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海長老開示-受八關齋戒的功德利益】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紀錄 / 行致居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36期

 

各位法師!各位居士!大家晚安!

今天是華藏寺佛七開始的第一天,在這次佛七之中,他所建立的規矩,就是在每一天晚上這一支香,要講一些佛法的道理給大家聽。

 

今天講一些什麼佛法道理呢?我想今天剛剛受了八關齋戒,我們應當把這個「戒」的意思,大概地講一講,這樣可以使令受了八關齋戒的人,懂得戒的意義,和持戒的利益,而能夠確實如法地受持戒法,這個也是很重要的。

 

受戒有何意義呢?不論是受五戒也好,八關齋戒也好,出家戒也好,在家戒也好,凡是學佛的七眾弟子,都需要受戒。在佛七之中,我們也鼓勵在家居士們受八關齋戒。

 

所謂「受戒」,就是戒師將佛陀所制的戒法,授於戒子,而受戒的人,就將佛陀所制的戒法接受下來,領納在自己的心中,並且於心中生起了持戒的行為。所以具足的講是授受戒法,簡單的講就叫「受戒」。

 

我們今天所受的八關齋戒,實際上是沙彌、沙彌尼十戒的前九條,它是屬於出世的正因。什麼叫做出世的正因呢?因為受了沙彌、沙彌尼十戒,他已經成為出家人,他已經修學了出世的正因。但是在家居士,他或是受了五戒,或是受了菩薩戒,卻沒有機會種植出世的正因。今天大家受了八關齋戒,在受戒本文裡,很清楚地講到,這是種了出世的正因。

 

戒法分為二方面:有止持,有作持

無論出家戒也好,在家戒也好,這「戒」究竟是什麼意思呢?「戒」,有禁止的意思,也有策進的意思。什麼叫做禁止呢?就是禁止我們身口意三業,不許做一切的惡事,叫做止惡;也策進我們身口意三業做一切善事,叫做修善。「戒」分為二方面來講:一方面讓我們止一切惡法,一方面讓我們修一切善法。所以戒的宗旨,戒的中心點,就是止惡修善,也就是平常所講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究竟我們怎麼樣的止惡?怎麼樣的修行善法呢?就拿今天受的八關齋戒來講罷!八關齋戒的前四條,就是使令我們身業,不許它做殺生、偷盜、婬欲;使令我們的意業,不許它起貪心、瞋恨心、愚癡心。也就是不許受戒的人,做以上所說的十種惡業。實際上戒律的禁止,就是禁止我們身業、口業、意業,相對於境界方面,不做一切惡事,這就是止一切惡法。除了我們身、口、意三業之外,你還用什麼去做一切惡事呢?沒有了!所以能夠禁止我們身口意三業行惡,這就是「諸惡莫作」了。

 

怎麼樣叫眾善奉行?這就是使令我們的三業做一切善事。以世間的法律來講,他只是禁止我們不做一切惡事,如果你不做善事,並不觸犯國家的法律、國家的憲法。但是佛所制的戒法不同,不但是禁止你不可以做一切的惡事,也同時策進你不可不做一切的善事。

 

做什麼善事呢?凡是有應用我們身口意業來做一切好事,也就是做一切的善事。好像應用我們的身業,不但不殺生,而且有機會,有時間就需要去做放生的事情。不殺生是屬於止惡,放生是屬於做善了。應用我們的身業,不但不去偷盜,而且有能力的話,還要做布施的行為。因為世間的眾生,財物是他的第二生命,假使我們把他的財物偷盜歸為己有,使令他生活困難,那就是間接而殺害眾生的命了。因此我們不但不偷盜,還要做布施德行,這就是奉行善法。我們不但不做婬欲,婬欲是染污的事情,我們還要行清淨的梵行。所謂清淨的梵行,就是以我們的身體繞佛,或者靜坐,或者拜佛,誦經懺悔等,這都是屬於清淨的順隨戒法梵行。

 

又如口業,不但不打妄語,而且要說真誠老實的話。不但不說綺與,還要講有意義,有道理的話。不但不講粗言惡語,而且要說柔軟良善的話。不但不說兩舌,而且要說和合彼此的話。

 

又如意業,不但不起貪欲等妄念分別,還要反觀身心不淨等的思維覺察,除卻貪心。不但不生瞋恚妄想,尚且要修慈悲一切,忍恕他人的觀念。不但心中不起愚癡等無明惡念,還需修習身心世界一切諸法,從眾緣而生起,從眾緣而滅盡,諸法無常無我的真理。

 

所以佛教的戒法分為二方面:應當止的就要停止,名叫持戒,你不停止就是犯戒。應該去做的事情,你好好的去做,依教奉行,這叫持戒。如果你不能依佛的教誡去依教奉行,叫做犯戒。所以應當止的就止,不止就犯;應當做的就去做,不做就犯。所以佛教的戒法分為二種:有止持,有作持,它是不同於世間的憲法的。

 

如果我們每一天相對於現前五欲的境界,色、聲、香、味、觸都能使令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清淨無染,這樣子可以說是業道清淨了。當我們身心三業在境界上,一點點犯錯過失都沒有的情形下,如果再修禪定,或開發內心的智慧,那就容易了。受持八關齋戒,在戒律方面,是令我們三業清淨,它可以幫助我們得念佛三昧,或者要念佛得一心不亂,也比較容易成就。因此佛告訴我們,由戒而生定,由定而開發智慧。

 

恭喜各位今天受八關齋戒。剛才我們所講的是佛陀所制的戒法。戒有戒法、戒體、戒行、戒相。

 

戒法——「法」是佛陀所制的規矩法則,規矩受戒的人要止一切惡,作一切善。

 

戒體——「體」是體質。我們怎麼樣得到戒體呢?就是經過實質的授受。好像戒師把佛陀的戒法授於我們,我們就把佛陀的戒法領納下來,把它接受在我們的心中,這樣戒法就變成了戒體。什麼理由呢?因為這個「法」,如果我們沒有受,法是法,心是心;假如我們是受了戒法之後,戒法就在我們心中,法是能依止的,我們的心是所依止之處,這個法就變成我們心中持戒的功能作用。也就是說,經過授受之後,戒法領納在我們持戒的功能作用。也就是說,經過授受之後,戒法領納在我們心中,戒法就變成了戒體。怎麼樣分別戒法和戒體呢?未受戒之前,我做一切壞事不算犯戒,因為沒有戒體,所以無戒可犯。受了戒之後,有戒體的存在,再來做殺、盜、婬、妄,那才是真正的犯戒了。

 

我們今天受了八關齋戒,受了戒以後,就有八條戒法在我們心中,應該小心謹慎,不可以有所毀犯。怎麼才不算是犯呢?就是我們身口七支,身業不殺、不盜、不婬,口業不妄語、不綺語、不兩舌、不惡口。殺、盜、婬、妄這四條包含我們的身業和口業,要持到清清淨淨,這才叫持戒。我們身口七支清淨了,還要使我們的意業也清淨。要觀照覺察自己的心,令它不起貪求的心,不起瞋恚的心,不起愚癡的心,這樣才可以使我們的心靈平靜安詳。要如何才能不起貪、瞋、癡的念頭呢?八關齋戒文裏邊,告訴我們一種方法,就是六念法: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施。就如我們今天受了一天的八關齋戒,在這一天之中,持續不斷地念佛、念法,升起六種心念,其他妄想、不正當的念頭也就不會生起了。就是用六念來對治我們妄想的邪念,或者正在打七,身體禮佛,口稱彌陀,心憶佛的種種的功德,也是一樣。

 

這樣子由於我們戒體生起了我們身口意三業的行為,這就叫做戒行(ㄒㄧㄥˊ),或者叫做戒行(ㄏㄥˋ)。「行(ㄏㄥˋ)」是實際去做的意思,因為有了戒體的關係,使我們身口意三業,實際地去行動,實際地去做到,叫做戒行(ㄏㄥˋ)或著戒行(ㄒㄧㄥˊ)。就如今天,很多居士受了七日七夜的八關齋戒,能夠在七日七夜之中,把八關齋戒這種戒的行為表現於外,使人家一看到就知道:這一位居士心受了八關齋戒,發心受持八關齋戒而無所毀犯。把這種持戒的美德表現於外,使人人都看得出來你在持戒,就是戒行。

 

戒相——「相」,有八條,就是:不殺;不盜;不婬;不妄;不飲酒;不著香華鬘,不香油塗身;不歌舞倡伎,不故往觀聽;不坐臥高廣大床;不非時食。其實後面三條是比較輕微的。平常在家居士有抹香水戴香花的習慣,如果受了八關齋戒,這一天最好不要戴。香花香油是世俗人所常用,常戴的,這輕微的事情,為什麼佛陀把它制在八關齋戒裡面呢?原因是希望我們在這一日一夜之中,不要把身體莊嚴得太美好,太美麗。縱然我們自己因守戒而不動心,卻也會使令到對方有所動心。這就是制輕戒而保護重戒。又如「不臥高廣大床」,假使我們受八關齋戒這一天,休息得時候,在高廣大床之上,繡枕錦被之間,我們會打些什麼妄想?或者我們去聽情歌,跳夜舞,我們又會打些什麼妄想?佛是曉得我們凡夫眾生,對治妄想得能力太差了,所以將輕微不重要得事情,把它含制到八關齋戒的條文裏,使令受八關齋戒這一個人,在一日一夜之中能夠輕淨如法。就如文裏邊講:「如諸佛盡形壽不殺生,能持否?」佛持八條戒是怎樣的清淨如法,我們就要學習到佛那樣的持戒清淨,假如我們能夠在一日一夜之中,學習到佛那樣的清淨持戒的話,那持戒的功德就真正不可思議了!

 

我們既然受了八關齋戒,就應該受持八關齋戒法,甚至受了五戒的,受了菩薩戒的,也都是如此。八關齋戒有法、體、行、相,五戒一樣有法、體、行、相,出家戒也一樣不離法、體、行、相,因此今天我們假借這個機會,來說明這個道理。不論你受八關齋戒也好,受五戒也好,受在家菩薩戒也好,這個「戒」字的意義都是相通的,分別的只是條數的不同而已,但是戒的意義,絕對沒有兩樣的。

 

八關齋戒是種出世正因

受過五戒、在家菩薩戒的優婆塞、優婆夷,稱為近事男、近事女,也就是親近三寶、承事三寶的這麼一個男子或女子。而受過八關齋戒的在家男女,就稱為近住男、近住女。「近住」是指所住境地接近阿羅漢,或者是指親近阿羅漢而住,因其心樂於出離世間,故又較「近事」優勝一層。菩薩戒只斷邪婬,而不斷正婬,受了八關齋戒則是全斷正婬,加上不非時食,這二者都是屬於出世所需要的。一般在家居士,比較少有機會受出世正因的戒法,如果能夠一天或者七天,種植出世的正因,時間久了,習慣了,他也可以出家,受出家戒,所以說八關齋戒是種出世正因。比丘、比丘尼是阿羅漢的因,阿羅漢是比丘、比丘尼的果。所以「近阿羅漢住」是以婬欲這一方面來講,就是說你已經種下出世的正因,如果你能夠繼續地做,常常地做,把這個過午,或者斷除正婬,這種出世間的法,做得習慣成自然,你就可以出家,而將來修行所得得果報,就是出世得阿羅漢果。所以在因中講近阿羅漢住,意思就在於此。

 

我們再來講講受八關齋戒得功德。今天受八關齋戒文裏邊,也說得很清楚。受一日一夜得八關齋戒,如果能夠完全的受持清淨如法,那他所得的功德,就如轉輪聖王一樣平等無差。文裏邊講南閻浮提王,指的是鐵輪王。輪王有四種:金輪王、銀輪王、銅輪王、鐵輪王。鐵輪王是統領南閻浮提,整個南閻浮提都歸他所管,這表示他的福報特別的大。如果我們受一日一夜八關齋戒的功德分為十六分,南閻浮提王的福報,只達到這十六分的一分而已,可見受八關齋戒一日一夜的功德,比鐵輪王的功德大的多,豐富的多,而與金輪王的福報是相等的。而轉輪聖王的功德又齊於帝釋天,帝釋就是我們講的玉皇大帝,他與他的相等相齊。雖然功德相同,但是所種的因就不同了,受八關齋戒是種出世的聖因,而玉皇大帝只是世間的聖人,所以在正因方面,還要超過他,比他高,福報方面是和他一樣。

 

大家明白了受八關齋戒的功德,假使能夠如法的受持,那利益就很大了。不僅如此,在佛七法會當中,還能幫助我們休學念佛三昧,或者達到一心不亂的境界。因為我們身口意三業,相對在五欲的色、聲、香、味、觸境界之中,由於持戒的力量,持戒的功德,一點過錯也沒有,使我面對五欲境界,能心安理得,悠然自在,這樣再進而修學任何的禪定,或者修止觀,或者修念佛三昧,都是比較容易達到成就,而且對我們念佛的方法,幫助也是很大的。今天第一天就大概講到這裏,下邊就請開始念佛回向吧。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