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畫—此肝非彼肝.談中醫的「肝」病】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中醫師周莉蕙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5期

出刊 / 2003/4/20

 

當中醫師告知您的肝不好時,

不見得是肝功能異常,它可能有另外的含義,

包括眼睛、血、精神情緒、筋、爪等的問題

 

一提及肝病,大家都會聯想到國病——肝炎那種由A、B、C、D、E、F至G等,或其他病毒感染、酒、藥物所引起肝發炎的疾病。但往往在門診時,客人會問後學說:「某位中醫師說我的肝不好,結果肝功能檢查一切正常,這是怎麼一回事?」原因在於中醫師當然是以中醫的觀點來診斷疾病,它的臟腑辯證,病位在「肝」,也算是肝病的一種,而不是這顆肝臟器質上出了病變;這裡的「肝」有著不同於「Liver」的領域範疇,不只包含了「Liver」這一器官,還含括眼睛、血、精神情緒、筋、爪等,只因當時西醫的「Liver」來中國時被翻譯成「肝」,造成二者被混為一談,以致民眾與醫者間有了認知上的差距,實則這二者並非是可以完全劃上等號的,所以此肝非彼肝!

 

要了解中醫的「肝」病,必須先知道中醫對「肝」.病.了。以下細說之:

一、主疏泄

1.調暢氣機

肝的生理之一,在調暢全身的氣機,升降出入的平衡協調作用,並推動血和津液運行。若疏泄功能減退,會有氣機不暢的病理變化,這時人會出現鬱鬱寡歡、胸脅、兩乳或少腹脹痛不舒,尤其現代人精神壓力很大,往往會有這種「肝氣鬱結」的症狀,這時「柴胡疏肝湯」、「逍遙散」就很適合;反之肝的升發太過,容易使情緒上揚、激動、生氣、暴躁易怒,頭目脹痛、面紅目赤,甚至吐血、咳血。這些往往在高血壓、甲狀腺亢進、顱腦疾病等患者身上看得到,就是「肝氣上逆」,化火成「肝火上炎」,甚者「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以我們常常聽到的「肝火太旺」或「大動肝火」,就是以上所說的,它並不是發熱,而是指脾氣不好、易怒。這時要疏肝、清肝、平肝、甚至要熄風。方子可從「柴胡疏肝湯」、「小柴胡湯」、「龍膽瀉肝湯」、「天麻鉤藤飲」到「鎮肝熄風湯」等。

 

2.促進脾胃的運化功能

肝的疏泄功能與脾的升清、胃得降濁有密切關係。若肝的疏泄功能異常,會影響脾升清的功能,在上則為眩暈,在下則為飧泄;影響胃的降濁功能,在上則為嘔逆噯氣,在中為脘腹滿脹痛,在下則為便祕。前者稱「肝氣犯脾」,後者稱「肝氣犯胃」。方可選「半夏天麻白朮湯」、「痛瀉要方」及「逍遙散」。這類的疾病往往在一直趕、忙、工作壓力大、情緒不穩定、容易緊張的人身上看得到。

 

二、主藏血

肝臟血是指肝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得生理功能。傳統認為,食用動物肝臟具有補血作用,而與現代營養學發現肝臟富含鐵質不謀而合。大家一定有聽過,很多中醫師都勸人最好在晚上十一點以前要睡覺,因為子、丑時是膽、肝的循行時間,此時休息,「臥則歸肝」,也就是休息時血液就順著肝的門脈,靜脈回到肝臟,這時是養陰血最佳的時刻,皮膚也會變得較好。陽入陰就叫作「寐」,如果晚上不睡(不寐),陽無法入陰,陽氣浮越,會反過來灼傷陰血,第二天起來就會很疲倦,頭脹痛,眼睛乾乾澀澀的,疲憊不堪,中醫謂肝為「罷(ㄆ一ˊ)極之本」,意思是「肝」的生理功能失去平衡了,功能降低,人就會感到很疲憊;頭脹痛是「肝陽上亢」的現象;眼睛乾澀則有「肝陰虧損」了,所以這時要清肝、平肝和滋潤。可以用「龍膽瀉肝湯」加「八味地黃湯」。

 

三、肝的在志、在液、在體、在竅

1.在志為怒

肝在志為怒,怒是人在情緒激動時的一種情志變化。所以常聽到氣到吐血、嘔血的,這是有依據的,因為大怒會造成肝的陽氣升發太過,所以「怒傷肝」,因此修養,除了是門學問外,也是保肝的方式之一,可以減少得「肝」病的機率。

2.其液在?在竅為目

中醫說:「肝開竅於目」,雖然眼睛為十二經絡所通過,但為肝臟的開竅器官。目前隨著電腦的流行,長期盯著螢幕看的人愈來愈多,往往會用眼過度,而輻射的熱能也會加速眼睛濕度的蒸耗,容易造成「肝陰不足」,兩眼乾澀,可以用「杞菊地黃湯」、或「一貫煎」。也可菊花、枸杞(比例=1:4)當保養茶食用。而在「風火赤眼、肝經濕熱」的情況下,眼睛紅赤,容易流淚,眼睛分泌物多,不妨採用張步桃老師提供的桑葉、菊花、淡竹葉等煮沸,蒸薰眼睛(以不燙傷眼為度),療效不錯的。

3.在體合津

筋是筋膜,附著在骨而聚集在關節,是聯結關節、肌肉的一種組織。若是肝的陰血不足,筋失所養,可以出現手足振顫、肢體麻木、屈伸不利,甚則瘛瘲等症狀。這些在中風、帕金森症、低血壓症、頸椎病、嚴重貧血等會看得到,「四物湯」、「補肝湯」是代表方。而平常最常見的,就是抽筋,這也與肝血不夠有關係,可用「芍藥甘草湯」來鬆弛平滑肌。

4.其華在爪

爪即是爪甲,包括指甲和趾甲。 肝血的盛與衰,可影響爪甲的榮與枯,所以肝血不足,爪甲會軟而薄,甚者變形脆裂。常見的如灰指甲、富貴手等。綜合以上,當中醫說肝不好時,它有可能是「肝氣鬱結」、「肝氣上逆」、「肝火上炎」、「肝陽上亢」、「肝風內動」、「肝氣犯脾」、「肝氣犯胃」,「肝經濕熱」、「肝陰不足」、「肝血不足」、「肝腎陰虛」…等等,真正去了解肝的生理病理,不難發現中醫也有很多「肝」病的,不是只有肝炎而已。而看到脅痛、脅脹、少腹痛、腹脹、眩暈、抽搐、口苦、多怒、梅核氣、疝氣、黃疸、灰指甲、富貴手…等,別懷疑,它們通通有可能是「肝」.病.了,所以當中醫師告知您的肝不好時,不見得是肝功能異常,它可能有另外的含義在呢。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