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特寫-學佛路上──專訪洪金蘭醫師】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沈秋萍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3期

出刊 / 2002/12/20

 

紅塵世間本來就不完美

凡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缺憾

透過佛法修行,可以將缺憾化小

 

洪金蘭還記得小時候,不識字的母親會指著佛經上的字句問她怎麼念,將經文譯成母親熟知的閩南語並不容易,但她樂於從事這份「翻譯」工作。當時母親的宗教信仰駁雜,道佛相參,洪金蘭沒料到日後自己會與母親成為向佛路上的同修。 廿四歲那年,與洪金蘭相差三歲,平日感情極好的妹妹,突因意外撒手人寰,這帶給她極大的衝擊,開始思考「生命」,對人生嚴肅以對。處理喪事期間,有一些篤信佛教的親友出面協助,讓她對佛教留下好印象。也因妹妹亡故,洪金蘭有機會到寺院,佛寺內陳設清淨素雅、氣氛莊嚴肅穆,深得她心,她決定進一步了解佛學。後來得知法鼓山農禪寺舉辦活動,便前往參加。聖嚴法師平易近人,諄諄教誨,每每語含玄機,言帶禪意,他的智慧開示與人格風範對洪金蘭有很大的影響。擁有宗教寄託,可說是她人生的一大轉折。

 

「紅塵世間本來就不完美,凡人都有或大或小的缺憾,透過佛法修行,可以將缺憾化小,」她說,在遭遇挫折時,佛法是一股強大的支持力量,「路走不通,若要硬闖,只有撞牆。」也許只需轉個彎,那些無法突破的點,便可迎刃而解,向佛之後,她更能隨緣,凡事不強求。因為工作必須讓頭腦時時處於清明的狀態,她從打坐開始學習,洪金蘭認為這對沈澱心思有很大的助益,幾年下來,她覺得自己情緒穩定,較不易動怒,同時也更容易紓解苦悶,排除壓力。在與佛結緣後,洪金蘭反過來引導母親親近佛法,而今母女倆在學佛的路上,相互激勵,彼此切磋。身為長女,洪金蘭堅強而獨立,是家中唯一到外地工作的孩子,她喜歡多方嘗試,高職畢業後,自己拜師學藝,跨足服裝業,從事服裝設計工作,在工作面臨瓶頸,難以突破時,還曾經到美國遊學近一年,學習語言,而她現在的職業是——中醫師。

 

洪金蘭說,自己酷愛閱讀,喜歡剪報,其實從小就對醫療資訊及花花草草特別感興趣;十幾年前開始向佛茹素後,常感手腳冰冷,為了改善體質,她開始真正涉獵中國醫藥學。之後,更決定投身中醫師行列。中醫特考錄取率甚低,要考上並不容易,洪金蘭說:「讀書要有方法,態度要很用心,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興趣,就不會覺得苦。」她語出驚人:「醫書與經書的文字都很優美,可以當作文學來欣賞。」已經是執業醫師的她,目前還同時在廣州中醫藥大學進修。洪金蘭自嘲因為沒有本錢悲觀,所以必須時時正面思考。「我的心有多大,我的路就有多寬,」她說:「退一步則海闊天空,當你把心打開,衝突、矛盾自然冰消瓦解。」她期許自己以樂觀開朗的心態看待世事。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