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白宜禾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3期
出刊 / 2002/12/20
冬季低溫,血液循環功能下降
皮脂腺及汗腺的功能也大幅滑落
所分泌的皮脂及汗液,不足以維持皮膚的潤澤
角質層因缺水乾燥而發生裂紋及落屑
進而引起皮膚發炎及搔癢
冬季溼疹顧名思義,就是冬天發生的濕疹及搔癢症。每當天氣一變冷,最先警覺到的就是皮膚本就乾燥的中老年人,馬上就全身發癢、東抓西抓、體無完膚,指好趕回皮膚科報到。
為什麼會有冬季溼疹呢?這是由於冬季低溫,致使表皮血管收縮、血液循環功能下降,跟著皮脂腺及汗腺的功能也大幅滑落,所分泌的皮脂及汗液,不足以維持皮膚的潤澤,角質層因缺水乾燥而發生裂紋及落屑,進而引起皮膚發炎及搔癢。這種情形多發生在四肢仲側,尤其是下肢前側,出現潮紅、落屑性的皮疹並伴有激烈性的搔癢,尤其是晚上睡覺時,被子一蓋一遇熱,更是癢的受不了,抓得越勤。因本疾兼具網狀的紅斑及表皮性的皺裂,宛如陶器上的裂紋,故又有「裂紋性紅斑」的別稱。
冬季溼疹,本來只好發於末梢循環不良、皮膚老化的中老中年及皮膚本就乾燥的魚鱗癬、異位性皮膚癌、甲狀腺機能低下、維生素缺乏及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但近年來由於國人的衛生習慣太好,再加上泡湯及三溫暖的流行,年輕的患者正在大幅增加中,由於錯誤的廣告導致錯誤的清潔觀念,使得一般人普遍認為,泡澡就是要用大量的肥皂去洗,熱水浸泡才洗得乾淨。更有人把沙威隆、伊必朗等等消毒劑拿來洗澡,致使皮膚的保護層(皮脂)被洗得一絲不剩。是以毫無保護膜防護的皮膚,再加上外在環境的刺激,皮膚哪有不發炎搔癢的道理。
因此,防護之道首重於改變洗澡的習慣。冬天一到就減少洗澡次數,二至三天洗一次即可,儘量少用肥皂或改用乾性皮膚專用的肥皂洗澡。切忌用熱水去燙或泡澡。洗完澡用毛巾擦乾後,馬上塗一層潤膚雙,太乾燥的患者則需使用綿羊油或燕麥霜來護膚。常見病人因皮膚搔癢就用熱水去燙,用硫磺洗。這樣反而會使皮膚更乾裂,病情更惡化。所以對冬季溼疹而言,預防重於治療,除了靠醫師診治外,居家護理保養更是重要。
冬季皮膚保養小秘訣
外出時多利用圍巾、披肩,使皮膚不致暴露在寒風中。
多補充水分。
洗臉後擦化妝水和乳液保濕,皮膚較乾燥者睡前可擦冷霜。
注意手部和腳部的保養。洗手和沐浴後予以按摩並擦潤膚霜或乳液。
飲食方面要攝取足夠的維他命A和E。
用電熱器時室內可放置一杯水調節濕度。
容易凍傷者應戴手套防寒,接觸水分後要擦乾並擦油性面霜或凡士林。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