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慢性病房-癲癇的中醫診治及調理】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周莉惠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4期

出刊 / 2001/06/05

 

「癲癇」

是一種很難擺脫的慢性病

可能發生在任何年齡

由於目前抗癲癇藥物

長期服用後會出現副作用

因此

如何藉由中醫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是值得患者和醫師注意重視的

 

「癲癇」是對人類健康危害較大的常見病之一,不僅難以治癒,甚至還會纏綿數十年之久,一輩子無法擺脫。由於突然發病跌倒,造成意外傷害導致傷殘的個案,屢有所聞;如果是在嬰幼兒時期就罹患癲癇,而且發作頻繁,還會導致智能低下,對日後的人生造成永久的影響。由於某些抗癲癇藥物長期服用下來,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甚至出現中毒反應,例如出現震顫、共濟失調、運動障礙、齒齦增生、毛髮增生等不良反應。因此,發揮中醫治療特色,結合防治癲癇經驗,具有重要意義。

 

造成癲癇的原因

以中醫觀點而論,癲癇的形成,常與「驚」、「風」、「痰」、「瘀」有密切關係。

1.突然受到意外驚嚇:《素問.舉痛論篇》說:「恐則氣下」,「驚則氣亂」。由於突然受到意外驚嚇,氣機逆亂,以致肝風升動而發病。臨床上因大驚大恐而發病的,的確也很常見。

2.蒙蔽心竅、外傷致瘀:《臨證指南醫案》指出,「癲病……或因飲食不節……經久失調,一觸積痰,厥氣內風,卒焉暴逆」,可見癲癇與酒食不節,脾胃受損,蘊釀成痰,蒙蔽心竅有密切關係。由於外傷致瘀,亦常易罹患本病。

3.頭部震盪受傷:《本草綱目》認為︰「腦為元神之府」。《本草備要》亦謂︰「人之記性,皆在腦中」。如果因頭部震盪,或因難產受傷,娩出時窒息,以致元神受傷,神志逆亂,則昏不知人,氣血痺阻,脈絡不和,則動風抽搐。

4.遺傳因素:此外,本病常與先天遺傳因素有關。《素問.奇病論》有「此得之在母腹中時,其母有所大驚」之說。

5.高燒昏迷:嬰幼兒童高熱昏迷,灼傷元神之府(指腦部受到病菌感染),釀成癇證,臨床上亦屬常見。

 

癲癇的診斷要點

一、大發作

1.先兆期︰「原發性癲癇」大發作通常缺乏此期。「繼發性癲癇」大發作會在發作前一瞬間出現先兆。

2.強直──陣攣期︰常尖叫一聲,突然倒地,意識喪失,瞳孔散大。全身肌肉強直性收縮,經5~30秒,轉為全身肌肉有節律性收縮與弛緩交替抽動﹙陣攣期﹚。約2~3分鐘後抽搐停止。

3.昏睡期︰陣攣停止後,肌肉往往會再次短暫強直收縮,而造成咬破舌尖、小便失禁,然後全身肌肉鬆弛,大多數經過數分鐘至數小時昏睡,意識漸恢復,醒後常有頭痛、頭昏、全身酸痛和疲勞感。

4.癲癇持續狀態:一般指強直──陣攣發作持續達一小時以上;或大發作接連發生,病人始終處於意識不清狀態。常合併高熱、脫水等症狀,如不及時控制,很容易因衰竭或繼發感染而死亡。

 

二、失神小發作

常見於6~12歲兒童,失神小發作的典型表現是,不論在談話、飲食、走路、工作時,一切動作突然暫停,兩眼凝視、臉無表情、持物脫落及短暫意識喪失。約2~10秒意識恢復。每天發作數次至數十次,約三分之一患兒隨年齡增長,發作自然消失;三分之一過渡為大發作;而另三分之一則轉為其他發作類型。

 

三、局限性發作

以一側肢端開始,出現抽搐或異常感覺,迅速擴展至一肢或一側技體,分別稱做「局限性動發作」或「局限性感覺發作」。兩者均屬「繼發性癲癇」。

 

四、嬰兒痙攣

多見於一歲半內的嬰兒,發作時突然屈頸似點頭狀,上肢屈曲、上舉,下肢蜷曲,每次發作時間極短暫,但往往連續發作數次至十餘次,常伴隨智能障礙。本型大多續發於各種先天性或代謝性疾病。

 

癲癇的中醫治療

一般認為,治療癲癇發作期,以「攻邪治標」為主,間歇期以「補虛治本」為主。但根據中醫臨床經驗分析而言,雖然「癲癇」屬慢性病,然而發作時間短暫,因此在治療上有些學者認為不需要如此機械性地劃分;只要顯露虛象,即可用補益法。

1.治標:常用天麻、鉤藤、蜈蚣、地龍、僵蠶、全蠍以平肝熄風,鎮驚定癇;生南星、石菖蒲、遠志以化痰開竅止痙;丹參、白芍以養肝活血化瘀。

2.治本:常用黨參、黃耆以益氣固本;枸杞子、旱蓮草以養肝益腎。實驗證明,「熄風豁痰」藥物對於脊髓和大腦皮層的異常興奮,有相當的抑制作用。癲癇反覆發作經久不癒,會導致患者正氣虧虛,此時宜攻補兼施,標本兼顧,以提高療效。

 

癲癇兒童及婦女的特殊療法

1.兒童:癲癇患者,常因久病而影響智力發展,嚴重者甚至造成智能低下,對兒童影響更大,而保護智力的首要措施即是「控制發病」。此外,針對兒童癲癇患者還能使用「益智化痰法」,使其智力穩定,例如以菖蒲、遠志、鍛龍骨﹙或孔聖枕中丹﹚,配合益智仁,能提高或穩定患者智力。

2.婦女:如果婦女常在月經期前後發作癲癇,或伴有經臨乳房脹痛者,此屬衝任失調,可配合肉蓯蓉、仙靈脾以調攝衝任。若兼有情緒抑鬱焦慮,煩躁不安,可配合「甘麥大棗湯」來調理。

 

中西藥物合併治療癲癇

如何同時運用中西藥物治療癲癇,合理調配,妥善安排時間,必須很講究才能達到治療效果的。

1.需持久服藥,不能驟然停藥,否則容易影響效果。一般要在持續停發二年左右,而腦波圖又同步好轉,方可適當減少劑量﹙約減三分之一﹚;持續停發三年左右,可以再次減量三分之一;持續停發四年左右,而腦波圖正常者,可考慮停藥。

2.嬰兒服藥劑量應根據其年齡增長,相應地增加服藥劑量。

3.初診患者,如從未服用抗癇西藥,建議單純使用中藥治療。

4.患者如正在服西藥,由於症狀尚未得到控制,在服用中藥時,不應驟停西藥,以免引起更頻繁而嚴重發作。最好的方法是,等病情得到控制後,「逐步且緩慢地」將西藥減量,最後完全抽去西藥。服藥時間上,中、西藥應相距半小時為宜。

 

癲癇患者之護理與飲食宜忌

癲癇患者常伴有情緒抑鬱及自卑心理,尤其久病患者,周遭的朋友更要關心他的情緒,鼓勵他在情緒上保持樂觀安定。至於飲食調理上,則應注意如下︰

1.營養要全面,不要偏食。

2.忌辛辣刺激性食品,如咖啡、濃茶、可樂、辣椒之類。

3.羊肉、酒類最易誘發癲癇,必須終生禁絕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