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觀點—腸胃脹氣的保健】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洪金蘭中醫師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23期

出刊 / 2002/12/20

 

你常常從頭到腳都不舒服卻又找不出原因嗎

那麼,很可能有部分原因和腸胃脹氣有關

只要調整腸胃

改善生活壓力,就可以使病情緩解

 

在平常的看診當中,常常會聽到患者抱怨,腰酸背痛、胸悶倦怠、頭暈失眠、眼酸乾澀、二便不利、精神無法集中……等現象,雖然經過西醫檢察,亦無任何異常。對於這些從頭到腳的不舒服,其實有部分原因都是來自腸胃脹氣的問題,而自己不知道,卻造成身體諸多的不適,尤其在繁忙的工作當中更容易被忽略了。如果以上這些症狀確定是由腸胃之因所引起,那麼只要調整腸胃,改善生活壓力就可以將病情緩解下來。

 

為什麼腸胃脹氣會造成這些不適呢?

  • 胃腸消化不良時,腸道中就會積存許多無法消化掉的食物,這些代謝慢的食物便會在腸道中發酵產氣,使得腹壓升高,升高的腹壓會向後波及至腰?,而造成腰酸背痛的現象,當脹氣持續時會將橫膈膜往上提,引起頭頸肩背的痠痛,而橫膈上提亦使得肺氣交換不充分,間接造成呼吸不暢胸悶石壓感,這時體內含氧量便不足,頭暈頭痛、疲勞倦怠、注意力不集中就跟著來。
  • 大小腸、卵巢、子宮、易受腸胃脹氣時之壓迫而引發疼痛,或疝氣、肛門、子宮下墜及一些婦科疾病,膀胱也會形成反射性的頻尿或尿少水腫等問題來,而長期胃腸功德低下便溏腹瀉太頻繁,會使得營養物質不能完全被吸收,時間久了造血功能便不足,這時眼睛就容易乾澀,中醫:「肝藏血,肝開竅於目」都是相關的因素。
  • 胃居人體的中焦為陽氣下行的道路,陽氣必須入於陰才能睡眠,當胃中有阻塞時就會妨礙氣得下行而無法入眠,所謂:「胃不和,則臥不安」就是這個道理。

 

為什麼腸胃會脹氣?

  • 精神壓力:腸胃是由交感神經所控制,當我們平常處在緊張壓力的時候,交感神經就會興奮,副交感神經就會被壓抑。副交感神經被壓抑時胃腸蠕動就下降,腸胃中未被消化的食物極易發酵產氣。或個性容易焦慮、憂鬱的人也會造成氣滯使得腸胃機能衰弱間接影響消化。或長期同一姿勢坐辦公室缺乏運動的生理壓力反應都是脹氣之因。
  • 飲食因素:平時吃太飽、太快、太油膩、太多生冷硬物超越了脾胃的運化能力,就容易導致積滯難消,或過饑不食、過度勞累,使得脾氣虛弱無力運化也會產生脹氣。
  • 體質因素:高血脂症、高血壓、甲狀腺功能低下、肝臟疾病、腹腔腫瘤、心肺功能差者往往血循環比較差,也會妨礙消化。
  • 其它:如剖腹產或任何腹腔手術後,所造成的腹腔沾黏也會影響消化功能而容易脹氣。雖然胃腸脹氣有這幾項原因,但以精神上和生理上的壓力為主要因素。

 

中醫治療方式

一、氣滯型:以精神壓力居多,症見脈弦、脅肋痛、急燥易怒、治宜疏肝理氣,健胃寬腸,藥如:祡胡、香附、砂仁、枳殼等。

二、食積型:飲食過量、飽脹氣、舌苔后膩者、宜消食化滯,藥如:山楂、神麴、麥芽等幫助消化。

三、氣虛型:精神倦怠、臟腑下垂、舌質淡白、脈沉細無力者,宜健脾胃,稍佐消導藥物,如黃耆、人參或黨參、再加陳皮、蘇梗等。

四、瘀血型:四肢容易麻或見瘀瘢刺痛者,宜活血化瘀,藥如:當歸尾、桃仁、紅花、川七等。

 

日常生活保健

一、養成細嚼慢嚥、定時進餐、吃七分飽的飲食習慣、適量的蔬果及水份、減少刺激和肉類的攝取、戒煙酒、並避免傷胃的藥物。

二、適度減輕生活的壓力,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改變身體不良的姿勢和坐姿。

三、脹氣嚴重時應暫時減少蛋白質類、油炸、糯米類食物的攝取,並選擇容易消化的食物,進食前先做排氣的運動以助消化和吸收。

四、練功、按摩療法有流暢氣機、通利腸胃、疏肝健脾的作用,若能每天勤於練習,持之以恆定能受益。

方法如下:

1.運腰健腸胃:兩手插腰以腰部為軸,向左旋36圈再向右轉36圈,轉動時弧度要逐漸增大,身體放柔軟自然呼吸。

2.甩手運動:兩腳與肩同寬,雙膝微屈,雙手前後自然擺動。

3.坐位或站立,右手掌輕輕放於上腹胃部,慢慢呼氣,呼氣時右手掌向順時針方向按摩10分鍾,再用雙手握空拳以虎口處扣擊背部。

4.平臥,撫按兩肋骨下緣,由胸骨下端延著左右骨緣順勢而下。再以雙手按臍周,順時針方向按揉,揉按時要稍加壓力使能作用到較深的部位,但以不引起不適為度。

5.平常緊張忙碌後,應坐下來稍微休息片刻,並用雙手由上而下按摩臉部,拉拉兩耳朵,再按摩頭部及後髮際、頸肩部,然後閉上雙眼,全身放輕鬆,靜坐5分鍾。

腸胃脹氣在初期都沒有什麼感覺,是件極易被忽略的事,但累積久了體內不正常的氣會使得組織器官的機能低下,阻礙器官的正常活動,進而影響身體其它部位的功能,或加重病情,如狹心症、氣喘、肺氣腫、閃腰、腹腔疾病……等問題,所以千萬不可輕忽它的存在。現在來查一下自已是否脹氣了?如果您整天都沒什麼饑餓感,咽喉常有異物感,常打嗝或放屁,或悶脹在體內氣出不來,莫名明奇妙的不舒服,再拍拍腹部,可以隱約聽到類似擊鼓皮的聲響,那麼可以肯定您的腸胃生氣了。脾胃是我們的後天之本,飲食入胃,必須要有腸胃的健旺才能發揮它吸收的功能,要元氣充足,精神狀況良好須有健康的胃腸做後頓,所以一定要輕鬆生活不生氣。

 

◉ 觀看更多專欄文章>https://www.sangha.tw/Download.aspx?tid=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