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沈秋萍.陶蕃震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31期
出刊 / 2004/6/20
領導署立台北醫院成功抗煞的
黃焜璋院長是在家菩薩戒的虔誠佛教徒,
對於僧伽的醫療照護,
積極而歡喜地主動配合,四月十四日,
該院正式與僧醫會簽訂了特約醫院合約。
去年六月六日,行政院表揚十二支抗煞有功的醫療團隊,其中衛生署台北醫院排名第六,而且是台北縣唯一一家受表揚的醫院。由於警覺性高,在全院總動員之下,台北醫院很早就演練出一套嚴密的抗SARS流程,比全國的各大醫院都早一個多月進入狀況,在兩個星期內連夜趕工完成四十間負壓隔離病房。中醫科更免費提供自製的「除根湯」給全院有需要的醫護人員和病患服用,以中西醫整合的方式,使SARS病人數僅次於台北市的台北縣各大醫院,不像台北市的醫院一一淪陷,為此,衛生局一提到台北醫院也不禁豎起大拇指。
而去年四月感染SARS的國內重要指標病例曹女士,從三總出院後,原本氧氣機不能離身,洗一個澡要停頓四次吸氧氣,副院長胸腔科趙崇良醫師與中醫科許中華主任親自到她家為她及家人治療。許醫師調配中藥,趙副院長為她追蹤檢查肺功能,如今曹女士已經可以正常生活。巧的是,今年四月九日,也就是曹女士在醫院接受插管一週年的同一個日子,她和夫婿一起參與了許中華主任組成的義診團隊,到新竹縣尖石鄉深山部落,為原住民服務。能夠從鬼門關走過來重獲新生,她對台北醫院醫療團隊的醫術和醫德都充滿感激與敬佩。提到這段醫療過程,學佛的許醫師低調地表示一切都是因緣,似乎冥冥中佛菩薩自有安排,而他也很感謝醫療過程中院長給予的協助與支持。
提到領導台北醫院成功抗煞的黃焜璋院長,他是相當虔誠的佛教徒,因學佛而與施文儀醫師結緣,曾經擔任僧醫會的顧問。黃院長在接受訪問時謙稱:「因為個人公務繁忙,對於僧醫會的會務好像沒能幫上什麼忙。」話雖如此,其實早在擔任基隆醫院院長時,黃院長就已經開始進行對於僧伽的醫療照護,到任台北醫院院長後,更指示社服室設立專款支付出家師父的就診費用,對於與僧醫會之間的醫療合作,黃院長也積極而歡喜地配合。
台北醫院簡介
署立台北醫院位於台北縣新莊市交通繁忙的思源路,其前身可遠溯至民國五十七年的省立婦幼醫院(位於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後因台北市升格為院轄市,六十一年遷移至新莊現址改名為「台灣省立台北醫院」。七十六年原屬台灣省鐵路局的台北鐵路醫院,改隸台北醫院,更名為台北醫院城區分院。八十八年改隸行政院衛生署,成為「行政院衛生署台北醫院」。在歷任院長努力經營下,八十九年四月通過區域教學醫院評鑑,又於九十年七月獲得「八十九年度行政院服務品質獎」。九十年十一月由現任黃焜璋院長接掌,極力爭取經費重新規劃各樓層動線,藉由整修及動線調整,希望能提供民眾溫馨、人性化及更滿意的服務;提供員工最佳的工作環境。
動線調整不僅可精簡人力,也能提高工作效率,已於去年完工,呈現一番新氣象。 再者,台北醫院經衛生署評鑑為區域教學醫院,是台北縣內唯一的一所公立區域教學醫院。長期與台大醫院建教合作,醫師陣容堅強,可提供各項醫療服務。
台北醫院設有28個科室,其中醫療科有23個,分列如下:1.內科 2.骨科 3.外科 4.神經外科 5.精神科 6.婦產科 7.牙科 8.復健科 9.泌尿科 10.小兒科 11.眼科 12.皮膚科 13.耳鼻喉科 14.家醫科 15.營養室 16.急診室 17.檢驗科 18.放射線科 19.病理科 20.高年科 21.中醫科 22.護理科 23.藥劑科
一般病床:332床 加護病床:26床 血液透析床:21床 急診床:20床 精神科急性床:50床 精神科日間留院:150床 開刀房:8間 產房:3間 護理之家:35床 呼吸照護病房:60床 日間照護中心(松鶴園):15床
全院員工人數約715人
主治醫師約57人 護理人員約233人
全身電腦斷層掃描儀、骨質密度測定儀、各種心臟超音波檢查、各種內視鏡檢查、運動心電圖檢查、各類復健醫療設備、肌電圖檢查、尿流動力學檢查、震波碎石機、開放式磁振造影MRI、乳房攝影檢查、碳-13呼氣法胃幽門桿菌檢查、冠心症風險評量聰明卡檢查——Smart Score、雷射醫學美容…。值得一提的是,署立台北醫院完成建置的「數位化醫療影像傳輸系統」,是全國第一家建置此系統的公立醫院,提供病患更高效率及高科技的舒適診療服務。並於去年二月引進全國第一台「多層面螺旋式電腦斷層掃描」,除了可在二分鐘內快速做完全身電腦斷層掃描外,並可檢測出病患心冠狀動脈硬化情形。這套冠心症檢查新方法,亦即「冠心症風險聰明評分卡檢查——Smart Score」是台北醫院自己研發的非侵入性方法,完全沒有風險,可以發現一些微妙的心血管病初期警訊,偵測出血栓板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並評估風險,達到及早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放射科張俊寧主任說:「師父們雖然吃素,但是體脂肪、血脂、膽固醇偏高的仍不少,這項檢查幫助尤其大。
而且,針對檢查出來的陽性者,中醫科主任許中華醫師,研發製作了包含活血化瘀的川七等成分在內的科學中藥,可以免費提供給師父服用,必須配合服用至少半年,定期追蹤回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項檢查沒有健保給付,必須自費。至於是否需要接受這項檢查,該院也訂定了一個評量表,凡是家族有心臟病史,且懷疑高膽固醇、高血壓、高度壓力、體重過重缺乏運動的高危險者,建議接受檢查。至於乳癌檢測篩檢方面,除了乳房攝影外,台北醫院也發展出準確度更高的磁振造影MRI檢查。乳房病變處置屬於外科,有張亞衡女醫師為病患檢查,放射科也印製了乳房攝影衛教單,提醒女性注意「早期發現及診斷,是預防乳癌的最佳方法。」
六、台北區醫院聯盟盟主
台北區醫院聯盟是由衛生署台北醫院、基隆醫院、宜蘭醫院、花蓮醫院、玉里醫院、台北城區分院、樂生療養院及八里療養院等八家醫療院所組成,由台北醫院負責統合。希望經由資源共享,技術交流,聯合行銷等方式,提升醫院服務層級與營運效率,提供民眾高品質、高效率的專業服務。
七、普仁佛堂
民國七十九年於侯勝茂院長任內,台北醫院即在B棟七樓設有「普仁佛堂」,供奉「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像,讓病患及民眾禮佛。隨著院內的整修工程,佛堂已遷移至更隱密不受打擾的空間,去年九月三日安座後重新開放。
八、僧伽醫療照護
優惠內容(有健保IC卡者,請備妥就醫)
● 門診
1.免收掛號費 2.免醫療費用部分負擔(包括基本部分負擔140元及藥品、檢驗檢查等部分負擔) 3.均由本院社會服務室社服基金出家眾法師專款支付
● 急診
1.免收掛號費(80元) 2.免醫療費用基本部分負擔210元 3.均由本院社會服務室社服基金出家眾法師專款支付
●住院
1.醫療費可評估後予以補助 2.病房差額:逐案處理
據台北醫院社服室表示,對於出家師父來院就診,院方一直希望能夠提供最好的協助,尤其黃院長到院後,特別指示募集專款支付出家法師的醫療費用。來院師父如需人引導,也有志工或社服室之相關工作人員陪同掛號就醫及其他事項之說明。有時醫師建議師父轉診其他醫院,院內同事亦會協助處理相關事宜,做好完整交接,並評估實際狀況提供其他適切協助。
乳房的構造及乳癌的發生
乳房是由內含不同比例的分泌腺體組織和脂肪組織構成。分泌腺體由15-20個乳葉組成,分別由乳管匯集至乳頭,每一乳葉可再細分成數百個乳小葉。乳癌的發生乃是由於乳管細胞或乳小葉細胞變性或異常增生而形成。您可能不知道——近年來,由於國人飲食習慣改變及生活形態日漸西化,乳癌的發生率有逐年往上躍升的趨勢。在女性好發的癌症,包括乳癌、子宮頸癌、大腸癌、肺癌與肝癌中,根據衛生署資料,乳癌目前是女性癌症死亡第四位,且有後來居上的趨勢,僅次於肺癌。誰需要做檢查——年齡超過40歲,需要做篩檢。
家族有人得乳癌者,初經較早者,晚停經者,有乳癌家族史者,晚生產或無生產者,長期服用女性荷爾蒙者,有摸到腫塊者及其他醫師認為有必要檢查者。乳房攝影可以幫助我什麼——可偵測微細鈣化,發現無症狀的零期乳癌,此時早期治療可大幅增加治療的成功率。可以偵測摸到的硬塊是否偏惡性或良性,且輔助超音波檢查及進一步幫助臨床醫師決定如何處理。如何檢查——檢查時必須脫去上半身的衣物,配合放射師的指示將乳房置於攝影機前並調整姿勢。攝影時必須緊壓乳房,每次壓迫時間約10秒,壓迫時會感到不舒服。左右側至少各要照二張乳癌X光片。攝影時為何要緊壓乳房——減少乳房組織互相重疊,以獲得清晰影像。減少曝光時間降 低輻射劑量。幫助固定位置,減少因身體晃動而影響攝影檢查品質。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