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劃—凍瘡的預防】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白宜禾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3期

出刊 / 2002/12/20

 

低溫會使末梢血管收縮

壓迫末梢神經,引起癢痛感

如果馬上加溫取暖,會使病況更加惡化

 

這是一個常在冬季發生的毛病,尤其當溫度突然下降或由嚴寒時突然回升到十度左右的低溫潮濕的環境,最容易引發。多在暴露於冷空氣中12-24小時後,在四肢末端(手、足及耳朵)出現0.5~2.5cm大小浮腫的紅斑,初起多無感覺,進而遇熱(穿襪或蓋被)即又癢又痛,嚴重時會引起皮膚潰瘍、壞死。患者以女性居多,因女性四肢末梢的體溫本來就比男性低,又常因愛漂亮,不願穿厚重笨拙的衣物。因此,四肢常常被凍得像紅豆冰。至於其他貧血、營養不良、低血壓、及末梢循環不佳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患者、及老人),亦常發生。

 

為什麼低溫會導致凍瘡呢?這是因為低溫會使末梢血管收縮,在正常的情況下,小動脈及小靜脈會同時收縮,持續短暫的時間後,也會同時放鬆,以保持血液的流暢。如果只有小動脈放鬆,而小靜脈仍繼續攣縮,則血液回流必受阻,迫使微血管的透通性加大,血清不斷的滲入組織中,繼而因組織浮腫,壓迫末梢神經,引起癢痛感。在這種情形之下再馬上加溫取暖,當然會使病況更加惡化。本疾病的預防之道,就是在寒冬中,應時時注意家居保暖的工作,必要時應穿厚毛襪及保暖的鞋子。切勿抱著愛美不怕流鼻水的心理,並應做些有助於促進末梢循環的運動或按摩,就可減少凍瘡發生的機會。

 

認識皮膚藥

  1. 以成分區分,皮膚藥分為5大類:消毒劑、止癢藥、抗發炎劑、抗生素、保濕劑
  2. 消毒藥有碘酒、紅藥水、雙氧水等,用以消毒傷口。
  3. 止癢藥的主要成分是消炎兼止癢的抗組織胺劑。有些治療蚊蟲咬傷的止癢藥中含有薄荷,擦後清涼且能消炎。
  4. 副腎皮質賀爾蒙也能抑制發癢、發炎,但是最好不要長時間使用,應該避免連續使用二周以上。
  5. 皮膚乾燥是角質層喪失水分所形成,應該使皮膚保持濕潤。擦護手膏、面霜等化妝保養品比藥物更有效。
  6. 治療面皰的藥含有硫磺,會溶化角質,抑制皮膚脂肪排出。塗在正常皮膚處會造成皮膚乾燥、粗糙,因此只能塗抹患部。
  7. 治療雞眼、繭、疣的藥含有水楊酸,塗在正常皮膚上會造成刺激,絕對禁止。
  8. 塗藥膏時輕輕抹上即可,不要用力搓揉,以免造成對皮膚的刺激,影響復元。
  9. 小小的割傷、皮肉傷只要消毒再覆上乾淨紗布,千萬不要擦含有抗生素的藥膏,以免傷口惡化。
  10. 治療黴菌感染的口服藥一定要遵照醫師指示服用,切勿重複用藥。
  11. 詳細說明書,有耐心地遵照醫師的指示使用。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