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新知-隱形殺手—生物武器】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陳豪勇博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31期

出刊 / 2004/6/20

 

因應生物武器的對策是——

盡速查出可能的病原體及其感染源,

以防止感染擴大,造成傷害。

 

二○○一年九月,美國本土同時發生多起前所未見的恐怖事件,引起全世界的震撼。接著又有炭疽桿菌攻擊案件,因而造成人心惶惶。事實上,病原微生物是恐怖主義者最愛用的材料,但生物恐怖主義者所使用的生物武器幾乎都來自動物,也就是人畜共通傳染病的病原體。

 

生物武器的發展史

利用病原體當做戰爭的武器,或做成生物恐怖材料的構想,並非今日才有。早在十四世紀中葉,Gabriele de' Mussi就有使用生物武器的記載。當時黑海北岸的城壁都市Caffa,被成吉思汗所率領的蒙古軍包圍時,蒙古軍就是使用最毒的鼠疫桿菌攻城。其做法是:用投石器將感染鼠疫死亡的屍體拋入城內,以驅逐占據在城內的歐洲人。十八世紀發生的七年戰爭,英國軍隊將天花病患使用過的毛毯及圍巾,送給美國的原住民,企圖利用天花消滅原住民。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軍731部隊,在中國北方進行細菌戰,英國軍隊在古利那島,進行投擲含有炭疽桿菌的炸彈實驗。戰後,世界各國更積極進行生物武器實驗,美國在1943年,便著手生物武器的開發,但在1969年,美國總統尼克森下令中止此項研究。接著更要求世界各國,簽署禁止生物化學武器公約,以中止生物化學武器的開發。

 

公約簽署後世界各國好像都已停止開發,但後來因為在俄羅斯的Sverdlovsk市發生炭疽桿菌外洩事件,大家才知道:俄羅斯(舊蘇聯)其實暗地裡仍在進行生物武器的研究。接著在1991年的兩伊戰爭,伊拉克也曾使用過用生物武器。2003年3月,美國攻打伊拉克的原因之一,就是要剷除伊拉克的大量毀滅性生物武器。除了上述國家因為戰爭使用生物武器之外,在1984年,美國奧勒岡州的Dalles市,有宗教狂熱分子(Rajneeshee)將沙門氏菌混入沙拉吧,企圖造成社會恐慌的事件。1995年日本也有奧姆真理教,想用肉毒桿菌毒素及炭疽桿菌攻擊民眾,但因製作技術不佳,無法得逞,於是改用沙林毒氣,因而引發駭人聽聞的東京地下鐵沙林事件。

 

生物武器的威脅

生物武器和一般武器或核武器到底有何不同?

由生物武器有「窮人的原子彈」之稱,便可知道它們之間的差異。也就是:生物武器的製造費用不僅便宜,殺傷力也非常驚人。例如:一般傳統武器花費2000美元所造成的傷害,若用原子彈約需800美元,但生物武器卻只要1美元。又如:要殺死50萬到100萬人約需一百噸的原子彈,但若用炭疽桿菌,卻只要100公斤。因此,生物武器對人類的威脅實在是非常大。

 

● 生物武器的特色

1.製造成本低 2.使用容易 3.可廣泛使用 4.不易檢測出 5.感染後到症狀出現之時間長 6.會造成擴散感染 7.易引起社會恐慌 8.歹徒容易自保 9.歹徒有充裕的時間逃脫

 

● 可被當做生物武器的病原體

大多數的病原體都可當做生物武器使用,但這些病原體,大部分是來自動物的感染症,也就是屬人畜共通病原體。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將病原體依其傷害性分成ABC三大類。這項分類是依以下三點來判定:1.病原體對公共衛生的影響,也就是疾病的嚴重度及致死率。2.病原體的擴散程度,是否可經人傳人。3.一般人及專家的認知程度。

 

生物恐怖攻擊的流行病學

大家都知道,要防止恐怖攻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蒐集情報,事前探知」,但要做到卻非常困難。生物武器也是一樣,最佳的因應對策是:盡速查出可能的病原體及其感染源,以防止感染擴大,造成傷害。儘管如此,生物恐怖攻擊事件,在流行病學上,仍有許多不同於一般自然流行的特徵。因此只要稍加留意,仍有可能察覺。例如:在醫院的檢驗室,檢測到一般很少見到的病原體,或特定疾病住院患者突然增加,或藥劑師發現某些藥物的使用量突然增加,消防隊員或救護車運送病患突然增加。除此之外,葬儀社的人員突然忙碌起來,這些都是一種警訊。

以下是生物恐怖攻擊的特徵:

1.特定疾病的病患突然增加。2.發病的人都有同樣或類似症狀。3.原因不明的病患變多。4.原因不明的死亡人數增加。5.病原體的致病性較平常為強,或對一般所使用的藥物,效果不佳或無反應。6.不是一般常見的感染途徑。7.沒有媒介動物存在的地區,突然出現疾病流行。8.非地域性或季節性的異常流行。9.同一團體中,同時或連續複數的感染症發生。10.在平常不容易出現的年齡層,突然出現感染症。11.流行的菌株不同於一般流行的菌株,而且具抗藥性。12.在不同的時間及區域所採得的病原體,有相同的基因序列。13.在某一建築物或大樓內有較高的感染率。14.在不同的區域有相同的疾病流行。15.病原體有時也會出現在動物身上。16.收到恐怖攻擊的情報、信件、網路資訊、或接到威脅的電話。

 

生物恐怖攻擊的因應對策

要防止生物恐怖攻擊事件發生,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我們仍可藉提高大眾警覺、強化公共衛生,使傷害降到最低。因應對策如下:

 

一、強化疫情監視系統

強化既有的疫情監視系統,若察知有異常時,便應即時進行分析,研判是否為生物恐怖攻擊。分析結果若懷疑有可能時,就要馬上還原情報,進行必要的行動。 探知生物恐怖攻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施症候群通報,可隨時掌握疾病的發生狀況。我國自民國90年起便配合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劃進行症候群通報,目前有下列五大症候群:1.急性出血熱症候群:如伊伯拉病毒出血熱、漢他病毒出血熱、拉薩熱等。2.急性呼吸性症候群:如SARS、禽流感、黴漿菌肺炎。3.急性腹瀉症候群:如O157出血性大腸桿菌感染症。4.急性神經症候群: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日本腦炎。5.急性黃疸症候群:如病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症。

 

二、建立完整的檢驗體系

為防止生物恐怖攻擊所造成的傷害擴大,應盡速檢出與事件相關的病原體。探知病原體的種類,不僅可以制定防治策略,以防傷害擴大,而且可以制定有效的治療方法。目前疾病管制局在全國設置11家合約實驗室,不僅可以隨時進行檢測,其中8家更具有第三級高安全實驗室的配備,可執行更高層次病原體的檢驗,以協助病原體的快速檢測。

 

三、儲備疫苗及抗病毒或抗生素等治療藥物

目前世界上已有品質優良的天花、炭疽、鼠疫及兔熱病疫苗可隨時派上用場,但其中只有天花疫苗可以在國內使用。雖然上述疫苗的使用,仍有許多爭議,但一旦有緊急情況發生時,仍可派上用場。儘管如此,仍應對一些有可能被當做生物武器的病原體,開發出更安全而且有效的疫苗。除疫苗之外,也應儲備抗生素及抗病毒藥物,如:抗流感病毒(包括最近發生的禽流感)藥物Tamiflu,以備不時之需。

 

四、建立完整的醫療體系

生物恐怖攻擊發生時,會有大量的感染病患出現,因此應有完備的緊急醫療體系以備不時之需。

 

五、醫護人員再教育

教導醫護人員認識少見病原體的特徵及其處理方式,以防醫院成為感染源。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