癌症篩檢 糖尿病人罹患癌症風險較正常人高。 定期檢查(可配合健康署癌篩政策)。
糖尿病人居家自我檢查:體重、血壓、血糖、足部 經常檢查較好。

參考資料來源:糖尿病照護指引2015 (中華民國糖尿病學會)

一、眼病

1.預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重要環節:
預防是防止糖尿病眼病的最主要的一環,由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早期可以沒有症狀或疼痛,在疾病進展之前視力可以沒有變化。所以,從患糖尿病開始就要做全面的眼部檢查,檢查項目包括視力(近距離、遠距離)、瞳孔對光反射、擴瞳後眼底鏡檢查、眼壓測定、眼底照相、必要時做眼底螢光血管造影。至少每年檢查一次眼底,以便及早發現病變和治療。

2.控制血糖達到理想目標:
積極有效地控制糖尿病,要使空腹和餐後血糖均接近正常水準,使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是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的基本措施,血糖控制的優劣,關係到視網膜病變的輕重。

3.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導:
因糖尿病為終身性疾病,如又發現合併眼病,會出現焦慮、恐懼心理,不利於治療。要針對病人存在的不同心理問題,做好心理護理。

4.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1)讓患者知道吸煙可使血管痙攣,引起血液迴圈不良,飲酒可使血管擴張,更易引起眼底出血,用力大便更會加重出血。囑病人戒煙、戒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防止便秘。

(2)日常生活中注意眼部保健及眼部清潔,平時可使用按摩的方法進行眼睛的保健。

(3)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者,特別是眼底出血的病人,必須禁止過勞、長時間看電視、看書,也不宜做劇烈運動及潛水等活動。

二、足病

 糖尿病足的治療比較棘手,致殘率較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高度重視糖尿病足的防護工作,以下是幾點措施:

1.保持足部清潔:
每日用溫水洗腳,洗腳水溫度應低於40℃,洗腳前應先用手肘測水溫,以免燙傷,洗腳後應仔細輕柔擦乾,特別是腳趾之間,切忌用重力擦拭。對於乾燥的皮膚,應該使用潤滑油或護膚軟膏,但不能用在腳趾之間。

2.及時修剪指甲:
但不能剪得太深或剪傷周圍組織,如果視力不好,應由家人幫忙;不要用刀修剪角化組織或胼胝(又稱老繭)。

3.每日檢查足部有無病變,及時治療足癬,如發生病變應及時就醫。

4.足部注意保暖:
尤其在冬季,可採用恰當的取暖方法,如穿棉襪(注意不要過緊或過鬆)等,但切忌用熱水袋或照紅外線燈,因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經損害,足部的感覺遲鈍,容易燙傷或灼傷,燙傷一點也會發展至足部感染壞死,因此要格外注意。

5.穿鞋要講究:
宜穿寬大柔軟的鞋子,穿鞋需穿襪,並每日檢查鞋襪內是否有異物,避免外傷。切忌室內外赤腳行走。

6.足部承受負荷量不宜過大、不宜過度勞動,行走及站立過久等。

三、腎臟病變

 糖尿病腎臟病變的預防就是將血糖、血脂肪、血壓和體重控制在理想範圍。一旦有微量白蛋白尿出現,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取量及限鹽飲食,心臟血管疾患的治療,戒煙,適當的運動均應視為治療腎臟病變的策略。

結語

 很多人以為是併發症,就只先治療併發症,而不重視糖尿病的治療,這是不對的。甚至有人認為糖尿病是無法根治的疾病,所以往往拖到糖尿病後期才開始注意接受治療。預防糖尿病的併發症,還是應該從注意預防糖尿病的飲食、運動,遵照醫師指示服藥為最主要的方法。

本文刊登於《僧伽醫護》第95期 2017/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