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畫-要「肝淨」,必須愛乾淨.當心病毒性肝炎】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衛生署疾病管制局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5期

出刊 / 2003/4/20

 

肝病在台灣的高發生率,實在是國人之痛。

在台灣,以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危害最廣。

本文特針對其中的A型肝炎、

B型肝炎及C型肝炎進行介紹。

 

何謂肝炎

當肝臟受到病毒、細菌或寄生蟲之感染,或藥物、化學物質之傷害,或因個人嗜酒,造成肝細胞壞死及炎症反應,就稱為肝炎。肝炎除了在急性發病時對生命造成危害外,若演變成慢性肝炎,長時間後將導致肝硬化,對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影響甚巨;慢性肝炎及肝硬化已連續十年位居我國十大死因第六位。國內研究顯示,肝硬化患者中每年可能有百分之二左右會出現肝癌,而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癌的機率為非帶原者的100倍;以肝病在台灣的高發生率,實在是國人之痛。

 

肝炎種類與傳染途徑

在我國,以病毒性肝炎所引起的危害最廣。目前已知的肝炎病毒有A、B、C、D、E及G型等,其中A、D三型為糞口傳染,經由飲用被病毒污染的水或食物而感染,一般與外食或用水管線使用設置不當有關;B、C、E、G型肝炎則是經由體液傳染,其中G型肝炎病毒目前與肝炎的關係尚未確認。本文就針對A型肝炎、B型肝炎及C型肝炎進行介紹。

 

A型肝炎

.症狀

發病情況通常為突然出現發燒、全身倦怠不適、食慾不振、嘔吐及腹部不舒服,數天之後發生黃疸,通常臨床症狀的嚴重度會隨年齡增加而增加。許多感染並不出現臨床症狀,或者症狀輕微且沒有黃疸,僅能靠肝功能等生化學或血清檢驗測出,兒童時期感染尤其多不出現臨床症狀或症狀輕微。A型肝炎的死亡率低(約千分之一);通常死亡情形多半為猛爆性肝炎,且發生於老年患者。

.傳染途徑

糞口途徑的傳染,也就是說當吃到或喝到被A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物或飲水時,會感染到A型肝炎。感染到A型肝炎病毒的人於發病前一至二週可於糞便中檢出大量病毒,在肝功能指數或臨床症狀出現後,迅速減少而消失,共同感染源的爆發流行通常與受污染的水、受傳染的調理人污染食物有關。潛伏期:15至50 天,平均為28-30天。

.可傳染期

感染力最強的時間在潛伏期的後半期,持續到出現黃疸之後幾天,無黃疸現象之病人,則為肝功能指數上升至最高峰時感染力最強,大多數的病患在出現黃疸症狀後一星期即可不具感染力。

.預防措施

1.注意飲水及食品衛生,飲水一定要先煮沸,切勿生飲、生食。

2.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經常正確洗手。

3.注意環境衛生,尤其廁所環境清潔。

4.對確定A型肝炎病患,應注意腸胃道排泄物之處理並將病患加以隔離,但在發生黃疸後一個星期即無需隔離。

5.對於抽血檢查沒有A型肝炎抗體的人,可自費施打A型肝炎疫苗預防注射,將前往A型肝炎高感染地區(例如:東南亞、大陸等)的人尤應先行接受A型肝炎預防注射。

6.如有身體不適,應儘速就醫。

 

B型肝炎

.症狀與傳染途徑

B型肝炎的潛伏期為45-180天,平均60-90天。患者可能會有噁心、腹部不適及疲倦感;少數病人會發生猛爆性肝炎,造成肝細胞大量壞死,死亡率高達67%。六個月以下嬰兒的感染,主要是由e抗體陽性母親的周產期傳染,所以多半在二至六個月大時發病;六個月以上者,主要因輸血感染。

 

.什麼叫做B型肝炎帶原者?

當體內有B型肝炎病毒的存在,血清中的表面抗原(HBsAg)會呈陽性反應;病人痊癒後會消失,然後表面抗體(anti-HBs)出現,表示已經對B型肝炎病毒具有免疫力;感染後六個月,表面抗原仍為陽性者,即為慢性帶原者;若肝功能正常,即為所謂的健康帶原者,表示病毒仍潛在體內。帶原者有較高罹患肝癌的機率,要定期到醫院檢查。

 

.預防與疫苗

要預防B型肝炎,預防接種是最好的方法。我國自1984年7月開始推動全國性的預防注射,成功地降低幼童的帶原率,防治成就已經成為全球的典範。至於疫苗以外的預防方法,應避免與他人共用牙刷、刮鬍刀等可能接觸到血液或體液的器具,或使用消毒不全的器械刺青、紋眉及穿耳洞,就醫時應確認使用一人一套之拋棄式注射針、筒,以上除可預防B型肝炎外,也可預防經體液傳染的C,G型肝炎。

 

C型肝炎

.症狀

發病通常是隱伏的,伴隨著厭食、隱約的腹部不適、噁心、嘔吐,有時會有黃疸。疾病嚴重度可從不明顯的症狀到會引發致命情況的猛爆性肝炎,但大都症狀輕微或無症狀。通常在急性期之症狀較不嚴重,但C型肝炎頗易形成慢性化。輸血後C型肝炎約70%會變成慢性,慢性C型肝炎可能有症狀,其症狀之發生是呈波動性的出現,但常常無臨床症狀。慢性C型肝炎可能演變為肝硬化,部分病人也會產生肝細胞癌,在日本當為引起肝細胞癌之主因。C型肝炎可發生於全球各地。以前在台灣約69%的輸血後肝炎為C型肝炎,但自1992年7月起,C型肝炎抗體檢驗納入血液篩檢項目之一後,幾乎已無輸血後C型肝炎之發生,在日本亦如此。在美國90%的輸血後肝炎為C型肝炎。

 

.傳染方式

藉由受污染之血液或血清製劑感染,如同B型肝炎,受污染之針、注射器為重要傳染途徑,尤其是對靜脈注射毒癮者。高危險群體包括受血者、靜脈注射毒癮者及洗腎者。需常接觸血液之醫療人員亦有可能感染C型肝炎。

 

.預防方法

1.對高危險性之行為,如:針灸、穿耳洞、刺青、修面、不安全性行為等,應加以防範或避免。

2.確實使用一人一套之拋棄式注射針、筒,與一人一套之靜脈注射輸液套。

3.不尋求密醫、密藥之診治。

4.提高對醫療器械、美容美髮等器械消毒品質之要求。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