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許瑞助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3期
出刊 / 2002/12/20
放生功德殊勝,能滋潤每一個人的心田
落實在日常生活之中,能讓人心淨化,社會更祥和
約莫二年前,承僧伽醫護基金會前任執行長慧明法師不棄,邀我出任第一任放生會會長,推動放生活動。當時個人亦體認「放生」是一件極為殊勝的善舉,行善應及時,因緣具足,豈有推辭之理。接任放生會長後個人開始探求「放生」的意義何在?放生與修行有何關係?放生應注意那些事項?社會各界對於放生所持態度為何?如何才能使社會各界認同並支持放生活動?等問題。其中因台灣地區地狹人稠,生態資源有限,故「生態環境」的保護,是目前推動放生活動應一併考量注意的問題。畢竟一切生命與大自然是息息相關,不能單獨存在,此即「此生故彼生,此有故彼有」的「緣起」道理。因此,基金會推動放生活動的同時,亦致力於生態保育觀念的結合,希望透過放生活動,培養並落實「尊重生命」與 「關懷自然」的情操。
放生善法,消除業障
九十一年十一月三日是基金會預定第七次的放生活動,事前透過板橋法院黃庭長麟倫的引薦,獲得國立台灣海洋大學副教授張建仁博士的大力協助,向位於基隆市郊依山面海景色秀麗的海洋大學洽借場地並會同水產養殖系專家評估校區附近海域水質與生態後,決定於工學院海堤外海岸放生。放生後並安排一趟海洋大學「龍崗步道」生態保育特區之旅。當日參與活動人員計有一百二十餘名,有許多人扶老攜幼全家參與這難得的放生活動。大眾或搭遊覽車或自行前往,於上午八時三十分許抵達海洋大學行政大樓前會合(海洋大學副教授張建仁博士、基金會會計顧問鐘會計師士鎮、板橋法院黃庭長麟倫、毛法官崑山、王法官復生等人均攜眷參加)。人員到齊後基金會志工即熟練地分發每人一件基金會背心,以利識別。
八時五十分許大夥兒在基金會執行長上會下宗長老帶領下,假海洋大學國際會議廳舉行放生儀軌。大眾合掌虔誠唱誦楊枝淨水讚、大悲咒、代水族眾生皈依三寶、懺悔罪業、發願。會議廳頓時法音遼繞,法喜充滿,莊嚴之至。長老並親自到載魚的大卡車上為十二萬五千尾(黃臘參及虱目魚各約六萬二千五百尾)的魚苗灑大悲水。海明寺上聖下虛法師於靜養期間特地撥冗參加並擔任維那;日前接受基金會協助就醫的蔣揚格西(手術後康復中)在另二位喇嘛行者及陳警官錦福陪同下亦遠道而來,共襄盛舉,精神著實令人感佩。天氣預報稱鋒面過境,當日東北部陰雨;惟上午九時二十分實施儀軌後,天氣霎時由陰轉晴,風和日麗,真得感恩三寶及龍天護法慈悲加持!大眾隨即轉往工學院海堤外海岸,一路上大眾至誠持念「觀世音菩薩」聖號。到了堤岸邊,視野寬廣無垠,遠眺龜山島,海水澄清湛藍,波濤拍岸,景色如詩如畫,令人心曠神怡。大眾迅即分成二組,以接駁的方式將魚苗一桶一桶地由卡車上傳遞到海堤外,最接近水域的幾位志工為安全計均穿著救生衣,岸邊並放置救生圈備用。
在大眾虔誠的梵唱祝福聲中,魚兒從塑膠桶中躍入大海,奔向大自然的懷抱。家中二個小朋友(分別就讀國一及小二)負責在岸邊收回空桶子,看他們認真地把空桶子一個個疊起來再快速地遞回堤岸上,小臉蛋紅得像蘋果似的,並直說:「站在岸上,看見魚兒在大海中跳躍悠游,心裡好高興,想不到小孩子也可以幫上忙,身體再累也不要緊」。欣見兩個小朋友做義工做得如此法喜,順便讚美他們是「放生小菩薩」,這真是一次難得的生命教育。上午十時四十分許所有的魚苗,都已回歸大海,長老帶領大眾在海堤邊先做簡單迴向——「放生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沈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
旋即返回海洋大學國際會議廳,稍事休息後,十一時許大眾在長老帶領下參加午供並將功德隆重迴向,長老及法師們為眾等宣讀疏文,祈求三寶加被捐款者及眾等病苦業障悉消除,福慧增上。長老接著為大眾開示佛法——「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眾生的殺業,不但會造成短命、多病的苦報,亦會導致世間戰爭,彼此相殘;而放生是實踐「眾生平等」的積極作為,可以消除我們的殺業,培養慈悲心。許多疾病,醫生束手無策,藥石罔效,痛苦不堪,這都與宿業有關,須透過懺悔、放生等善法,才能消除業障。
長老開示,醍醐灌頂
長老又開示三昧水懺的殊勝與緣起——在唐朝懿宗皇帝時,有一位知玄悟達國師,在他還未被封為國師時,曾遇一位僧人得了重病,通身長瘡並發出難聞臭氣,都沒有人要和他來往,知玄和尚很同情他的病苦,親自照顧他,一點都沒有嫌厭的感覺。不久那位病僧的病好了,向知玄和尚告辭並對他說:「你以後如有難臨身,可以到西蜀九隴山找我,我會設法解救你的災難。記住山上左邊兩棵大松樹連在一起,那就是我居住地方的標誌。」說完便離去了。後來知玄和尚因為德行高深,懿宗皇帝十分崇敬,就封他為悟達國師,還賜他沉香莊飾的寶座,懿宗皇帝並讓悟達國師踩著身體登上寶座,此時悟達國師竟生起一念傲慢心,於是從這時起,膝蓋便生出一個人面瘡來,長得和人面一模一樣,每次還要用飲食餵他,也能像人一樣開口吃東西,悟達國師當時痛苦難忍,遍請各地的名醫都無法醫治。
國師這時憶起過去受其照料之病僧臨別所言,即前往西蜀九隴山找尋,終見兩棵並立的松樹及一座金碧輝煌的殿堂與那僧人,兩人相見甚歡,國師將所患的怪疾告訴他,僧人告訴國師不要擔心,只要用清泉水洗一洗即可。次日清早僧人就令一個孩童引領國師到巖下清泉的溪旁清洗,國師剛要捧水洗人面瘡時,人面瘡竟然大聲呼喊:「不可以洗啊!您知識廣博、見解深遠,但不知是否曾讀過西漢書上,袁盎與晁錯傳呢?」國師回答說:「曾經讀過。」人面瘡就說:「往昔的袁盎就是您,而晁錯就是我,當時晁錯被腰斬時,心懷怨恨,因此我累世都在尋求報復的機會,可是您十世以來,都是身為持戒嚴謹的高僧,冥冥中戒神在旁守護,使我沒有機會報復,而今您受到恩寵,動了一念名利心,無形中德行已經虧損,因為這個緣故,我才能接近您的身邊來報仇。
現在蒙聖人迦諾迦尊者出面來調解,賜我三昧法水(此三昧水是迦諾迦尊者三昧力的加持而成三昧法水),讓我得解脫,今後我不再與您為難作對了。」悟達國師蒙受聖人的救護,洗除多生的宿冤,因此寫成懺本,早晚恭敬禮誦,來報答大聖的恩德,並命名為慈悲三昧水懺,就是取尊者以三昧水洗人面瘡,解開兩家累世冤業的緣故。長老開示有如醍醐灌頂,令許多初次聽聞佛法的義工們,種下殊勝的菩提因緣。
龍崗步道,美不勝收
大眾聆聽法要後,法喜充滿,隨即步行至校區龍崗步道下的餐廳用餐(素食便當),餐廳前花木扶疏,映著噴泉,美不勝收。非常感謝張副教授建仁特地商請餐廳廚師準備新鮮美味的素湯與大眾結緣。用完餐後,張副教授即帶領大眾漫步約有百米高(走完全程約四十分鐘)的龍崗步道生態特區。步道入口沿石階拾級而上,清幽小徑,坡度平緩,兩旁林木茂盛,並有山澗溪流穿流其間,空氣清新無比。生態區內因水氣充沛,蘊育各種稀有動植物,調查記錄的植物種類約有二百六十種(以單、雙子葉、蕨類等為主);昆蟲種類約有一百五十五種(如蜻蜓、豆娘、螢火蟲、蝗、甲蟲、蝴蝶……等),生態區內亦有多樣化兩棲族群棲息,有各式蛙類(如翡翠樹蛙、台北樹蛙、澤蛙等)、蟾蜍、蜥、蛇、蟹、蝦等等。步道區內鳥類以留鳥為主,冬候鳥次之,如赤腹鷹、大冠鷲、五色鳥、八哥、畫眉、伯勞、樹鵲等,計約三十二種之多。
步上坡頂後,登高望遠,整個海岸美景及龜山島,盡入眼廉。大眾身心舒暢地緩步下山,於下午一時五十分許結束整個行程。龍樹菩薩大智度論:「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藥師經:「放諸生命…病得除癒,眾難解脫。…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不殺為諸戒之首,放生更是積極救命的行為,尤其集合大眾這一念救護生命的悲心,其心力、功德更是不可思議,誠非金錢、物質所可比量。無怪乎,蕅益大師云:「欲即人心證佛心,轉劫濁成淨土,術莫於放生。」近代高僧弘一大師:「先問諸君, 一、欲延壽否?二、欲癒病否?三、欲免難否?四、欲得子否?倘願者,今有一最簡便易行之法奉告,即是放生也。」,足見放生功德之殊勝。誠盼尊重生命、關懷自然的理念,能滋潤每一個人的心田並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之中,讓人心淨化,社會更祥和。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