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提心影-淺談溝通(一)】(上)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黃宗正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9期

出刊 / 2000/08/31

 

溝通是人與人互動最重要的一件事,魚沒水不能活,人不溝通絕難成功,小從談戀愛交朋友,大到領導,一個團體,一個國家,都需要溝通的能力、自閉症的小孩即使有高超的數理能力,也牽陷入窘困的生活情境,原因就在缺乏溝通能力,理由很簡單,我們都活在群體當中,每天都會碰到許多人,要和很多人交涉、溝通、談判,即使到路邊攤買個小飾品,討價還價的過程也牽涉到溝通能力,溝通能力不好,就容易吃虧。

 

一般說到溝通,常提到「溝通技巧」,比如見到女朋友要如何說些甜言蜜語,遇到長輩要如何仰承上意,逢迎拍馬,演講要如何第一句話就吸引聽眾等,其實這些固然重要,但尚有更重要的事。英文有句話說:「KASH makes cash」。意思是KASH能讓人成功發財。什麼是KASH呢? K是knowledge(知識),A是Attitude(心態),S是Skill(技巧),H是Habit(習慣),也就是說,當一個人在某領域中擁有完整的知識,及正確的心態,圓熟的技巧,良好的習慣時,便能成功立業,大發利市。就溝通領域而言,技巧的重要性只占四分之一而已。如何仔細解析,KASH中的K和S(知識及技巧)較屬意識層面,A和H則屬下意識層面,意識層面的東西容易改變但不一定做得到,比如說可以讀書增加知識和技巧,但卻不一定做得到,下意識層面的東西不容易改變,但一旦做到,則影響範圍很大,比如心態上從認為「人生是黑暗的」變為「人生是光明的」是很困難,但一旦改變則全盤影響人生。或習慣上從「不運動」到「每日規則地運動」是頗不容易的,但只要改變了,則對人生起全面性的影響,這種威力絕非臨時多記一個知識或一種技巧,所能比擬的。整體而言,心態和習慣是來自不斷重複的行為和知識,好的知識和技巧在不斷重覆後,便成為好的心態和習慣,壞的知識和技巧則衍生出壞的心態及習慣。佛門中許多儀軌,如朝暮課誦、反覆讀經等,也可視為利用意識不斷重覆好的知識和行為,以達到好的下意識心態及習慣。不過要小心的是,若是意識層面灌輸的知識行為太過僵化無彈性,則養成之心態及習慣也會變得頑固無善巧,這也是律宗雖立下許多行儀規矩,而禪宗卻喝斥法執,如何是中道,實有賴智慧之分辨。

 

以下我想先介紹在溝通中的三種重要心態,因為這三種心態的威力遠超過百千個技巧,所以有率先提出之必要。這三種心態是(一)尊重的心態(二)「區別人與行為」之心態(三)自我肯定的心態。

 

(一)所謂尊重的心態,係指永遠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有一次我到美國,某日清晨在飯店用早餐,看到隔壁桌坐著甲乙兩人,邊用餐邊談話,後來丙先生匆忙來了,並加入該桌,他邊和甲乙談話,邊等著侍者拿菜單來,由於侍者很忙,並未注意到丙的到來,過一會兒,丙遂招手要侍者來,侍者一來丙便說:「我要點菜,請給我菜單」,侍者指著桌上說:「就在這裡啊?」丙先生這才發現菜單原來一直放在他面前,但他根本沒發現,當下丙先生馬上脫口說:「我很抱歉,我道歉!」(I am sorry, I apologize)在旁的我突然感到這位美國人和一般台灣人的反應不同,通常這種情形國人是不會說抱歉的,這是一種源於教養或文化的差異。仔細一回想,歐美的人比我們習慣說「對不起」、「道歉」及「謝謝」,基本上,這顯示對別人「下意識」的尊重,不是意識上刻意表演的,但這種心態及習慣卻能緩和人與人之間的緊張關係。

 

另外一次,我和一對結婚十幾年的夫妻共進晚餐,先生是台灣人,太太是美國人,先生要某種沾肉的醬但距離較遠拿不到,他對外籍太太輕聲說:「可以請你把那碗醬那過來給我嗎? 」太太說:「沒問題」並拿給先生,先生接著說:「謝謝。」這種自然的對話在國內也是少見的,國人常見的可能是先生推一下太太說:「把那碗醬拿給我。」

 

兩個月前,我那三歲四個月的兒子因蛀牙去看兒童牙科王醫師,由於是生平第一次,兒子十分害怕王醫師和種種儀器,王醫師於是很有耐性地從最簡單,不恐怖的治療方式開始,經過半小時,終於完成第一顆牙齒之填補,王醫師除了讚美我兒子勇敢外,並對他說:「謝謝你忍耐,幫助我治療你的牙齒。」結果出乎意外地,兒子回家後十分高興,嚷著說下星期還要去找王醫師,問他為什麼,他興奮地說:「王叔叔說謝謝我幫忙他」「王叔叔幫我做了一個新牙齒。」剎那間,我發現「尊重別人」真是世上最有影響力的溝通方式,它甚至能讓三歲多的孩童由怯弱變成勇敢,由懷疑變成信任。

 

其實如果我們能尊重競爭者,能肯定他的優點,謝謝他曾經做過的美事佳行,敵對的關係也會緩和,甚至有可能變成合作的關係。尊重一切人的道理在佛經也有類似的言論,如「禮敬一切眾生」「平等眼觀眾生」「眾生即是未來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