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周莉蕙中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35期
出刊 / 2005/4/5
認清自己的體質及過敏的原因,
自然能擺脫困擾,
達到中醫所追求的「免疫力的平衡」。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日子,也是大家踏青賞花的時刻。但是對某些人來說,卻可能是夢魘的開始,因為一到春天,對花粉過敏的人,遇上花粉動不動就會打噴嚏、流鼻水,非常的不舒服。
為何過敏
從醫學的角度來說,過敏是指人體接觸到「過敏原」(在台灣,以氣喘為例,諈重要的過敏原是家塵、塵螨、舊棉絮、草蓆、黴菌、蟑螂),敏感化後,再接觸同一個過敏原,體內的抗體IgE增加,會與過敏原結合作用後,促使肥大細胞或嗜鹼性球釋放化學媒介,如:組織胺、SRS-A、ECF-A、Serotonin,而產生過敏症狀。而它不是只有在皮膚會病變(蕁麻疹、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濕疹…)而已,還有最常見的呼吸道過敏的過敏性鼻炎、支氣管氣喘,甚至腸胃也會。像是有位患者就是不能吃蕃茄,一吃蕃茄就會拉到虛脫甚至住院,這就是過敏性腸胃病。
然而吃素者,不食海鮮、公雞、羊肉、鵝肉、豬肉、狗肉……等這類『發物』,是否就像拿到保證書,不怕會過敏呢?這當然不對,因為除了這些之外,環境、壓力、情緒變化、溫度濕度改變,甚至特殊的食物如牛奶、蛋、芥菜、油菜、香菇、南瓜、茄子、竹筍、辛辣蔬菜等,也會令人產生過敏。原因是過敏原眞的有時會令人意想不到。除了上述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像:
所以吃素只是避免掉某部分的因素而已,而每個人的體質各異,很難說某種東西完全不會使人過敏,因為不論什麼,就是有人會過敏。所以治療重點,就要患者自己仔細體會,上述這些因素是否為病因。若是,當然就預防重於治療,吃藥只是末端的作法。記得曾有人問過這問題:「如果跟一般人比起來較容易過敏,是不是就是抵抗力較弱?所以可否喝『免疫方』(當歸、黃耆、枸杞、紅棗)來當保養藥增強免疫力,以防過敏發作?」他的話乍聽之下,好像有理。但其實應該是說這類的人,「捍衛能力比別人強」,也就是西醫所謂的「Hyperactivity」,這些人的身體自覺那些過敏原不是屬於自己的東西,所以一致地排斥IgE量,形成「過度」的反應,在中醫是屬「陽」、屬「熱」,中醫的對治是「抑之」,「清之」,而不是「補之」。
想想,這些已經屬於在高位、熱的東西,再補,不就火上加油了嗎?像紅斑性狼瘡的患者,若大量久服之後,難保症狀不會突發而更嚴重!因此,中醫認為太過的,要抑之以達平衡。所以不是一味地用「補」來增加免疫力,就是對過敏者是好的,除非患者眞的有氣虛、陰虛、血虛、陽虛,那另當別論。所以中醫要求的只是「平衡」二字、「免疫力的平衡」而已,而絕不是「增強」免疫力!
過敏者的保健
前面提及過敏有呼吸道、腸胃道、皮膚的症狀,以下挑幾個常見的,提供一些保健。
一、過敏性鼻炎的保健
(一)環境控制及避免療法:凡是與症狀有關的過敏原或誘發因素皆應避免。
(1)對家塵過敏者,應注意室內的清除打掃。
(2)對花粉過敏者,應儘量避免在花粉季節外出。
(3)對黴菌過敏者,應避免到潮濕發霉的地方。
(4)對含黴菌量高的食物如酒、瓜、蕈及乳酪等也應避免食用。
(5)對動物皮毛、木棉、草蓆過敏者,應少用羽毛用具及以人造纖維代替棉織物。
(6)晨起前最好先在被窩裡穿好衣服保暖,外出時應戴口罩。
(7)適當的運動特別是在清晨起之後,或晚上就寢之前,可以增加交感神經活性而改善症狀。
(二)飲食禁忌:
(1)忌冰涼食品、西瓜、橘子、梨子。
(2)鼻涕黃濁者,飲食宜清淡、少吃辛熱煎炸的食品。
(3)鼻涕清者,少吃寒涼的食品。
(三)鼻炎的按摩推拿:
(1)雙手輕拍鼻子的兩側,由上而下,再由下而上,反覆數十次。之後,將雙手魚際(掌面大拇指側突起的那一塊)摩擦後,上下摩擦鼻子的兩側一百次,直到發熱為止。只能上下,不可橫揉。
(2)按摩兩側的迎香穴(鼻旁5分,骨凹陷處)二分鐘,每日數次。
(3)連續打噴嚏者,亦用力壓迎香穴至酸為止,放開後再壓,重複至不打噴嚏。
(四)洗鼻法:
用2ml空針抽取0.5ml,35 °C-38 °C溫的生理食鹽水(即等張溶度,鼻子會較舒服),去針頭,往一側鼻內灌入(此時側頭,張口,憋氣),30秒後低頭讓水自然流下,再換另一側,反覆2~3次。而後,身半蹲,二手負於背後,側頭,用腹部力量擤涕,再側另一邊,再用力擤涕出,反覆十餘次。以清出鼻內之不潔物,若持續半年,頭痛、鼻塞、背頸僵硬將可以獲得改善。
二、濕疹的保健
濕疹肇因多屬腸胃功能障礙。所以避免酒、咖啡、冰冷飲料、腥膩、辛辣刺激、油炸的食物、竹筍、茄子,飲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保持排便通暢。至於荔枝、龍眼、榴槤、芒果等夏天常見的水果由於屬於熱性,應該少吃以免火上加油。不妨多食綠豆、薏仁、冬瓜、蓮子、苦瓜等食物,可清熱利濕又可健脾益胃。日常生活宜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不要用熱水或肥皂清洗患部,不要過度搔抓,以免破皮而導致細菌感染。此外,避免吃人工添加物食品,如素火腿、夾心餅乾等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至於人參、黃耆、當歸或四物湯、八珍湯、十全大補湯等補藥也要敬而遠之,以免助「熱」而不利病情。
三、異位性皮膚炎的保健
1. 患者對熱、冷或周圍氣溫的突然改變很敏感,所以不要穿著過多的衣服。
2. 流汗是致癢的原因,故不宜過度運動。
3. 保持居住環境濕潤溫暖,不暴露於寒冷、乾燥及風中,儘量避免感冒。
4. 儘量穿著棉質的衣服,避免易引起皮膚搔癢的衣料,如毛、絹、緞或尼龍等。
5. 不要過度沐浴。儘可能減少沐浴之次數。少用肥皂及清潔劑,尤其在冬季乾燥之氣候。
6. 儘量少食用含防腐劑或調味料多的食品。刺激物如咖啡、茶或酒也宜避免。
7. 避免外在刺激物,如花粉、棉絮、塵埃及貓、狗等動物之毛的接觸。
8. 病人情緒須穩定,減少其焦慮及困窘。此外,也不宜過度勞累。
9. 指甲須剪短,減少因搔抓,產生細菌感染的機會。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