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沈秋萍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2期
出刊 / 2002/10/20
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責任,重要是如何轉化心境
轉化得不好,責任是壓力,人生會很苦
轉化的好,責任是成就感,雖苦亦樂
就如同你在台北街頭看到的許多牙醫診所一樣,這家位於寧夏路、錦西街口的診所窗明几淨、光亮清爽,予人溫馨舒適之感。不同的是,當你進入診所會立即被櫥櫃中所擺飾的各色水晶所吸引,沒錯,收藏水晶正是這家診所院長的興趣。院長方隆琦說他之所以會收藏水晶,乃是受到學長施文儀醫師的影響,而施醫師對他的影響絕非僅止於此。施文儀醫師是比方醫師大一屆的學長,當年在台北醫學院就讀時,兩人並不熟絡,倒是走出校門才有密切的往來。因為學長的介紹,方醫師得到第一份工作,後來兩人都加入北醫「牙橋」雜誌的編輯群,之前中文的牙科專業期刊甚少,「牙橋」雜誌的發行及所辦的演講活動,引領風潮,為國內牙科學術交流推波助瀾。
在方醫師的眼中,學長施文儀是「一個很奉獻的人」。施醫師目前是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主任秘書,同時也是僧伽醫護基金會的常務董事。基金會成立之初,施醫師參與擘畫協調,著力甚多,也就是因為施醫師之故,方隆琦醫師義不容辭加入基金會,目前是牙醫委員會副主委。問起與「佛」的淵源,方醫師笑稱:「我知道有佛,就這樣而已。」因為認同佛教的教義而皈依,但目前工作繁忙,雜念尚多,雖有心向佛,卻常有心餘力絀之憾。「將自己的工作做好,就是一種修行。」他很慶幸由於自己的牙醫師工作,讓他比一般人有更好的機會去幫助別人;而透過基金會所舉辦的義診活動,也讓他有機會服務諸法師。有些出家眾因為專注於修行,常忽略身體保養,其實,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好好修行,而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配合適度的運動及良好的保養,方醫師認為有必要將這種觀念推廣開來。
在參與過多次義診活動之後,方醫師有一種感覺:義診只能診斷病因,而無法做徹底的治療。以牙科為例,洗牙勉強可以做到,補牙的話,限於設備,其效果則大打折扣,絕對比不上在診所所受到的照顧。如果有醫療巡迴車,配以較齊全的診療設備,即可稍微彌補這個缺憾,此外更可深入醫療診所嚴重缺乏的窮鄉僻壤,為師父們或一般民眾提供更周全的服務。這個想法目前仍僅止於「理想」,希望未來能克服困難,逐步實現。將自身醫療工作做好,將家庭、子女照顧好,方醫師視之為最重要的兩項功課。「每個人身上都背負著責任,」方醫師說:「重要的是如何轉化心境,轉化得不好,責任是壓力,人生會很苦;轉化得好,責任是成就感,雖苦亦樂。」
身為醫師,生活中快樂的泉源,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診治病人,最高興的是將病患的病痛去除,然後聽到他們愉快道謝,雖然只是簡單一句「謝謝!」往往能令人樂上半天。身為三歲、六歲兩個女兒的父親,方醫師認為孩子的成長過程是不容缺席的,帶孩子到陽明山看松鼠,陪伴他們看書,本身就是一件快樂的事。細數與孩子之間的互動時,為人父的喜悅,在他的眉眼笑意裡漾了開來。方醫師對目前的生活感到滿足,自承這一路行來幾乎沒有太大挫折,如果有小挫折,不妨將之視為挑戰,以時間和智慧來化解。他說:「不要總是跟人家比較,挫折就不會一直來向你報到。」存善心、行善道,知足快意,積極樂觀,也許這就是方醫師保持快樂的秘訣吧。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