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楊皇煜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30期
出刊 / 2004/4/20
腰痛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症狀,
切記因此亂服成藥。
因為腎臟是許多藥物代謝、
排泄的地方,長期服用不明成份的藥物,
有可能損害腎臟而不自知。
緊張、忙碌的生活下,您是否曾因腰酸、腰痛而感到困擾?通常您怎麼處理腰痛的問題?是當成閃到腰,休息幾天就沒事了?或是吃止痛藥減輕痛苦?還是擔心自己年紀輕輕就「敗腎」呢?
中國幾千年來視「腎」為先天之源,認為如果腎有虧虛就會產生腰酸、腰痛、全身虛弱無力等症狀。或許是因為位置和抽象性的傳統概念,一般人不容易清楚,使很多人出現腰痛、腰痛時容易有負面的聯想縈繞心頭——是不是敗腎,該怎麼補?會不會洗腎,從此一輩子離不開洗腎機?
腎臟的確為在腰部,它貼在人體腹腔後壁脊柱的兩側,約位於最後一根肋骨和脊椎相交的區域。其實,腰痛最常見的原因是背部肌肉發炎或扭傷。長期固定姿勢,例如:司機、店員、電子業作業員等;搬運東西或運動不得法,壓力過大,身體常處於緊繃狀態等等,都容易引發腰酸。這類和肌肉有關的腰痛,通常在特定姿勢牽扯到肌肉時,會疼得較厲害。仔細按壓體表會找到一個特別痛的點,也就是所謂的壓痛點。多臥床休息、修正姿勢及揉按壓痛點都可以改善疼痛的症狀。還有一部分的腰痛是源於骨頭或神經的病變,例如:椎間盤脫出壓到神經、退化性關節炎、腫瘤侵犯脊椎骨…等。
至於腰痛會不會由腎臟引起?答案是肯定的。和腎臟有關的疼痛,可以簡單分為下列兩種形式:
【典型症狀】
通常在一邊腰部約巴掌大的區域產生急性疼痛,疼痛可能延伸至同側的鼠蹊部,二十至三十分鐘內會痛到極點,同時伴有噁心、嘔吐。如果結石洽巧塞在輸尿管與膀胱的交界處,還會有頻尿、小便疼痛等症狀。和肌肉扭傷不一樣的是,沒有特定的姿勢會使疼痛加據,也沒有任何姿勢可以緩解疼痛,不過只要結石、血塊一排掉,疼痛將隨阻塞的緩解迅速消失。
如果是非典型的腎絞痛,需與膽絞痛、盲腸炎、大腸憩室炎、激腸症候群及椎間盤突出等疾病,作進一步鑑別診斷。
【預防與治療】
一旦有腎結石,建議您依照腎臟或泌尿專科醫師指示作治療及追蹤。一般而言,腎結石的處理和它的大小有關。0.5公分以下的結石可以自行排出,建議每隔三到六個月定期追蹤,以防結石變大,甚而阻塞泌尿道導致腎積水及腎衰竭。0.5公分到2公分的結石,則可採用輸尿管鏡或經皮取石術取出結石。
根據統計,約有半數的結石病人會有復發的現象,因此如何預防復發當然是很重要的事。簡單的說,我們可以利用飲食的調整,減少結石成分在尿液中濃度,以避免結石成形。一般預防方法如下:
適當飲食控制可以降低60%的五年復發率。如果能拿到結石,到醫院分析出結石成份或配合醫生作血液及尿液檢查,還可以據此做進一步的藥物治療。
腎臟組織中只有最外面一層包膜才有感覺神經分布。因為一些腎病使腎臟腫脹牽扯到包膜,或包膜周圍發炎,就會感到腰痛。腎臟發炎、腎病症候群、腎細胞腫瘤、腎囊泡都可能使腎臟腫大疼痛,這種疼痛通常是持續性的悶痛而非爆炸式的劇痛,久站或一天終了常有疼痛惡化的現象。因腎盂炎、腎血管梗塞、腎囊泡破裂造成的腎包膜周圍發炎,其腰痛常隨腰部的移動或體表的震動產生強烈劇痛,所以病人常喜歡靜靜躺著不動。出現這類型的腰痛,常須進一步檢查,找出正確的病因。
腰痛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見的症狀,切記因此亂服成藥。因為腎臟是許多藥物代謝、排泄的地方,長期服用不明成份的藥物,有可能損害腎臟而不自知。如果您有長期腰痛的困擾,也無需擔憂,即使是腎臟疾病引起的腰痛,只要及早就醫,也可因早期發現而得到適當的治療。
祝福您擁有健康的腎臟與充滿活力的腰部。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