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學講座—禮拜懺悔的意義】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上道下海長老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9期

出刊 / 2004/2/20

 

執行長、慧明法師、各位法師、各位居士:

大家好!今年僧伽醫護基金會舉辦的歲末感恩法會,是以禮拜懺悔的方式,感恩大家在這一年之中努力地、盡心地幫忙僧伽醫護基金會。而今天舉行的法會是禮拜藥師寶懺。禮懺簡單地說就是禮拜懺悔的意思。

我們今天在這裡稱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佛號,根據這部藥師寶懺來禮拜懺悔。平常有人講:「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古來大德有一首禮佛的偈子,說明禮拜懺悔的道理,這首偈子共有六句,我現在念一念,順便來談一談這六句偈的道理:「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藥師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這六句偈子可以解釋「禮佛一拜,罪滅河沙;念佛一聲,福增無量」的道理。

 

這六句偈的第一句:「能禮所禮性空寂」。什麼是能禮呢?能禮是指法會之中所有的大眾,什麼叫做所禮呢?根據《慈悲藥師寶懺》裏面所說的佛、菩薩,也就是我們所禮、所恭敬、所尊重、所想要懺悔的對象。什麼叫做「性空寂」呢?就是說明我們能禮的人、所禮的佛,他的自性是畢竟不可得、畢竟空寂的。

怎麼樣才叫做「自性本空不可得、從有而入於無」?現在我舉個例子來說,好像我們今天拜懺的法會,法會是諸法中的一法,它的自性是畢竟空的,信佛的四眾弟子從各方而來,雲集在禮拜懺悔的禮堂之中,加上眾多的因緣和合聚集而成的法會,這就是「因緣所生法」。也就是說,僧伽醫護基金會想要辦這個法會是個「因」,四眾弟子從各方而來雲集到此就是助緣,有這個因,有這個助緣,而成就了拜懺的法會,這就是「法」。

 

這個「法」是沒有自性的,因為這個法在時間方面是無常的,在空間方面是沒有自性的,就如同今天晚上拜完懺以後,法會就沒有了;在法會開始之前是沒有法會的、法會結束之後也是沒有法會的,其間在法會開始之後,我們一支香、一支香地拜,隨著時間的流逝,每一支香都是無常的;因此在時間上沒有常住不變的「我」,也沒有常住不變的「自性」;在空間上,這裡是大家共同聚會的地方,拜完懺以後大家就各自散去了。在大家拜懺的過程中,每一個單獨的自性也是了不可得。在事相方面,無論是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還是道場、拜懺的法性,都是無常、無自性、畢竟空寂的。

不僅法會是諸法中的一法,參加法會的每一個人也是諸法之一,在父母未生我們以前,世界上沒有我這個人,我們死了以後,世界上也沒有我這個人,我們這一生,一天、一天、一年、一年地過去了,其中每一天、每一小時,甚至每一剎那的呼吸之間,也是無常的、空的、無自性的。在空間方面,我們的身體是四大假合:有皮肉筋骨的地大、身體溫度的火大、血脈精液的水大、呼吸運動的風大,這四大之中,哪一大是我們的自性?所以我們的身體是因緣和合而生,沒有獨立自在的「我」。

 

我們能禮佛的人是如此的無常、無自性、空,那麼我們所禮的佛陀又是如何呢?我們每一個眾生都有貪、瞋、癡、染污的因子,成就了苦惱的果報,佛、菩薩是用他們清淨的因子,感得了清淨的果報;譬如我們所拜的藥師琉璃光如來,他以六度萬行,普度一切眾生為因,感得了究竟成佛的果報。然而佛在人間一樣是無常的、眾緣和合的,像佛教本師釋迦牟尼佛也是只活到八十歲,他出生在人間也是和我們一樣四大因緣和合而生,他的應化身也是畢竟空寂的。假使我們拜佛的時候,能夠作這樣的觀想,那麼我們的功德就最大、求到的福報也最高。

 

六句偈的第二句:「感應道交難思議」。這是從有而中觀到畢竟空的觀想,畢竟空是一種「無我」的道理,能禮的人沒有一個「我」,所禮的佛也沒有一個「我」,都是在畢竟空性之中,在畢竟空性來說,眾生與佛是無二無別的。染污的因果是畢竟空、清淨的因果也是畢竟空,在畢竟空性之中,眾生與佛是感應道交難思議。假使我們能作中觀第一義諦來禮佛,可以無罪不滅、無福不降 。希望每一位禮拜懺悔的人能夠這樣觀想,那麼法會之中的能禮大眾就是功德無量了。

六句偈的後四句,是我們禮佛的儀式。第三句:「我此道場如帝珠,藥師如來影現中,我身影現如來前,頭面接足皈命禮。」這就好像我們今天拜懺的法會裏面,我們面對的佛、菩薩,像影子一樣顯現在我們面前,我們每一禮拜的儀式、象徵、意義,是求我們過去世中無量無別的惡業能夠消除,同時祈求未來能夠增長無量無別的福德。

假如我們能夠做到真正「從有而入於空性」的空觀那是真好,或者能修中道實相禮佛的儀式那更好,而觀想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參加法會的每一位大眾,都能夠如此禮佛、個個增福滅罪,成就永世的功德,這是僧伽醫護基金會舉辦歲末感恩法會的目的。阿彌陀佛!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