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觀點—素食保健要點】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蘭淑貞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9期

出刊 / 2004/2/20

 

素食者的體質概況

素食者約有七成左右體質偏寒,原因固然不一而足,但大體而言,多半基於以下幾種因素:

1.青菜大多偏寒,因此素食者從食物中攝取的熱量往往不足。

2.食物沒有完全退冰就吃下肚子。(一般而言,足夠的退冰時間需要一個半小時。)

3.運動量不足,以致體內無法產生足夠的熱量。

 

體質偏寒對身體的影響

1.體內生化代謝作用降低,食物不易分解吸收,導致營養不良。

2.常覺疲勞、倦怠、昏沈。

3.血壓低、頭暈、頭痛。

4.廢物排泄功能降低——尿酸代謝失調、膽固醇代謝失調、大小便不順暢、睡眠品質不良。

 

改善偏寒體質的方法

1.多攝取高熱量食物:例如,堅果類、葡萄、荔枝、龍眼、龍眼乾、榴槤、黃耆、丹參、石柱參…。

2.少吃烤炸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只會上火。

3.生薑屬於發散性質的食物,所以不能單獨煮薑湯吃太多,以免發散太過,反而傷氣。若喝薑湯最好加紅棗、黑棗、龍眼乾等一起烹煮。

4.不要吃尚未完全退冰的食物。

5.寒性食物最好能搭配龍眼乾之類的食物一起吃。

6.傷中氣之食物最好少吃:例如過貓(蕨類)、龍鬚菜、芹菜、竹筍乾(要穿燙過)。

7.枸杞子、紅棗、黑棗、四神等,因為薰過硫磺,表面有二氧化硫,溶於水會形成亞硫酸,傷肝、傷氣。應該先洗過,再浸水10~20分鐘,而後再洗一次,再烹煮。

8.黃耆、龍眼乾、川丹參煮湯對身體非常好,不妨常常煮來喝,可以改善體質。黃耆(晉耆+蒙古耆)——補氣補血。

龍眼乾——補充熱量,且安神。加少許鹽更能引熱量下行,防止上火。

川丹參——補血(一味丹參勝過四物)

 

冰冷食物對身體的害處

1.女眾方面:

容易引起卵巢水瘤(水分蒸發不夠、排泄不良)。

輸卵管阻塞(熱脹冷縮,縮久沾粘)。

白帶多、月經痛、子宮肌瘤、腰酸。

低血壓、頭暈、頭痛、昏沈。

子宮下垂、月經多日不止、月經不順。

2.男眾方面:容易引起腎虛、腰酸、腿酸、中氣不足、昏沈。

3.不論男眾、女眾,都容易導致體內新陳代謝低落、食物分解不完整、營養吸收不良、肝腎功能不足、尿酸和尿素排泄不良,引發多種疾病。

4.水分蒸發不良容易引起肥胖病、風濕關節痛、皮膚病。

5.口乾(下寒則水氣上升不夠)——形成下寒上熱。

 

水肥型胖子減肥法

1.不吃冰過的食物。

2.寒性水果(西瓜、鳳梨、 柑橘、葡萄柚、椰子…)盡量少吃。

3.龍眼乾(10~15粒)、黃耆(五錢~一兩)、少許鹽,煮成500㏄至1000㏄水,每次喝少許,一天內喝完。(曾有102公斤減到83公斤的例子)能讓新陳代謝旺盛,熱量、中氣提高,加速水分的蒸發,使廢物排泄正常。(鹽能引熱量入腎,引熱下行而不上沖,提高基礎體溫)

 

喝水的建議約12~13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導:「美國一群醫學界之呼籲:喝水之藝術」摘要如下:

1.人體是一精密有機體,若體內缺水,一定會口乾,要我們喝水。正常人三餐有喝湯,若口不乾,不一定要喝水,要喝則適量即可,不宜大量喝。

2.人體喝下的水,先存在腹部(有如一鍋水),而丹田及命門之火,即基礎體溫(如瓦斯爐火),所以正常人每分每秒有水蒸氣蒸發上來,一方面清洗內臟,一方面潤滑口腔,則不會常口乾。

3.人體水分的排泄:

a.百分之七十,由體表蒸發及呼吸排泄。

b.百分之三十,由小便排出。(經腎、膀胱)

4.從前農業社會的人工作量大,出汗多,大量喝水不易積留體內,不會造成腎臟過分的負擔。

5.若是坐辦公室不常流汗者,喝太多水而表皮蒸發不多,腎臟就必須每天加班(腎臟兩百萬個腎小球是分班工作)。尤其35歲以上的人,天天大量喝水,會加速腎臟的疲勞,或退化萎縮。

6.如果時常覺得口渴,應該找出原因加以調整:

 a.舌淡紅、苔白(薄白或無苔)者,體質傾向下寒上熱,水分不會蒸發上來,所以常口渴。宜溫補脾腎(龍眼乾、黃耆、鹽少許)。

 b.舌深紅(或紅)、苔黃(或黃白、黃厚)者,體質傾向上下通熱,水分蒸發太快,消耗太多,所以常口渴。宜清熱,可多吃生地、玄參、沙參、麥冬、川蓮、知母,西瓜、水梨、橘子、椰子。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