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專題企畫【回歸生命的原鄉.中醫的貧血觀與治療】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李佩芬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6期

出刊 / 2001/10/05

 

人生於世,難免要承受一些身體的折磨,既然病痛的苦難是免不了的,就應該勇敢地去面對。然而,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誤以為,只要咬緊牙根,病痛很快就過去了,可是往往就因為一時的疏忽,而造成更嚴重的後果,其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貧血」。「貧血」這個名詞經常出現在日常生活中,可是我們卻不一定對它有正確的認識,而且通常就因為不當的認知,所以我們都會採取置之不理的態度,然而,往往不可收拾的大火都是源於星點般的小火苗。

 

您有貧血嗎?

漢昇中醫診所的醫師彭文光指出,中醫稱貧血為「血虛」,人之所以會罹患貧血的原因很多,通常是因為身體過分勞累疲倦,而沒有獲得充分的休息;或是,由於操煩擔憂、心神不寧,以及思慮過度,也會造成貧血。倘若你經常在夜裏,翻來覆去且輾轉難眠,也要小心貧血的拜訪;而且,有偏食習慣的人或是腸胃吸收功能較差的人也很容易貧血;還有,因為意外傷害、消化道潰瘍、或是月經量過多而大量失血的人,經常都是罹患貧血的高危險群;另外,腸道生有寄生蟲的疾病也會導致貧血。彭醫師同時表示,患有慢性痔瘡或是體溫長期低於攝氏三十八度以下的人,也都會產生貧血的症狀;此外,有些人因為嚴重瘀血而阻礙血路暢通,導至舊血不去、新血不生,也會罹患貧血。彭文光進一步說明,患有貧血的病患經常會被人家說:「你的臉色好蒼白喔。」或是「你的唇色很淡。」而病人自己則會感到心臟跳得很快、手腳發麻,以及頭暈目眩,而且吃起東西來會覺得比較沒有味道,晚上睡覺也容易失眠;若是比丘尼或是女性患者,則會有經量明顯減少或是經期縮短的現象,有時她們的月經也會來得比較晚,甚至不來。此外,醫師在診斷貧血病患時,也會感到他們的脈搏特別細弱。以上種種症狀都是貧血的主要病徵,彭文光特別提醒,若是貧血患者一定都會具備上述所列症狀,假如你身上只出現嘴唇發白、手腳發麻等少數幾樣病徵,不一定就表示已罹患貧血,因此最好的處理方式就是尋求醫師的協助,千萬不要自行診斷而亂服藥,否則不但不會改善病情,反而還會使病況更加嚴重。

 

貧血不只是貧血,還得要對症下藥

彭文光醫師表示,不同病因造成的貧血被分為許多種類,不同種類的貧血有不同病徵及不同的藥方,倘若沒有對症下藥,很可能會使病情加重。他指出,一般常見的貧血有:

一、心血虛——患有心血虛的病人除了會出現面白無華、唇色淡、頭暈目眩、心悸、失眠、手足發麻、舌淡、脈細,以及經量少或延期,甚至經閉等主要症狀以外,其中又以心悸、失眠、多夢與脈細等病徵特別明顯。彭醫師建議,此類患者可以服用歸脾湯或養心湯,來改善病情。

二、肝血虛——罹患肝血虛的患者在貧血的種種主要症狀中,會特別感到頭暈、耳鳴、月經不順或經閉,以及手麻等病徵。彭醫師認為,患者可以服用四物湯予以治療,並且依特別明顯的症狀,酌量加減四物湯的成分。

三、心脾兩虛——心脾兩虛的病人經常會在勞累過後發作或加重貧血的病情,而且此類患者的病徵以頭暈為主,並連帶出現貧血的主要症狀,同時也會產生食慾不振與睡眠不佳等情形。因此患者應以能安神、提振食慾及補充體力的藥材為主,歸脾湯是最好的選擇。他特別提醒:切記不能服用四物湯,因為四物湯不但不能提振食慾,還會有礙睡眠。

四、氣血兩虛——此類患者的心肺功能及腸胃功能較差,他們除了有貧血的主要症狀外,還會特別感到容易疲倦、全身無力與頭痛,而且食量也不多,通常這些病徵會在勞動過後發作。彭醫師建議,患者可以服用八珍湯來改善病情。

五、脾血虛——患有脾血虛的病人也還會出現貧血的主要症狀,但是他們的食量會特別的少,甚至只有吃一點點就會感到腹脹,同時他們也會出現腹泄的情形,由此可知,他們的腸胃吸收功能相當地差,因此絕對不可服用補血藥,尤其是四物湯與八珍湯,因為這兩種藥方都會使患者腹泄。因此他建議:患者應該改服四君子湯或參苓白朮散。他還進一步說明,一般而言,人體對於藥的吸收比五穀雜糧還差,所以病人如果無法消化吸吸五穀雜糧,藥的療效也無法對人體產生作用。

 

除了上述五種常見的貧血種類外,還有兩種與貧血有關的病症:

一、經痛——在通常的情況下,彭醫師認為,可以服用四物湯,同時也能依症狀的輕重加減四物湯的成份,但是有些出家人如果平時腸胃就不太好,而且容易感到疲倦,則應該考慮改服當歸芍藥散。

二、月經過多——彭醫師建議,比丘尼可以服用歸脾湯或當歸膠艾湯來改善體質。此外,他進一步表示,對於同時患有血虛(貧血)與氣虛(體力較差或全身無力)的人,應該在補血藥中加入補氣藥,如此藥效才會顯現出來,例如:八珍湯、當歸補血湯與聖愈湯。他還補充說明,由八珍湯中的四君子湯就是補氣的藥方,而四物湯則是用來補血的;當歸補血湯中的當歸也很補血,其中的黃耆則是補氣用的;而聖愈湯則是由四物湯與人參、黃耆組成,因此也頗具補血與補氣的療效。彭醫師還建議,患有貧血的人可以多吃菠菜、髮菜、紅糯米、龍眼乾、紅麴(即紅糟)、豆漿、牛奶、蓮藕及羊奶等食品,平時也可以搭配服用當歸、熟地、白芍、何首烏、桑椹、紅棗、枸杞及淮山等中藥材。

 

【你不能不知道的小常識】

從中醫的觀點來看,人體體內五臟六腑的血液是不平均分配的,而西醫在作檢查時,通常只擷取血液循環系統中的血液,因此彭醫師認為,貧血不能只以體檢報告的結果為準,還得必須同時考慮到其他由於體質因素所造成的貧血,否則患者費盡心思而自行服用的四物湯或八珍湯,通常都是起不了作用的,所以病患不能只單一選擇治療貧血,才能達到預期的復原效果。總之,貧血是生病的結果,不是病因,因此有貧血的症狀時,最好配合醫師的診治。此外,對於中醫與西醫能否齊頭並治的問題,彭文光指出,只要病人在服完西藥後,間隔兩個鐘頭再服中藥,基本上是不會有問題的,而且病人也可以明白的察覺出,是中藥或是西藥對他比較有效。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