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李崢惠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90期
出刊 / 2016/10/25
.個案一
演○法師(比丘尼),民國44 年生,戒臘39 年。師早年家境清寒,身患先天的心臟疾病及腎臟功能不全,無法得到良好飲食與醫療照護。經年累月下,身體總感虛弱無力,需要長期休養,健康狀況時好時壞,經常進出醫院。
與演○法師認識、共住的同修道友悟進法師(比丘尼),幾十年來秉持願力,在板橋○○路上以鐵皮搭建一座簡樸的○寺,提供僧侶安身之刻苦修行居所。
演○法師安單於此處獨自修行,長達二十餘年,不妨礙道場辦道。近年演○法師因先天身體疾病,導致新陳代謝障礙、甲狀腺機能亢進,從外觀即可觀見其頸部及下肢腫大。雖有前往醫院接受藥物治療,但拒絕積極性的醫療開刀處置。疑為無法有效控制身體狀況導致失衡,2016年法師於七月某一日,眾人未見到他進出處所,同修道友發現時已無氣息,享壽61 歲。
.個案二
惟○法師(比丘尼),民國39 年生,戒臘15 年。師性平淡,與人少有往來聯絡,平時與道友亦少言語,即使是同住在法師上下樓的道友,對師所知非常有限。
據知,師用傍身的微薄資金租屋,獨居自修,平時僅見參與齋僧法會。在長期患有高血壓及糖尿病、又對疾病的認知不足之下,因為不遵循正軌醫療處置,師常感身體不適,自己以隨意服藥及跟隨偏方治療。
2016年八月間,房東前往收租屋款,才發現師已往生多日,問其認識道友,亦不知師已亡歿。消息傳出,道友紛紛欷吁不已,為其念佛回向。
僧醫愛心護理師重要叮嚀
從上述兩個個案例可知,我們每個人平時就要注重自己的健康狀況。不論是獨居自修的法師,或是孤身在家的長者,若長期有慢性疾病,一定要按時服藥及定期就醫外,更要注重日常生活的管理,加強自身疾病的認知,提升自我效能,學習面對身體狀態變化,才不致突發情況時為時獨居自修的法師,或是孤身在家的長者,若長期有慢性疾病,除了按時服藥及定期就醫,獨居的法師於修行之餘,請多與道友維持互動,與世多廣結善緣。尤其是在疾病狀態不穩定時,要建立「救援關懷管道」,一旦遇到突發狀況發生,如何自救須有準備以及明確的救助管道,如此才不會有憾事發生。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