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中機場飛安威脅鳥種——環頸雉及其他野鳥救護、移地保育與放生計畫成果報告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壹、前言

 世界各地的機場,因都具備有基地範圍廣大、食源豐富、便於野生動物築巢及易於躲藏等環境特性,因此常吸引各類野生動物聚集、棲息及繁衍,但反而會影響航空機具的安全,爰此,機場管理者無不想盡方法,減少野生動物與飛行機具產生衝突的機會,以避免造成飛安事件,維護人身與財產安全。台中機場內存有同樣的問題,不僅平時就有眾多本土野鳥棲息,每年秋冬季時,機場範圍內更常有大量候鳥過境或短暫留棲。其中包括台灣特有亞種的保育鳥類──環頸雉,曾造成總統專機的飛安威脅,過去管理單位引用相關法規合法予以獵殺,但若能發展更溫和的方式,將目前威脅飛安的動物,予以救護、移地保育及野放,將是兼具智慧與慈悲的表現。

 環頸雉(Phasianus colchicus)原廣泛分布在溫帶亞洲至東南歐洲之間,區分有34個亞種,依外部形態可再分為五大群,其中最大的是灰腰雉群(torquatue group)。此灰腰雉群含19個亞種,其中12個亞種雄鳥有白色頸環,而台灣的環頸雉(P. c. formosanus)即屬於這個分類群。台灣環頸雉屬於特有亞種,換言之,全世界只有這個島上才有。在嘉義縣太保挖掘出的魚寮遺址中,也有完整的環頸雉骨骸,顯示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台灣就存在環頸雉。台灣特有亞種體型比其它亞種小,兩脇是米白色,尾羽橫節也比較粗,卵呈橄欖褐色,與其它亞種淺藍色截然不同。但台灣的環頸雉受到許多引入種雜交的影響,基因面臨嚴重的滲漏(或稱汙染)。根據研究,全台大概只剩台中清泉崗機場沒有被滲漏,是目前最純的族群。

 然而,面對大肚山嚴重開發,過去的穩定族群都陸續消失了。清泉崗機場內因為腹地大,同時為軍方管制區,目前還保有一小族群,推估只有10〜25對左右。環頸雉通常在4〜5月間下蛋,每窩約5〜7枚蛋,在機場內的環頸雉窩蛋,過去會被取走或是遭到非刻意破壞;而因為鳥擊飛安防制的緣故,成體也會遭遇射殺、網捕(情非得已)或是遭到飛機撞死。未來隨著清泉崗機場的擴建,包括現在將施工的滑行道,與拓寬主跑道西側的聯絡道等,都勢必減少環頸雉的棲地,也可能增加飛行器遭鳥擊的機會。

 野生動物的保育作為,是一個國家社會是否進步、民眾素質高低的重要指標。台灣特有亞種環頸雉是代表台灣生物多樣性的重要資產,而飛航安全中的鳥擊防制也是交通部民航局的重點工作,雖然依據民用航空法第34條,或是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規定,機場管理單位都可以合於法理的將環頸雉予以驅殺。本計畫嘗試結合各方資源,發展更溫和、慈悲的方式,將目前威脅飛安的動物,予以救護,進行移地保育,或復育後擇地野放,希望可達成兼顧保育、飛安,建立宗教生態放生成功典範的三贏局面。

貳、擬解決問題

 結合各方資源,調查台中清泉崗機場內環頸雉的族群生態,實際救援因飛安防制而掛網的野鳥,採主動誘捕環頸雉、蒐集雉卵人工孵化、雛雉培育再野放的方式,正確宣導宗教戒殺、護生、放生之智慧理念,實踐積德行善之慈悲放生活動,改善宗教放生與生態保育間的緊張衝突關係,建立兼顧保育、飛安與宗教放生的成功合作典範。

參、計畫目標

一、預計以一年時間,救援環頸雉10〜20隻成體或亞成體;蒐集30〜40枚蛋並予以人工孵化;培育20隻幼鳥至600公克左右,再予以標示後野放。

二、配合計畫執行,救援機場內威脅飛安,或受傷、受困的其他類野生動物,配合辦理祈福皈依及放生活動。

肆、主協辦單位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委會林務局、台中市政府
主辦單位: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
協辦單位:交通部民用航空局、空軍第427聯隊
執行單位: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

伍、執行期限

105年6月1日至106年12月31日

陸、執行方法與步驟

一、環頸雉族群調查

 以台中清泉崗機場為範圍,採現地調查及針對機場管理、契作農民進行訪查工作,標定環頸雉的活動範圍、出現時間、棲息概況等,並估算其族群量。

二、環頸雉成體捕捉與移地野放

 依據民用航空法第34條與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精神,有危及飛航安全者得與以射殺並事後報備。本計畫擬以救援、捕捉代替網獵、射殺,並將掛網、捕捉個體拍照、測量(體重、全頭長、全頭寬、喙長、喙寬、跗趾長、自然翼長、尾羽長)紀錄後,再繫上有號碼的色環。隨後攜至機場外,由研究人員擇定合適的棲地野放。

 捕捉方式為設置霧網,在環頸雉較常躲藏的林子邊緣,或是休耕農地設置霧網,並在霧網週邊投放飼料引誘。每日巡網兩次,若有捕獲隨即進行量測、拍照與繫腳環工作,並隨之攜至合適的棲地野放。本年度以10〜20隻成體或亞成體(約為現今場內調查發現數量的半數)為目標。

三、環頸雉蛋蒐集、人工孵化、養殖與野放

 針對契農進行宣導,若在農事期間有發現環頸的窩卵,將通知航務組人員,在專業人員拍照鑑定確認為環頸雉蛋後,以每枚蛋200元為環頸雉蛋協助調查費給予通報者。環頸雉一窩約產5〜7枚卵,產卵過程如果遇到干擾就會終止下蛋。而環頸雉通常會將蛋下在人煙罕至處,但偶爾也會下在地瓜田或是花生田中,契農協助調查發現,可以通知航務人員,且現場不能有移動、破壞等跡象,更不能直接將蛋取走或是攜至航務組。一旦確定是「正在孵蛋狀態」,將會儘快完成協助調查費發放。

 契農通報的窩卵一旦確定為「正在孵蛋」狀態,隨即編號並以暖暖包保溫,攜至保育學會進行人工孵化與飼養。待幼鳥長至600公克左右,再予以標示野放至合適的地點。

四、辦理動物祈福皈依及放生活動

 配合本計畫執行,救援機場內威脅飛安,或受傷、受困的其他野生動物。野放前將相關資訊通知基金會,配合辦理祈福皈依及放生活動。

柒、執行情形與成果

一、成功救護環頸雉8隻,其他鳥類129隻

 台中清泉崗機場目前僅存有一小族群的環頸雉,調查推估只有10〜25對左右,通常在4〜5月間下蛋,每窩約5〜7枚蛋。本計畫起始時間為105年6月,已錯過環頸雉繁殖期,本報告時間內雖無執行雉蛋蒐集項目,但仍救護並成功野放環頸雉8隻。其他鳥類則救護129隻,成功野放114隻,部份因傷重不治死亡,部分則無法野放而自行或送請相關單位照養中。
本計畫機場飛安威脅鳥類救護情形,詳如下列統計表: 

 

二、出席105年12月2日林務局舉辦之「2016護生與環境永續論壇」專案報告

 為向社會大眾宣導正確放生觀念,並推動護生事業,分享護生成果,中央保育主管機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於105年12月2日在該局大禮堂,舉辦「2016護生與環境永續論壇」。論壇中邀請了12位講者進行精彩的演講,包括政府機關與實際參與護生計畫的民間團體,如福智佛教基金會、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等,一同分享將護生理念落實在野生動物救傷野放的案例,包括海龜、鳥類、魚類、流浪狗及加拿大地區不同物種之護生經驗。

 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首先由慧明法師說明基金會的創立宗旨,原致力於僧眾的醫療救護,也辦理放生活動。但幾年前因在媒體上看到大眾對於宗教放生活動的誤解與不滿,經深入瞭解後,決定尋求專家學者的協助與指導,改變觀念施行智慧放生,務求幫宗教放生活動去污名化。接著由本計畫聯絡人林國彰代表僧伽醫護基金會報告本計畫的企劃緣由、合作契機與執行成果等,鼓勵社會大眾多關心週遭環境,實踐慈悲護生、救生與放生。

 本次論壇後,多家媒體接續追蹤報導本計畫,期待更可以匯聚各界善心,開創多元且實務的科學護生計畫,以慈悲智慧推動護生,兼顧多元物種續命及環境永續,彰顯人心的善與美。

捌、檢討與建議

一、降低威脅鳥種飛安鳥擊的風險

 依據中華民國台灣飛行安全基金會統計報告,105年度全台機場共發生170件鳥擊事件,有7件飛機受損。飛安鳥擊事件最高者為桃園機場66件、飛機受損4件;高雄機場36件、飛機受損2件;台中機場16件、飛機受損1件。雖無人命傷害,但對整體飛航器的財產損失仍相當可觀。一般小型鳥對於飛航器的傷害影響不大,但大型禽鳥一旦發生鳥擊事件,後果通常較為嚴重。環頸雉屬大型鳥,成體重量約1,200~1,500公克之間,因為行動力較緩慢,繁殖後期有成小群活動的特性,對飛航安全有相當大的威脅。本計畫如果能移除10~20隻的成體或亞成體,相信可以相當程度減少鳥擊的機率,減少飛安事故的發生。

二、達到瀕危物種保育的目的

 依據民用航空法第34條規定:「占有人應防止其牲畜、飛鴿及鳥類侵入航空站、飛行場或助航設備區域。對已侵入之牲畜、飛鴿及鳥類,顯有危害飛航安全者,航空站、飛行場或助航設備之經營人、管理人予以捕殺或驅離之;其有侵入之虞者,並得在航空站或飛行場四周之一定距離範圍內,採取適當措施。」另野生動物保育法第21條第1項第4款規定:「野生動物有妨礙航空安全之虞者,得予以獵捕或宰殺。」

 台灣特有種環頸雉目前僅剩台中機場內的品系最純,雖依法得以驅殺,但站在維護生物多樣性的立場下,以誘捕代替驅殺,並將個體移至適當地點野放,對環頸雉族群提供正面且積極的保育行動。此外,透過本計畫的執行,目前除救援了目標物種環頸雉8隻外,另救援了包括草鴞、短耳鴞、長耳鴞、褐鷹鴞、鵟、隼、黑翅鷹、彩鷸、燕鴴等多種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的保育類野生動物達80隻,對於整體野生動物保育有極正面效益。

三、共創飛安、保育與宗教放生合作三贏局面

 長久以來,飛行安全與保育一直存在衝突,但國內卻鮮少有針對特定對象進行移除或移地保育的行動。本計畫是國內軍方、民航管理與保育單位、宗教團體首次嘗試,最難能可貴的是軍方及民航局,原本都是基於國家賦予的責任與義務,必須驅離撲殺危及飛安的野生動物,現在肯改變觀念與做法,熱於支持本計畫來採取更溫和、保育的方式來執行任務,更值得各方肯定。本計畫的執行方式與成果,可成功共創飛安、保育與宗教放生合作三贏的局面,亟具劃時代的意義。

四、達成宗教界積極救生、智慧放生的最佳典範

 從刀口下救出倒懸生命是佛教放生的真正意義,各方人士皆予以尊重佩服與支持。本計畫結合各方資源、知識與智慧,以溫和慈悲的救護、移置方式,取代過去殘酷的網捕、獵殺行為,符合宗教界所倡議的慈悲戒殺、救生行善的精神。所救護的物命,由生態專家執行嚴謹的調查評估後野放,不僅無礙自然生態平衡,更有助於瀕危物種的維持與復育,可達成宗教界「積極救生、智慧放生」的最佳典範,值得加強推廣。

五、機場待救援野生動物數量仍多,尚待各界齊力協助

 根據中華民國台灣飛行安全基金會最近幾年度統計報告分析,每年發生飛安鳥擊高峰期為5月至10月,主要是因為這段期間正屬鳥類繁殖週期、亞成鳥活動期,闖入機場與飛航器衝突機率高。本案目標物種雖為環頸雉,執行期間卻發現機場內因飛安防制而受困的其他野生動物,有更多待救援。本計畫目前僅執行一處機場,時間約半年,即救援鳥禽137隻,而全台灣共有17處大小機場,相信待救援的野生動物數量仍非常多,未來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有待各界齊力協助。

六、政府應積極尋求輔導措施,化解保育與宗教間的緊張關係

 政府或保育單位、團體,執行動物救援工作為其職責與志業,但卻常囿於人員與經費等資源不足,無法克盡其力而有所遺憾;宗教人士以慈悲為懷,推動戒殺、救生、護生,不遺餘力。爰此,政府應針對有放生需求的團體,積極推動輔導措施,尋求雙方合作的契機。加強開發示範學習計畫,供不當放生者改進,或有意辦理生態放生者學習跟進。以輔導、合作與獎勵方式,取代過去杯葛、對抗與處罰政策,化解保育與宗教間的緊張衝突關係,共創合作雙贏局面。

玖、結語

 長久以來,飛行安全與保育一直存在衝突,國際間各機場通常以驅離或捕獵的方式處理,鮮少發展出對產生衝突的野生動物進行移地保育的行動。而近年來因少數的不當放生行為,造成宗教放生與生態保育間的誤解與緊張衝突關係。本計畫是國內軍方、民航管理與保育單位、宗教團體首次嘗試合作,雖然計畫執行之初,彼此的觀念與做法或有不同,但因為大家目標一致,終能去異求同,讓計畫得以順利執行,值得各方肯定與學習。本計畫的規劃過程、執行方式與成果,可成功共創飛安、保育與宗教放生合作三贏的局面,亟具劃時代的正面意義,期待各界可以繼續齊力相助。

 本計畫得以進行,特別感謝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慧明法師慈悲支持,法雲師姐、國祥、佳琪、坊云等的護持。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台灣飛行安全基金會陳英智執行長的居中協調;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文隆、林子揚、方唯軒、吳雪如等志工的辛苦執行;特別感佩軍方及民航局,他們原本都是基於國家賦予的責任與義務,必須驅離撲殺危及飛安的動物,現在肯改變觀念與做法來配合此慈悲事業,更是難能可貴。最後,對於所有參與執行的菩薩們,敬表謝忱,因為有您的加入,讓此慈悲活動得以圓滿,併此謝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