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謝明哲博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31期
出刊 / 2004/6/20
人的身體構造和牛、羊、馬等草食性動物很相似,嘴巴到肛門的距離約為身高的5倍;獅子、老虎等肉食性動物的腸胃道則比較短,大約只有身高的3倍左右。從這個角度來看,人類應該像草食性動物一樣吃蔬菜、水果,對腸胃道、消化道的健康比較有益。但是從營養學的觀點來看,素食的人容易因為缺乏維生素B12而貧血,鐵質和鈣質比較不容易吸收,維生素B2和維生素D也容易缺乏,因此必須靠維他命或添加鐵與鈣的生機飲食來補充。
飲食與健康
飲食和健康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一個人想擁有健康,先決條件是不可以過重,也不可以太瘦,換句話說,就是要做好體重的管理。事實上,飲食不僅影響身體外觀的胖瘦,還會使身體內部構造的內涵受到影響,例如,不當的飲食可能會使血管變得混濁、血糖高、膽固醇或血脂肪高,骨質密度降低,肝臟、肺臟產生癌細胞或油脂過多,腦細胞退化快而年老後罹患老年痴呆的可能性提高等等。飲食管理的重要性由此可見。
至於飲食的準備,每個家庭或每個人都不盡相同。有的人可能家裡請了外勞料理起居三餐,有的人可能有媽媽或妻子費心調理飲食或生機飲食,你也可能像我一樣工作忙碌而且經常外食。我想,選擇餐廳時,距離近、服務態度親切、衛生、菜餚風味獨特、口味佳,凡此種種都可能是我們選擇的因素。像今天我們在這個「大自在生機飲食」,雖然店面不大,但特色是提供健康而營養均衡、美味的生機飲食。
牽手一世人
我曾經到某家餐廳用餐,外牆上有幾個大字令人印象深刻、會心一笑,店家用醒目的紅底反白字寫道:「太太有交代,應酬在外,少酒多菜,看到姑娘不要愛,平平安安快回來,老婆在家等你愛。」大部分家庭裡負責主要生計的都是男人,因此為了養家,男主人往往一大早出門工作,忙碌一天回到家裡後早已精疲力竭,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就算妻子費心烹調了一頓豐盛晚餐,也毫無食慾;至於老婆換了髮型、精心打扮,更是視而不見。一個不健康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沒有興致,只是活著而已,完全無法享受人生。我想,沒有人願意如此。中國人把另一半叫做「牽手」,這是非常好的比喻。詩經裡面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多麼令人憧憬的境界——能夠牽手,是福氣也是緣分。
我曾經聽朋友說過一段另類的順口溜,他說:「牽情人的手,一股溫暖擁上心頭;牽同學的手,後悔當年沒下手;牽小姨子的手,才知當年娶錯婆;牽丈母娘的手,感覺財產快到手;牽老婆的手,好像左手牽右手,一點感覺也沒有。」這最後一句令我感觸良多。為什麼牽另一半的手時沒有感覺呢?難道沒感情嗎?沒有感情當初怎麼會結婚呢?難道因為他中風了,所以只是被牽著往前卻沒有感覺嗎?果真如此,真是令人泣血的椎心之痛。我們跟另一半結婚,一起成家、立業,教養子女長大成人也自立門戶,期待的就是有一天能夠「執子之手,遊山玩水」,遺憾的是很多人等不到這樣的美景,因為另一半倒下去了,中風了。
健康靠飲食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包括腦中風、心肌梗塞、狹心症、高血壓等…所導致的中風,雖然不是死亡原因的第一位,但是罹患比率相當高。根據衛生署公布92年十大死因排行,死亡原因第一名是惡性腫瘤,第二名腦血管疾病,第三名心臟疾病,第十名高血壓性疾病。因此雖然癌症名列第一,但是與心血管有關的疾病總罹患人口與罹患率卻高過癌症。罹患癌症的人靠著治療、生機飲食,也許可以戰勝病魔或多活幾年,不會突然死亡,但是心血管疾病的人卻常常暴斃,你昨天還跟他說再見,今天他卻已經往生,或全身插滿管子沒有知覺。所以,我們呼籲大家從日常生活及飲食中防癌、抗老。千萬不要動不動就去找醫師,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給醫師。各位要清楚一個觀念,藥不是醫師發明的,是藥廠研發製造,然後由藥師推薦給醫師的,萬一你碰到醫術不佳或沒有醫德的醫師,把病人當成 白老鼠,就只能自求多福。當然,一旦真的生病時,還是必須看醫師,因為醫師畢竟比我們專業,但是,我今天要講的是,我們要怎麼做才能讓自己保持健康而不必看醫師呢?
談到健康,最重要的就是飲食,因此我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就是「如何經由適當的飲食與營養,抗老、防癌,以及保持健康。」理論上,人應該起碼都可以活到一百歲,最多甚至可以活到一百五、六十歲,但是台灣女性平均年齡是78 歲,男性只有72歲,非常短命,為什麼呢?今天我跟各位談的,主要就是「我們該怎麼吃,才可以更長壽、更健康。」
大家要記得,「沒有長生之術,只有養生之道」。至於要透過什麼樣的養生之道來延緩老化呢?首先,必須重視飲食生活,才能延年益壽。但是所謂長壽,是不但要活得久,還要活得健康,有優質生活的快樂歲月,這樣的長壽才有意義。所謂健康,並不是表面上身體沒有異狀、沒有生病而已;身體的某些微恙,例如,血壓、血糖或血脂肪稍微偏高時,不一定會有症狀或感覺,必須透過檢查才知道,但是這並不代表健康。健康是可以量化的、質化的,?指身體、精神、智慧及社會、人際關係各方面都能處於良好的狀態;是指能適應環境,能充分發揮自己能力的狀態。
我們可以說,健康是每個人的權利,但他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必須自己追求及維護。所以永遠要記得,健康靠自己,保健是自己的責任,不要把健康交給醫師。平常不關心自己的健康,等到生病時才去找醫師的治療醫學,其實是下下策,如今隨著公共衛生的進步,防患疾病於未然的預防醫學興起,但是我認為這個層次還不夠,我們應該從維持身體健康,更進一步到主動追求健康,這才是所謂「增進健康的醫學」,也可以說是最健康的醫學。但是如何追求健康呢?方法很多。例如有些人選擇生機飲食,這可以說是方法之一。我自己是從今年二月才開始發願多吃生機飲食,目前為止才吃了幾個月,還算在自我實驗中,但是我覺得很高興的是,內人自從改吃生機飲食後,乾眼症已經獲得改善。總之,我們必須追求健康,然後才會擁有健康、才能享受健康,最後,甚至可以去推廣健康的正確觀念,把好的、對的觀念帶給家人和朋友。
蔬菜水果的六特色
.紅色
如番茄、紅薯、紅棗、枸杞子、紅蘿蔔、紅椒、南瓜、西瓜等紅色食品,都富含紅蘿蔔素、鐵、鋅、鈣。紅番茄、西瓜中還富含番茄紅素。所以紅色食品有提高免疫力、抗自由基、預防衰老、抑制癌症的作用。胡蘿蔔素、維生素A及番茄紅素等天然的色素物質等天然的色素物質,皆為脂溶性物質,在食用前應以適量的油脂烹調過,才能達到良好的吸收效果。
.綠色
如菠菜、芹菜、生菜、韭菜等綠色蔬菜富含維生素C、胡蘿蔔素和鎂、鐵、硒、鉬等微量元素及豐富的纖維素,能幫助改善消化、促進排便順暢,亦有助保持腸道中的正常菌群繁殖。
.黃色
如玉米、柑橘、柳丁、葡萄柚等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和維生素C。
追求健康,健康追求生活化
現在就來跟各位談談增進健康的醫學——三養醫學。
營養是三養之首,每個人都要吃東西、喝水,才能生活,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健康的第一要務是注重營養,我稱之為「養身生活」;接下來要保養,我稱之為「保身生活」;第三是修養,也就是「修身生活」。
在這「三養醫學」中,營養為三養之首。營養如果失衡,免疫系統就會失調,身體抵抗力降低,加速老化,提早罹患種種疾病;如果小孩子營養失衡,就會生長緩慢、懶散,漸漸失去活力。營養失衡也是造成疾病的關鍵,失眠症、心悸亢進、焦慮、頭痛、痙攣及手足或腳踝腫大;氣喘、蕁麻疹、大腸炎、潰瘍和關節炎等等,各種疾病都可能找上你,與你長相左右。此時你如果去看醫師,醫師會根據你的症狀開給你消炎、消腫或止痛的種種藥,但是所有的藥都只能治標,要想真正痊癒一定要從營養著手改善。營養師會先評估你目前的營養、飲食狀況給予建議。就算疾病沒有找上你,你還是可能遭受「生化傷害」,又稱「短路的生命現象」。我們的身體好比一個工廠,吃進去的食物都要經過生化代謝,經過胃、小腸,消化吸收及代謝。食物好比身體這個工廠的原料,當原料不符工廠所需時,當然會對生命現象有影響,但是這種影響往往微小而不容易被察覺,我們稱之為「短路的生命現象」。好比,機器短路時會突然失靈,必須更換零件或補充原料,人也是如此,當一個人「短路」時,可能會有體力不佳、容易疲勞、食慾不佳、莫名地不舒爽鬱悶、面無表情而淡漠……等等現象;這些也會使人加速老化壽命縮短。
事實上,從不均衡的飲食,如:少蔬果、缺鈣、缺鐵等等而導致營養不均衡以致造成生化傷害,再到出現臨床症狀,也許要經過五年、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之久。所以這些疾病我們往往通稱為慢性疾病,又稱文明病,包括了:癌症、腦血管疾病、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痛風、肥胖症…等。食物營養既是我們生命的基本條件,但如果飲食不當也會是疾病的根源。我先舉兩句俗諺來證明飲食營養不均衡與疾病的關係。有一句話說:「吃的食物有三分之一維持你自己的生命,另外三分之二維持醫師的生命。」它的意思就是,我們如果飲食不當,也許三分之一的食物是對身體有益而能維持生命的,另外三分之二卻造成疾病而等於送給了醫師。另外一句在西德國很流行的話是:「如果吃得不對,醫師也救不了你;如果吃得對時,根本不需要醫師。」因此我認為每個家庭都應該有一幅健康對聯:「免疫生活、健康生命」。提醒我們,從飲食生活中追求不生病與健康的生命。 所以每個人要吃得對,吃出健康。怎麼做呢?最重要的是要有多種類、有變化的飲食。為什麼早餐喝豆漿配燒餅油條不均衡?因為種類太少。吃稀飯配醬菜呢?稀飯裡沒有纖維、鐵、鈣、維他命C,醬瓜的營養價值更差,只有鹹味而已。這樣如何維持生命現象正常調適、運作呢?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