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輯 / 釋慧明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3期
出刊 / 2002/12/20
南傳經典中所提到的病理觀或病因論,與北傳經典比起來較不具系統,而且更為簡略。因此,若要如前兩篇的北傳佛教病因論般地詳述有其困難,所以本期謹以『解脫道論』與『彌蘭陀王問經』為例來略述南傳佛教體系中的病因論思想。
一、『解脫道論』
『解脫道論』據說為阿羅漢優波底沙所造,也被收錄於漢譯大藏經(大正藏論集部32冊)。此論卷七中提出,死有「不時節死」與「時節死」二種。不時節死者,有自殺、他殺、病死、暴死等;時節死者,有壽盡自然死與老死等類。但論中始終未曾言及相當於北傳所說的業病等觀點。縱使在視為病因的五種死因中,也沒提到前世業病之說。所謂五種死因:一、風痰不調,二、諸蟲侵害,三、飲食不調,四、毒蟲猛獸傷害,五、被人或非人殺害等。
『解脫道論』被認為是覺音撰『清淨道論』之重要理論依據。但據日本學者長井真琴之研究,本論與巴利文之清淨道論類同,然清淨道論所舉之多數譬喻,本論書則闕如。在同論卷六三中,以出入息(呼吸)不調、姿勢威儀不正、時節寒熱、四大不調等四種因素作為病因。而且有此一說:地大乃身體僵硬引起,水大是脂肪過多,火大是發熱所致,風大是關節弛緩所招。但仍然沒有提到業病之說。
二、『彌蘭陀王問經』
『彌蘭陀王問經』相當於北傳經典中的『那先比丘經』(大正藏論集部32冊),此經便有論及業病之處。在同經第九難問中提出八種病因。即以下八種:
(一)風等起病……此病乃因風之動亂所引起的疾患,原因除了現世的冷、煖、饑、渴、過食、起立、過勞、疾走、傷害等的九因外,再加上前世宿業,合計十因。
(二)膽汁等起病……此病是由於膽汁動亂所導致的疾患,原因有三,即冷、煖、異常食等三種。
(三)痰等起病……此乃痰之動亂引起的疾患,原因有四:即冷、煖、飲、食等四因。
(四)集合病……此乃前述的風、膽汁、痰等三因動亂混合而起的疾病。
(五)時節變化……即受外在季節氣候等因素影響所產生的疾病。
(六)不等姿勢……這在巴利原文解釋為因久坐而引起的病,但在本經卷一則認為是不規律的生活所致。
(七)傷害……此有二種:一、偶然事故,二、業報所致。但由於偶然事故而引起的傷害較多,由業報引起的較少。
(八)業報……在此論中也提出殺生乃短命之因的說法,與北傳佛教所說不謀而合,『增支部』二一也有此相同之說,另外『小業分別經』也說:「傷害有情將招致多病業報」。
另外在『彌蘭陀王問經』難問九中,提出七種非時之死,相當於北傳『藥師經』所說的橫死。所謂七種非時死者:一、極餓卻得不到食物時死,二、極渴卻得不到飲水時死(與前項合為第九橫飢渴所困死),三、被蛇咬到無醫而死(即第六橫惡獸噉),四、服毒得不到萬病藥(解毒藥)時死(即初橫得病無醫及第八橫毒藥咒咀),五、入火中得不到消火之物時死(即第四橫火焚),六、入水中得不支撐物時死(即第五橫溺水),七、刀劍所傷卻無法就醫時死(略同於第二橫王法誅戮及第七橫墮崖死)。而『增支部』卷五中所謂的損壽五法亦大同於北傳『九橫經』或『佛醫經』中所說九橫,即:一、做不適當的事(略同於第六橫不持戒犯重罪刑法);二、不知適量食(即第二橫不量飯、食不知節制、多食、過足);三、食不消化(即第四橫食未消化又食);四、非時遊行,也就是正午以後至街市閒遊(即第八橫入里不時,不如法行等);五、非梵行或結交惡友(即第七橫近惡知識結交惡人惡友)。
在『雜阿含經』卷15中說:
云何名良醫善知病?謂良醫善知如是如是種種病,是名良醫善知病。云何良醫善知病源?謂良醫善知此病因風起、癖陰起、涎唾起、眾冷起、因現事起、時節起,是名良醫善知病源。云何良醫善知病對治?謂良醫善知種種病,應塗藥、應吐、應下、應灌鼻、應熏、應取汗,如是比種種對治,是名良醫善知對治。云何良醫善知治病已,於未來世永不動發?謂良醫善治種種病令究竟除,於未來世永不復起,是名良醫善知治病,更不動發。
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成就四德療眾生病亦復如是,云何為四?謂如來知此是苦聖諦如實知,此是苦集聖諦如實知,此是苦滅聖諦如實知,此是苦滅道跡聖諦如實知。諸比丘!彼世間良醫於生根本對治不如實知,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不如實知,如來應等正覺為大醫王,於生根本知對治如實知,於老、病、死、憂、悲、惱苦根本對治如實知。是故如來應等正覺名大醫王。(大正藏 2‧105b)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