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疾病觀測站—預防SARS不可不知】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陳慧玲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9期

出刊 / 2004/2/20

 

時序已進入冬季,許多專家也預測今年冬天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有可能再度來犯。因此,擔心SARS是否再來及如何來預防SARS便成為許多民眾關注的焦點,本文將就SARS預防提供相關訊息。

 

世界衛生組織雖然已在九十二年七月宣布SARS與人之間的傳播鏈已被打斷,但由於中國大陸的野生動物檢出與SARS冠狀病毒十分相似的病毒,一般認為SARS仍未自地球根除,極可能在某種狀況下伺機感染人類。另外,一般呼吸道病毒多是在秋冬流行,經回溯SARS最初已知病例亦是在九十一年十一月發生,故若SARS再度來襲,極可能會在天氣轉涼時發生。

 

另根據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二年十一月初的一項「民眾對政府SARS防疫相關政策意見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半數56%的受訪民眾擔心SARS會再來,不擔心的則只有37%,而民眾擔心的原因,有高達8成是自身或家人安全受威脅。

 

SARS的重要訊息

SARS的致病原為變種的冠狀病毒,因其為全新病毒,一般大眾皆無抗體, 其傳播力、毒力、致病力均可能較強。

依現有證據顯示,SARS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需經由與病人密切接觸,可能是吸入或黏膜接觸到病人的飛沫或體液而傳染。SARS幾乎不會空氣傳染。

SARS病毒感染的潛伏期為3至10天,沒有證據顯示潛伏期的感染者會將病毒傳染他人。

發燒是SARS病人會不會傳染給別人最重要的指標,SARS病人尚未發燒的時候是不會傳染給別人的。

 

體溫小常識

因為發燒是判定SARS病人會不會傳染給別人最重要的指標,因此每天量測並紀錄體溫便成為很重要的事情。尤其是如療養院、榮民之家及護理之家等人口密集的機構,更應該要實施「發燒監測」,依照衛生署疾病管制局的規定每日對機構內人員量體溫,並登錄量測結果,如發現有三人以上 (含三人)有發燒現象,應即通報主管機關及衛生局。

 

一般體溫大概可以分成口溫、耳溫、額溫、腋溫及肛溫等五種,而常用測量體溫的工具包括有水銀式體溫計、電子式體溫計、耳溫槍、額溫槍及紅外線掃描儀。

 

民眾於流感期發燒怎麼辦?

先以電話諮詢醫師或177 專線。

依醫師指示在家休息,不上班、不上課;或到醫院發燒篩檢站就醫。

須戴口罩。

如小朋友發燒,除須遵循以上要點外,應避免讓他與其他小朋友親密接觸,另外如65歲以上老人發燒,則應儘速就醫。

 

 

防SARS民眾需配合事項

預防SARS一般人不需戴口罩,只有發燒、咳嗽或看病、探病、陪病,才需戴平面(外科)口罩。另外勤洗手、早晚量體溫、少探病、適度運動、均衡飲食、保持居家環境的清潔與通風及避免不必要的探病。

SARS 個案密切接觸者或從國外SARS流行地區回國民眾,應自主管理10天,早晚量體溫,如發燒超過38℃,應即通知所在地衛生局。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