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苑醫林-佛教內科學(一)】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選輯 / 釋慧明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4期

出刊 / 2003/2/20

 

壹、診斷學

世間醫學中所謂的診斷學,在佛教中稱為「醫方明」。『瑜伽師地論』卷十五「云何醫方明處?當知此明略有四種,謂於病相善巧、於病因善巧、於已生病斷滅善巧、於已斷病後更不生方便善巧。」(大正30‧356頁上)此四種善巧也就是一般醫學中:病相(症狀)、病因、治療、防止再發(預防)等四種醫學內容。『菩薩善戒經』卷三說,菩薩摩訶薩為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應當修學內術、因術、聲術、知病因治病術、知一切作事等五種方術,也就是內明、因明、聲明、醫方明、工巧明等五明。經上又說,菩薩求治病術乃為了四件事的緣故,一者為知病相貌故,二者為知病因緣故,三者為知病除愈故,四者為知病愈之後更不起故。(大正30‧977頁上)

 

『摩訶止觀』卷八上的「觀病患境」中說:「夫有身即是病,四蛇性異,水火相違,鴟梟共棲,蟒鼠同穴,毒器重擔,諸苦之藪。……今所觀者業報生身,四蛇動作廢修聖道,若能觀察彌益用心。」所以智者大師認為,止觀行者為了不讓地水火風這四條毒蛇妨礙修道,應當時時觀察自己的身心狀態。一旦身有不調,即時加以對治,所以應對病患境有所瞭解。智者大師於此觀法中,分別從病相、病因、治法、損益、止觀等五項逐一敘述。此五項觀病法首先所提到的病相,也就是辨明症狀,即所謂的診斷病情。智者大師對於診斷的綜合記載記述得非常詳細,此內容從佛教醫學中四大病相論談起,並引據中國醫學之說,一一闡明修學止觀行者所應觀察的病患境。智者大師說:「病相者,若善醫術巧知四大,上醫聽聲、中醫相色、下醫診脈,今不須精判醫法,但略知而已。夫脈法關醫道不可言具, 略示五藏病相:若脈洪直,肝病相;輕浮,是心病相;尖銳衝刺,肺病相;如連珠,腎病相;沈重遲緩,脾病相。」(大正 46‧106頁中)

 

所謂四大病相有以下症狀:第一地大病相者,乃身體苦重、堅結疼痛、枯痺痿瘠;第二水大病相者,如虛腫脹膨;第三火大病相者,舉身洪熱、骨節酸楚、噓吸頓乏;第四風大病相者,心懸忽怳、懊悶忘失等相。在『大般涅槃經』卷二五與『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九三中,皆將佛菩薩比喻為世間良醫,善知眾生病因,故能應病與藥,以拔眾生之病苦。如經云:「佛及菩薩為大醫故名善知識,何以故?知病知藥應病授藥故。譬如良醫善八種術先觀病相,相有三種,何等為三?謂風、熱、水。有風病者授之蘇油,熱病之人授之石蜜,水病之人授之薑湯。以知病根授藥得差,故名良醫。」(大正12‧511頁中)『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五九三:「譬如良醫聰明博達,隨有所作皆善觀察,成就觀察微妙慧故,善識諸藥善達病因,善知病相能救眾苦,隨所療疾無不除愈。所以者何?彼善通達藥病因相和合等方,是故能除一切病苦。」(大正7‧1069頁上)

 

貳、主要疾患療法

一、風病:風病是佛典中最常出現的疾患之一,此病的病相及病因雖有多種,但最普遍的應為背痛或腰痛的風病。依照『毘尼母經』的說法,此病乃因比丘露地打坐時,風寒侵入骨節而引起的。以下分別依據經律等文,敘述世尊、舍利弗以及其他僧侶們的各種風病療法。

 

世尊的風病根據律文記載,世尊的風病有許多種,有吃了酥乳糜而引起的腹內風發,有身中暑氣而致的熱風氣發,有寒氣引起的風病等。其中因風疾所引起背脊痛算是世尊最常發作的疾病。

 

在『雜阿含經』卷三八.卷四三.卷四四、『長阿含經』卷二.卷八.卷九、『增一阿含經』卷二七、『北本涅槃經』卷一○、『般泥洹經』卷上.卷下、『寶積經』卷一○八、『出曜經』卷二.卷五、『十誦律』卷三八等經典或律典都有世尊背脊痛的記載。特別是『雜阿含經』卷三八所提到的背風疾,『增一阿含經』卷二七之背風痛,以及『十誦律』卷三八的風背痛等文,都明確地表示世尊的背痛乃因風病所致。以下試著從四種療法一一來看世尊的病相示現。

 

1.訶梨勒果療法

『十誦律』卷三十九中記載,佛初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時,有一商人施佛酥乳 糜,佛食後腹內風發。當時釋提桓因見佛患風,便到訶梨勒林取好訶梨勒果來供養佛,並說:「世尊!我取色好訶梨勒來,願佛受食,可除風病,得遊步進止。」佛服食此訶梨勒果後,果然風病即除。(大正23‧284頁上)在大正藏本緣部『眾許摩訶帝經』卷七中亦有世尊食用訶梨勒果治療風病的相同記載。(大正3‧952 頁上)

 

2.三種藥療法:

關於此項療法,在多部律典中均有記載,但於律文中卻都沒有仔細說明是那三種藥?『四分律』僅說是「三種和藥」,『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說「三種澀藥」,『十誦律』更說是「三辛粥」。『四分律』卷四十二中:「爾時世尊患風,醫教和三種藥,喚阿難取三種和藥來,時阿難受佛教,自煮三種和藥已授與佛。」(大正22‧871頁上)另外『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藥事』卷二也說:世尊在荻苗國遊化時,風病發動,當時阿難陀往問醫者。醫者報曰:宜用酥煎三種澀藥,服即除愈。(大正24‧7頁上)在『十誦律』卷二十六中亦提到:佛在舍衛國時,因身體中寒氣發作。所以依照醫囑,令阿難入舍衛城,乞胡麻、粳米、摩沙豆、小豆等合煮,並和三辛作成三辛粥。(大正23‧187頁上)

 

3.牛乳療法

在『賢愚經』卷八中,佛告訴阿難:過去久遠無量阿僧祇劫時,此閻浮提波羅奈國仙人山中,有一位恒住山中的辟支佛。當時此辟支佛患身不調,往問藥師。藥師教言:汝有風病,當須服乳。後來辟支佛依言至善信居士家乞乳,此居士便每日歡喜供養辟支佛牛乳,辟支佛連續飲用牛乳三個月後,果然風病痊癒。(大正 4‧404頁上)

 

4.酥油與溫浴療法

此二種療法,類似台灣時下流行的精油療法與泡澡療法(或溫泉療法)。據『雜阿含經』卷四十四記載,佛在拘薩羅人間遊行至浮梨聚落時,住天作婆羅門菴羅園中。當時世尊因風疾背痛,天作婆羅門便以滿缽酥、一瓶油、一瓶石蜜,使人擔持,并持暖水,詣世尊所,以油塗世尊身體,並用暖水使世尊洗浴;後以酥蜜作飲請世尊飲用,世尊背疾因此得以安隱。(大正 2‧319 頁中) 另『十誦律』卷三十八中,世尊在舍衛國時患風脊痛,當時藥師教言:先用油塗抹身 體,塗抹之後,再躺入盛滿暖水的水槽中。佛使阿難備油及暖水後,依言照作,果真病得 除愈。佛因此集僧,告諸比丘:從今聽許僧眾若有風病,得以酥油塗身,暖水中臥。(大正23‧278 頁上)『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卷一七七說,世尊以悲願力出現於世間,精進增上化導有情眾生未曾暫時休息,因色身勞累所以被風病所侵,而導致肩背有疾。某時有位名叫廣熾的陶師。佛知化導此陶師的因緣到了,便告訴侍者阿難:「吾今身疾不安,汝可往廣熾陶師家求胡麻油及暖水,為吾塗洗。」廣熾聞阿難傳言後,隨即準備生胡麻油及暖香水親自持往佛所,發淳淨心,以所持油恭敬善巧地塗佛肩背並加以按摩,接著又以暖水香湯為佛灌洗。佛當時的風疾便豁然除癒。(大正27‧891頁下)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