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門杏林錄-輕安自在的人生】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江淑卿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1期

出刊 / 2000/12/05

 

目前任職台北捐血中心的黃錫信醫師,曾是前國泰醫院血液腫瘤科主任,數十年來,奉獻在腫瘤病房裡,治療無數的癌症患者,接觸無數的臨終患者,原本以客觀立場看待腫瘤科病人的他,在其親人相繼的罹癌往生後,體悟到人生的無常。身為血液腫瘤科醫師的黃錫信醫師,在國泰醫院任職時,經常接觸癌症患者,他們一旦被宣布罹患癌症,便如晴天霹靂般地,不相信這樣的惡運,竟會發生在自己身上,他們往往會陷入埋怨自己為何會得此絕症的恐懼與不安中。尚未學佛時,對於自己的醫學知識不能減輕患者痛苦,開始對醫師角色產生質疑。

 

十二年前,黃醫師的舅子和岳父相繼罹患癌症,他雖身為他們的主治醫師,卻也僅眼看著他們受苦,而愛莫能助。記得舅子在得知患癌後,曾一度聆聽《金剛經》的講經錄音帶,經典中的字字句句,撞擊著他羸弱的病驅,他抱頭痛哭地懊悔著,為何今日才得以聞法?舅子病逝後,接著岳父也因突然生病入院檢查,才發現罹患癌症,但岳父已信佛,對於生命的無常,能夠坦然地面對,在最後階段走得十分安詳。

 

親人罹癌的不同反應及往生,帶給黃醫師莫大的衝擊,雖有著血液腫瘤的專業背景,卻也深覺自己的渺小與無能為力。他覺悟到:無常是人間的實相,每個人都是平等對待,無人倖免或受特別禮遇,惟有藉由佛法的修行,才能穿越無常的考驗,獲得輕安自在的人生。之後,他便隨著早已信佛的太太,積極學佛。學佛後的他,對醫師一職不再疑惑,成為癌症患者眼中有求必應的菩薩,黃醫師經常以淺顯的佛法來開導病人,鼓勵他們坦然面對、接受癌症,並把握剩下的時光,好好修行,學習放下,他希望能在他們的阿賴耶識裡,播下與佛結緣的種子,能早日在淨土的蓮花中自然化生,才不枉這一世所受的痛苦。民國八十六年,黃醫師從國泰醫院血液科主任轉任台北捐血中心,他認為,以前在醫院裡照顧的病人有限,轉任到捐血中心後,可以造福更多的人,因為中心裡,每天有各地捐來的血液,他們須為患者做好血液的嚴格把關及篩選。

 

他指著中心旁的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說,對於許多重症的患者而言,乾淨生命的血液是非常珍貴的,所以捐血也是一種布施,是屬一種內財布施,捐血一袋,可救人一命,若讓受污染的血液流入醫療院所,非但無法救人,更會害人無數。目前台灣人的捐血率,平均每一百位國人中就有六人捐血,並不亞於歐美國家,他讚揚國人的愛心,是熱血沸騰的。民國七十七年黃醫師皈依淨空法師,專修淨土法門,他先從《佛說無量壽經》入門,經裡描述許多真實的人生百態,讓他印證了人間的實相。如「尊卑、貧富、少長、男女,累念積慮,為心走使,無田憂田,無宅憂宅,眷屬財物,有無同憂。」、「有一少一,思欲齊等,適小具有,又憂非常。」等,正好反映現代社會上,人人追名逐利,欲求不滿的實相。

 

醫院裡,每天上演的生老病死實相,在經中也有提到:「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婦,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顧戀,憂愛結縛,無有解時。」親人的死亡,總令生者悲痛難耐,久久無法自解,如何跳脫這樣的結縛,活得自在,惟有佛法這一味藥。佛教不是迷信,佛陀的教義是要如實觀照人間實相,而非虛偽的表面,世間本是火宅,快樂、痛苦皆是短暫,唯有「覺悟世間無常,國土危脆,四大苦空,五陰無我,生滅變異,虛偽無主,心是惡源,行為罪藪,如是觀察,漸離生死。」能在中年之際,得以學佛修行,並在晚年有佛法相伴,黃醫師內心非常的歡喜和滿足,同時也更加精進。他對於《普賢警眾偈》:「是日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然,但念無常,慎勿放逸。」是牢繫在心。藉著多聽經聞法、早晚定課的誦經、念佛,黃醫師學習著將內心的執著、妄念、無明放下,欲望減到最低,他知道臨命終時的一心不亂,是何等的不易,得端靠平時的修行功夫,積聚福德資糧,時候一到,一切都要放下。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放下」的實踐,讓他得以體悟珍惜自然生命的可貴,同時也活出生命的輕安與自在。黃醫師雖已退出醫療的第一線戰場,但或許是因緣的安排,工作地點與和信治癌中心醫院比鄰而居,常常看見癌症患者、家屬進出醫院,他仍心繫著這些病苦的眾生,並未遠離,每袋自他手中篩檢過的血液,都滿載著他對患者的祝福和生命的法味。

 

黃錫信醫師小檔案

◎出生:1943年,台中縣人

◎學歷:台大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經歷:台大醫學院內科兼任講師國泰綜合醫院內科主任、血液腫瘤科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