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養生常談-僧伽常見的健康問題及飲食營養改善之道】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twitter  

作者 / 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 蘭淑貞副教授

           本會醫事委員會委員

出處 / 僧伽醫護 第1期

出刊 / 1999/04/05

(農曆二月十九日 觀世音菩薩聖誕)

 

財團法人佛教僧伽醫護基金會曾於民國87719日,在南投縣埔里鎮的靈巖山寺舉辦過夏季義診,本人很高興能有機會在義診活動中,為僧伽提供營養諮詢服務。以下將夏季義診中,僧伽常見的健康問題在飲食或營養上應如何改善做一整理,以便有類似問題的僧伽參考。

 

根據夏季義診當天的諮詢情形,僧伽最常見的問題主要有四個:

一、體重輕或太輕。二、貧血。三、骨質疏鬆症。四、痛風。

當有上述狀況時,請遵守下列的健康飲食原則:

1. 攝取多種類的食物(飲食多樣化)。

2. 注意總熱量的攝取,以達到或維持「健康」體重之原則。

3. 注意食用油脂的質與量。

4. 選用全穀類、根莖類等食物。

5. 選用富含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豆類。

6. 選用低鹽或低鈉之食物。

7. 選用富含鈣之食物。

8. 無需刻意減少糖的攝取,除非體重過重或肥胖,但需以澱粉或複合醣類為主 要的醣類為宜。吃過糖之後,需刷牙以維持口腔衛生。

9. 喝足夠的水份。

10. 在家眾應避免喝酒。

另外,就體重輕或太輕者、貧血、 骨質疏鬆症以及痛風患者,在飲食營養上應分別注意之事項說明如下。

 

一、體重輕或太輕

體重輕或太輕的可能原因有三個:

1. 攝食不足。

2. 內分泌腺異常,如:甲狀腺機能亢進,使得新陳代謝速率較快,消耗的熱量過多而導致熱量負平衡。

3. 消化道的吸收功能較差以致吸收不良。

如果只是因為攝食不足而導致熱量攝取不足,解決的方法便是要多吃一點食物,特別是米麥五穀根莖類等富含澱粉的食物,以增加熱量的攝取。

出家僧伽過的是團體生活,甚至過午不食,每天只吃兩餐,吃飯的時候大家一起吃,常住供應什麼就吃什麼,無法依個人的喜好選擇飲食,這是否會影響僧伽的食慾值得注意。由於僧伽與一般世俗人的生活不同,因此,必須要針對僧伽團體的熱量需求來做研究才能確切得知。一般人每天吃三餐,僧伽則因宗教信仰的關係只吃兩餐。按理,這兩餐的食量應該相當於一般人的三餐。倘使如此,僧伽可將三餐的食量平均分配到早齋和午齋之中。換句話說,僧伽的早齋及午齋之食量應比一般人的為多才能平衡。此外,體重較輕或較瘦弱的僧伽應增加食量以改善體重不足的情況。但如果是因為內分泌或消化吸收不良所導致的體重不足,則需看醫生了。

怎麼樣的體重或體型才是適當的呢?適當的體重該如何計算?所謂適當的體重,是指死亡率最低時的體重。由身高體重衍化出一公式,可用來評估體型過瘦、體型剛好、體型過重或是肥胖症。例如:身高以公尺作單位,平方之後當做分母;體重以公斤作單位,當做分子,所得到的數值,則稱為身體瘦質指數(body mass index,簡稱BMI),這是目前世界各國最普遍用來評估體型是否肥胖的一個指標。

二 、貧血

一般貧血的診斷是看血紅素(Hb)以及血球容積(Hct)。貧血有很多原因,包括遺傳、飲食營養、藥物引起的貧血如:常服用阿司匹林、胃酸太少、高空空氣稀薄造成缺氧性貧血等。就飲食營養因素而言,參與造血的營養素包括:蛋白質、鐵質、維生素B6、B12、E、葉酸以及鋅。因此,飲食當中若缺乏這些營養素中的任何一種,都會影響造血而導致貧血。

素食者比較容易缺乏的是鐵質以及維生素B12。因為植物性食物所含的鐵質在人體體內的吸收或利用效果較差。過去一直認為維生素B12只存在於動物性食物當中,因此吃素,特別是吃全素時,一定會缺乏維生素B12。但是根據日本的研究,一些藻類的食物也含有維生素B12,因此素食者可食用這些藻類食物來獲得維生素B12。另外一個可以改善鐵質或維生素B12的方法就是服用這些營養素的補充劑,再者,也可到醫院用打針的方式來補充維生素B12,例如:胃切除的人也容易有維生素B12缺乏症的情形,必須定期到醫院接受B12的注射。

三、骨質疏鬆症

‧造成骨質疏鬆症之危險因子很多,綜合如下:

1. 停經或缺乏雌性素。

2. 白種人或亞洲人。

3. 有家族遺傳病史的人。

4. 身材較矮小、骨頭較小的人

5. 消瘦。

6. 鈣攝取不足。

7. 缺乏維生素D或照射太陽不足。

8. 蛋白質攝取過多。

9. 全素素食者。

10. 乳糖(酵素)不足而造成乳糖吸收不良。

11. 運動不足或過度。

12. 長期臥床者。

13. 胃或小腸切除。

14. 長期服用glucocorticoid、抗痙臠劑、抗凝血劑或抗酸劑等藥物者。

15. 副甲狀腺素亢進或甲狀腺毒症。

16. 抽煙及酗酒。

17. 過量飲用含咖啡因的咖啡或茶。

18. 生活緊張壓力大。

在上述的危險因子當中,導致骨質疏鬆症最具關鍵性的主要因素為:雌性素缺乏、鈣攝取不足以及運動不足。要減少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應儘量減少或避免各種危險因子的出現。造成骨質疏鬆症的飲食營養因素包括:鈣攝取不足、缺乏維生素D、蛋白質攝取過多﹐全素素食者以及乳糖酵素不足而造成乳糖吸收不良。

 

‧預防或治療的方法之一,在於每日應攝取足量的鈣質。含有豐富鈣質的素食食品包括:

1. 牛奶及奶製品,如:乳果、冰淇淋、乳酪等。

2. 豆類製品,如:豆腐、豆干、干絲等,其在製作過程中添加石膏,即碳酸鈣,如果不是添加石膏,則不屬於富含鈣質的食品。

3. 深綠色蔬菜類。

4. 黑芝麻。(雖含豐富鈣質,但因一般人食用量不大,因此所能攝取到的鈣質並不多)。

若想補充足夠的鈣質,最好能養成每日喝牛奶的習慣,至少2杯(一杯 240c.c),其含鈣量約為300毫克。喝牛奶是攝取鈣質最簡單、最方便的方法。在烹調時,也可將奶粉添加在某些食物當中以增加鈣之攝取量。

缺乏維生素D時--維生素D可幫助鈣、磷的吸收與利用,雖然維生素D主要來自於動物性食物,不過照攝太陽仍是獲取維生素D的最佳方法。一般奶類製品中也添加了維生素D,主要目的在於幫助牛奶中所含的鈣質和磷質的吸收。

另一個要探討的問題為:素食者的蛋白質攝取是否有過量的情況發生呢?一般而言,素食者所攝取的蛋白質品質比較不佳,故可利用互補的原則,攝取多種類的食物予以彌補。全素素食者以及乳糖酵素不足而造成乳糖吸收不良者,所以容易成為罹患骨質疏鬆症的危險群,主要原因就是因為不喝奶類的關係而缺乏鈣質。乳糖酵素不足而造成乳糖吸收不良的原因,也是由於長期不喝奶類所造成的,因此最好養成每天喝奶類的習慣。因為篇幅關係,爾後再介紹乳糖不耐症的情形,以及如何解決此問題。

四、痛風

痛風發生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體內細胞新陳代謝,普林(purine)經過許多反應過程後產生尿酸。正常情況下,尿酸可透過腎臟由尿中排出體外。而痛風患者因為腎臟功能不足的關係,或是在新陳代謝時產生過多的尿酸,雖然腎臟功能正常,還是無法及時排出體外,因此在血中的濃度增加。又因尿酸經常會在關節的部位累積沈澱,所以造成關節疼痛,稱之為痛風。

很多人認為豆類製品如果吃太多的話就會造成痛風,此觀念是不正確的。即使所有的食物都不含普林,人體內細胞自然的新陳代謝也會產生尿酸。據研究,人體內大約有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總尿酸含量來自於新陳代謝,其餘的才是飲食的因素。因此,痛風者並不需要禁食所有豆類或豆製品食物,只要不過量即可。最重要的是飲食上的均衡以及多喝水。特別是多喝水,可使尿酸充分溶解或稀釋於水中,以利腎臟的排泄,如此才會減輕痛風的徵狀。

在日常飲食方面,正因僧伽不能喝酒,所以喝酒便絕不是導致法師罹患痛風的危險因子,也無須考慮此因素。然而一般痛風病人如果平時有喝酒的話,則必須避免飲酒才可能與痛風絕緣。

 

蘭淑貞副教授簡歷:

學歷:美國普渡大學博士。

現任: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

中華民國營養學會理事。

中華民國膳食營養學會常務理事。

台北市營養師公會理事。