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陶蕃震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30期
出刊 / 2004/4/20
這裡的道風享譽海內外,是佛教淨土宗聖地。
此次參訪因緣,要追溯到去年十月份,
僧醫會舉辦的五戒、菩薩戒戒會……
民國92年12月14日上午7點,依約來到台北行天宮,只見松江路上停著許多車,憑直覺來到一輛大型遊覽車的車門邊,向站在門口的師姐詢問,確定是前往台中南普陀寺參訪的車子,於是快步踏上階梯。進得車來,發現車內已經坐了好些人,而且全都坐在車子的右側,一問之下,才知道他們都是在海濤法師那兒參加放生活動和共修的菩薩,車的左側空位則是留給僧醫會志工的。
說起這次前往南普陀寺參訪的因緣,要追溯到10月份僧醫會舉辦的五戒、菩薩戒戒會。當時的得戒和尚道海律師、陪堂和尚淨旭法師、大會執行秘書長本因法師,都在南普陀寺學院畢業且曾任第四、五屆副院長。戒子們在他們的帶領下,虔誠恭敬地學戒、受戒,內心都充滿感激與法喜,謝師的念頭一直縈繞心頭。經由熱心的李素卿師姐聯繫,獲得台中南普陀寺當家師淨旭法師的應允,並且恭請住持兼佛學院院長道海長老開示。當這項安排確定後,李師姐立刻邀約戒子們踴躍參與,但由於時間迫近,沒有辦法連絡到心者將來要成佛道普度眾生,而「發菩提心」就是已經覺悟成就佛道的理論。
受戒者是菩薩類的人,應該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清淨身口意三業,這是自利。進一步還要普利一切眾生,有益有情界,這是利他。總結來說,就是要自利利他,自覺覺他。
今天大家都是凡夫菩薩,在台灣以念佛為多,修禪也一樣可以。各位既然已經受戒,務必好好受持,不要犯戒。受持菩薩戒功德很大,將來可以成佛;但犯戒的罪過也很大,所以現在來談念佛。
為了持戒,行為上必須必須清淨身口意三業,而在心理上該如何對治呢?不二的法門就是好好念佛。應該怎麼念佛呢?本來應該思維、意念佛的種種功能,但是因為做不到,就採取方便的方法,也就是念佛號。我們念「阿彌陀佛」,也就是無量壽、無量光。《阿彌陀經》裡提到:「無有眾苦,但受諸樂」。生到極樂世界的人,非四大假合,而是蓮花化身,跟隨諸佛修行,隨時受教,是無退墮、無障礙的因緣。
再說「無常」,從無到有,從有到無就是無常。比方說我們講經,一字一字、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講完,就沒有了,這是無常。人從生下來開始就一分一秒地邁向死亡,這也是無常。極樂世界則是完全清淨的國土,希望已經受戒的人都能觀想「阿彌陀佛」,有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如前面所提過的,真正的念佛應該觀想阿彌陀佛的無量功德、智慧、道德……等等,但是因為我們無法做到,所以要稱念佛號,並念到一心不亂。
今天大家有緣來這裡,但時間有限,待會還要出坡,還有很多功課,我就不耽誤大家的時間,隨便地講到這裡。阿彌陀佛!
大家恭敬地聆聽開示後,起立恭送海公回寮。由淨旭法師繼續帶領共修及出坡。共修後,他講述了幾件廣化老和尚的至誠感應神跡,例如老和尚如何憑著自己的持戒念佛的功德,回向亡父亡母,親眼看見母親升天,父親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等等。聽後更令人讚歎持戒念佛功德不可思議。
南普陀的道風享譽海內外,是佛教淨土宗聖地,我們這些有緣人為了能為如此清淨的人間淨土留下點實質貢獻,且讓每個人能擁有特殊而美好的回憶,出坡成了大家盼望的功課。但是南普陀寺的環境非常整潔,出坡該做什麼可眞是讓當家師大傷腦筋,據他說,足足想了一個禮拜,終於想到了,就是讓大家替空中花園的草皮拔除野草。其實草長得挺好,雜草不算太多,因此師父特別交代認清楚,別拔錯了,大家聽了不禁莞爾。出坡時,師父準備了斗笠、手套,但大部分人都赤手空拳地拔草,暖洋洋得陽光灑在身上舒服極了,不時還有微風徐來,似乎根本不需要斗笠。但有些人因為不忍辜負師父得體貼好意,所以還是戴斗笠、手套。他們說:師父既然準備了,就要用啊,才不會讓他白費苦心!」有這麼能設身處地為人著想得好同修,相信大家學佛得路上定能彼此照顧、日益精進。
出坡後,已經將近原先預定得回家時間,淨旭法師問大家是要回台北,還是聽本因法師開示?沒有一個人急著回家,所以雖然時間延後,開示仍然在大家期待下在講堂展開。本因法師首先說,大家發心來此,是做功、是修福報,也是三寶弟子收集資糧的增上。接著他送給大家「持戒修福有智慧、因果不虛常不悔、善根深固福德多、我法二空同佛歸」四句偈語。這說:受了三皈依、八關齋戒、五戒或菩薩戒後,要摒棄事俗習慣來分別善、惡、執著與煩惱。要放下世間法的不善,提起聖人的指導,將戒律與經論的定慧配合,持戒得不悔,不悔而歡喜,由喜生樂,由樂得定,再依次達到厭離、無欲、解脫的境地。能聽法要也是修福,能培養「不貪、不瞋、不癡」三善根謂「福報」。人天修行因果第一,但是一定要先修福;生死關頭念佛第一,並非只在口中念,而是新中要往佛道走,從誦經、念佛、打坐中覺照,反省、放下過去,策勵未來又不落當下的思維,即使遇到逆緣,也不要種惡因,要佈施、持戒、忍辱、精進、慚愧、修行。未了,更祝福大家「日日菩提長、身心道隆、家庭和樂」。而這一天的參訪,也就在「聆聽法要修福」之中畫下完美的驚嘆號!每個人都帶著新增的資糧,法喜充滿地踏上歸途。
向淨旭法師告假之時,他還一再殷殷囑咐大家要多多護持僧伽醫護基金會。是的!法師常常為法忘軀,如果法師沒有健康的身體,我們又如何能夠有機會聆聽法要修福增智慧呢!因此,一定要多多宣揚僧醫會的理念,並且從自身做起,讓護持的力量愈來愈增上。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