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苑醫林-老病僧伽之安養】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選輯 / 慧明法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2-13期合刊

出刊 / 2001/04/05

 

【出處】《禪林象器箋第五十九頁》

<第二類殿堂門 ‧ 延壽堂><原典>

 

《禪林寶訓音義》云:「延壽堂,撫安老病之所也。古者叢林老僧送安樂堂,病者送延壽堂也。又今涅槃堂是。」

《校定清規.住持入院》云:「古者建立叢林,為老病設,所以命堂主,司以藥餌,戒常住,足其供需,此先佛規制也。又,況八福田中,直病為第一。今諸方延壽堂,有名無實。衲子遇病,如囚其間,良可憫也。萬一鄉曲,無人看虧。公界當差人直之,速期病安。惟是天童,凡一病僧,差一小僕供過。為住持者,當推菩薩慈悲之心,留意於此。」

 

《釋氏要覽》云:「《西域傳》云:祇桓西北角,日光沒處,為無常院。若有病者,當安其中。意為凡人內心貪著房舍、衣鉢、道具,生戀著心,無厭背故,制此堂。令聞名見題,悟一切法,無有常故。」<譯文>《禪林寶訓音義》:「延壽堂,是撫養安置老僧及病僧的地方。古時候的寺院裏,年老的僧人送到安樂堂,生病的僧人送進延壽堂,也就是今天所說的涅槃堂。」

 

《校定清規.住持入院》中說:「古時候建立寺院,是為了那些年老、生病的僧人們生活有所安頓而設置的。所以命令寺院中延壽堂主供給老僧及病僧們藥物,並妥切保管好寺院裏的常住僧物,使老病僧伽有足夠的生活所需及療養處所。這是佛陀最初的規定及制度。又,況且在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為第一福田。可是,環顧現在各地的寺院裏,延壽堂變成有名無實。僧眾一旦生病,就好像被囚禁在牢獄中的犯人一樣,實在令人悲憫!這時,如果他的俗眷中沒有人前來探望照顧,寺院常住理應派人值班護理,希望病僧身體早點康復。這點,目前中國寺院中只有天童寺做到了,在天童寺裡凡是有生病的僧人,常住就會派遣一位小僕服侍他的生活起居。希望普天之下,作為住持的,應當拿出菩薩的慈悲心腸,特別留意這件照料老僧及病僧的事情。」

 

《釋氏要覽》中說:「《西域傳》:祇桓精舍的西北角,太陽光消失的地方,是寺院建置無常院的處所。如果有生病的僧眾,就應當安置在那裏面。意思是說未達証悟的凡夫僧,大抵內心都免不了會對房屋、衣鉢等外物產生戀著之心,有時很難有厭離之念,因此佛陀教導我們設置這個無常院。讓病僧聽到了這個名稱、看見這個題字,就體悟到世間一切事物都是生滅無常,而生起出離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